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组合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2468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组合电容器,包括壳体、电容器,所述电容器有三个,置于共同的壳体内,三个电容器的接线端各自绝缘并分别从壳体中引出,共引出六条引线接头。此组合电容器通过改变接线方式,可以替代单相电容器,亦可以替代三相电容器。替代单相电容器时可降低成本、压缩体积。替代三相电容器时,通过接线方式的改变,可以实现与模块的多种结合方式,改进性能,降低造价,并可以实现普通三相电容器所不能实现的功能。(*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组合电容器。在农电网、油井、大型设备等用户场合,都需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中,电容器和可控硅等电子开关是不可缺少的元件。由于场合的不同,有时可能需要单相电容器,而有时则需要三相电容器,因而普通的电容器分为单相电容器和三相电容器两种,如附图说明图1、2所示。但在二者需要相互替代的场合下,此种普通单相或三相电容器就显得很不方便、不经济。如用单相电容器替代三相电容器,就会造成体积过大;而用三相电容器替代单相电容器则基本上不可能,这样在需要多个单相电容器时,就无法利用三相电容器节省空间。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组合电容器,能做为单相电容器使用,减小体积;又可做为三相电容器使用,方便灵活。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组合电容器,包括壳体、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电容器有三个,置于共同的壳体内,三个电容器的接线端各自绝缘并分别从壳体中引出,共引出六条引线接头。采用以上方案的有益效果由三个单相电容器组合,装在一个壳体之中,引出六个接线头的一种组合电力电容器,由于共用壳体,大大减小了体积。而且,此组合电容器通过改变接线方式,可以替代单相电容器,亦可以替代三相电容器。替代单相电容器一个组合电容器可以替代三个单相电容器,这样一方面降低了50%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压缩2/3的体积,并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串、并联接线。替代三相电容器替代的效果还可能远好于普通的三相电容器,因为通过接线方式的改变,可以实现与模块的多种结合方式,改进性能,降低造价,并可以实现普通三相电容器所不能实现的功能。图1是常规的单相电容器电路图;图2是常规的三相电容器电路图;图3是本组合电容器电路图图4是一个组合电容器代替三个单相电容器的电路图;图5是本组合电容器代替三相电容器的电路图;图6是本组合电容器与模块的单相联接;图7是本组合电容器与模块的相外联接示意图;图8是本组合电容器与模块的相内联接示意图。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见图3,本技术多功能组合电容器包括壳体1、电容器2,其特征是所述电容器2有三个,置于共同的壳体1内,三个电容器2的接线端各自绝缘并分别从壳体1中引出,共引出六条引线接头。与图1、图2所示的普通的单相和三相电容器明显不同。图4是本组合电容器替代三个单相电容器的示间图用一个组合电容器可以替代三个单相电容器,这样一方面降低了50%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压缩2/3的体积,并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串、并联接线。图5是替代三相电容器的示意图。替代的效果还可能远好于普通的三相电容器,因为通过接线方式的改变,可以实现与模块的多种结合方式,改进性能,降低造价,并可以实现普通三相电容器所不能实现的功能普通三相电容器与模块的联接方法是唯一的,只能是相外联接,见图7;而本组合电容器与模块的联接既可以是相外联接(同图7),也可以是相内联接,见图8,还可以单相联接,见图6。图中的“模块”是指做为电子开关的可控硅等器件(在无功补偿中,电子开关和电容器通常是一起使用的)。相内联接(图8)和相外联接(图7)相比较,在输出相同的情况下,相内联接中的模块的电压与电流是相外联接的模块的电压与电流的 ,则模块的造价降低约40%。另外,当线路要求模块的电压电流较高时,低成本模块的生产做不到,用本组合电容器使用相内接法代替三相电容器采用相外联接方法,降低对电容及模块的电压电流的要求,来实现三相电容器所不能实现的功能。本组合电容器对于无功动态补偿器的经济使用,具有重大意义、本组合电容器实现了相内,相外,单相联接这三种功能,一种电容器实现多种电路的接法,减少了电容种类,实现了多种电路的灵活组合,实现了装配的简单化,减小了设备的体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组合电容器,包括壳体(1)、电容器(2),其特征是:所述电容器(2)有三个,置于共同的壳体(1)内,三个电容器(2)的接线端各自绝缘并分别从壳体(1)中引出,其引出六条引线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多功能组合电容器,包括壳体(1)、电容器(2),其特征是所述电容器(2)有三个,置于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仲荷李良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航沈飞金属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