无针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2558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针连接装置,包括导引部件、弹性部件以及壳体。导引部件包括空心管。弹性部件包括空心腔室。弹性部件藉由空心腔室套设于空心管上,其中弹性部件包括外表面及内表面,在剖面图中,外表面形成多个圆角,内表面形成多个圆角及多个平角。壳体连接于导引部件。当推动弹性部件时,弹性部件暴露一部分的空心管,使空心管与外部连通形成输液流路;当弹性部件未被推动时,弹性部件恢复原状,使输液流路与外部不连通。路与外部不连通。路与外部不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针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无针连接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包括弹性部件的无针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前市面上的无针连接装置被大量地使用。例如,无针连接装置的一端可连接于患者,在将加药器连接于无针连接装置中之后,加药器(例如是针筒)中的药品通过无针连接装置流入患者体内。一般而言,无针连接装置可包括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可被加药器压缩,以便加药器进行给药,当加药器离开无针连接装置之后,弹性部件可回弹以避免药品回流渗出。
[0003]然而,现有的无针连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压迫患者的皮肤,在长期使用之下恐造成患者的不适。因此,目前仍亟需开发一种改善的无针连接装置,以让患者有较舒适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无针连接装置。由于无针连接装置的弹性部件内表面形成多个圆角及多个平角,本案的弹性部件可具有适当的回弹力。因此,当缩减无针连接装置的尺寸时,本案的弹性部件仍可具有适当的回弹力,在使用的过程中不用施予太大的力道,且可确保药品没有外漏,随着无针连接装置的尺寸减小,患者的使用体验亦愈佳。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无针连接装置。无针连接装置包括一导引部件、一弹性部件以及一壳体。导引部件包括一空心管。弹性部件包括一空心腔室。弹性部件藉由空心腔室套设于空心管上,其中弹性部件包括一外表面及一内表面,在一剖面图中,外表面形成多个圆角,内表面形成多个圆角及多个平角。壳体连接于导引部件。当推动弹性部件时,弹性部件暴露一部分之空心管,使空心管与外部连通形成一输液流路;当弹性部件未被推动时,弹性部件恢复原状,使输液流路与外部不连通。
[0006]优选的,该弹性部件包括上部部分、中间部分以及下部部分,该中间部分位于该上部部分与该下部部分之间且直接接触于该上部部分与该下部部分,其中,该弹性部件的该中间部分是由该上部部分朝向该下部部分交替地外扩以及内缩,以形成交替的多个凸出结构及多个颈部结构。
[0007]优选的,该内表面在该多个凸出结构中对应该多个圆角以及部分的该多个平角,该内表面在该多个颈部结构中对应另一部分的该多个平角。
[0008]优选的,该内表面在每个该凸出结构中形成两个该圆角以及设置于两个该圆角之间的该多个平角中的其中一个平角。
[0009]优选的,该内表面在每个该凸出结构中所形成的各该圆角的曲率半径是介于0.25mm~0.4mm。
[0010]优选的,该弹性部件的该多个凸出结构的厚度是介于0.45mm~0.8mm。
[0011]优选的,该弹性部件的该多个颈部结构的厚度是介于0.4mm~0.75mm。
[0012]优选的,该弹性部件的该多个凸出结构的该内表面所形成的内径是介于4mm~4.3mm。
[0013]优选的,该弹性部件的该多个颈部结构的该内表面所形成的内径是介于3mm~3.6mm。
[0014]优选的,该弹性部件的该多个凸出结构的高度是介于0.9mm~1.9mm。
[0015]优选的,该弹性部件的该下部部分是由该中间部分朝向该底面外扩,该内表面在该下部部分中对应该多个圆角的其中一圆角以及该多个平角的其中一平角。
[0016]优选的,该上部部分的该内表面所形成的内径是小于该中间部分的该多个颈部结构的该内表面所形成的内径。
[0017]优选的,该弹性部件具有中心轴,该中心轴沿着该弹性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该弹性部件是以该中心轴为对称轴的对称结构。
[0018]优选的,该导引部件具有凸缘,该壳体具有开口,该凸缘卡合于该开口,使得该导引部件与该壳体彼此连接,且该弹性部件设置于该导引部件与该壳体之间。
[0019]优选的,该弹性部件的顶面上具有狭缝,当推动该弹性部件时,该弹性部件的该狭缝扩张以暴露该空心管;当该弹性部件未被推动时,该狭缝恢复原状,使该输液流路与外部不连通。
[0020]优选的,该弹性部件的总高度小于14.05mm。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无针连接装置,由于无针连接装置的弹性部件内表面形成多个圆角及多个平角,本案的弹性部件可具有适当的回弹力。因此,当缩减无针连接装置的尺寸时,本案的弹性部件仍可具有适当的回弹力,在使用的过程中不用施予太大的力道,且可确保药品没有外漏,随着无针连接装置的尺寸减小,患者的使用体验亦愈佳。
[0022]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3]图1A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无针连接装置的侧视图;
[0024]图1B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无针连接装置的分解图;
[0025]图1C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无针连接装置的剖面图;
[0026]图2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无针连接装置的弹性部件的剖面图;及
[0027]图3绘示当加药器连接于无针连接装置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29]图1A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无针连接装置100的侧视图,图1B绘示无针连接装置100的分解图,图1C绘示无针连接装置100的剖面图。
[0030]请同时参照图1A、图1B及图1C,无针连接装置100包括导引部件110、弹性部件120
以及壳体130。导引部件110包括空心管112、延伸部分114及周边部分116。空心管112具有中空部分112w,且空心管112的上部具有孔洞112h,空心管112的中空部分112w是连通于孔洞112h。当加药器10A(例如是针筒,绘示于图3)连接于导引部件110时可将药液透过孔洞112h流入中空部分112w之中。延伸部分114连接于空心管112的中间部分,侧向延伸(例如是由内而外延伸)且环绕于空心管112。周边部分116包括上部部分116a及下部部分116b。上部部分116a及下部部分116b连接于延伸部分114,分别由延伸部分114向上及向下延伸且环绕于空心管112。在本实施例中,上部部分116a的直径是小于下部部分116b的直径,然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周边部分116的下部部分116b可具有螺纹,以固定于其他部件。
[0031]弹性部件120包括空心腔室120h。弹性部件120藉由空心腔室120h套设于空心管112上,且弹性部件120的底面120c可抵接于导引部件110的延伸部分114。弹性部件120可受到外力而产生形变(如图3所示),外力消失之后则回弹为原本的状态(如图1C所示)。
[0032]壳体130可连接于导引部件110。例如,导引部件110具有凸缘110p,壳体130具有开口130h,凸缘110p卡合于开口130h,使得导引部件110与壳体130彼此连接,且弹性部件120设置于导引部件110与壳体130之间。藉由此种卡扣组装,可有更高的组装效率。
[0033]在一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引部件,包括空心管;弹性部件,包括空心腔室,该弹性部件藉由该空心腔室套设于该空心管上,其中该弹性部件包括外表面及内表面,该外表面形成多个圆角,该内表面形成多个圆角及多个平角;以及壳体,连接于该导引部件;其中,当推动该弹性部件时,该弹性部件暴露一部分的该空心管,使该空心管与外部连通形成输液流路;当该弹性部件未被推动时,该弹性部件恢复原状,使该输液流路与外部不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件包括上部部分、中间部分以及下部部分,该中间部分位于该上部部分与该下部部分之间且直接接触于该上部部分与该下部部分,其中,该弹性部件的该中间部分是由该上部部分朝向该下部部分交替地外扩以及内缩,以形成交替的多个凸出结构及多个颈部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表面在该多个凸出结构中对应该多个圆角以及部分的该多个平角,该内表面在该多个颈部结构中对应另一部分的该多个平角。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剖面图中,该内表面在每个该凸出结构中形成两个该圆角以及设置于两个该圆角之间的该多个平角中的其中一个平角。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表面在每个该凸出结构中所形成的各该圆角的曲率半径是介于0.25mm~0.4mm。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件的该多个凸出结构的厚度是介于0.45mm~0.8mm。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件的该多个颈部结构的厚度是介于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祐宏
申请(专利权)人:怡安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