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手术器械操持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支撑座、一个或多个第二支撑件、一个或多个第一操持装置,其中,第一支撑件安装在支撑座的上方,且第一支撑件与支撑座之间连接有复合关节,以带动支撑座相对于第一支撑件转动,每个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每个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均连接有一个用于夹持手术器械的所述第一操持装置,且所述第一操持装置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连接有复合关节,以带动所述第一操持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件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灵活调整手术器械至受术者身上的理想位置,为单人进行稍复杂外科手术操作提供了可行性,并降低了术中污染风险。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术器械操持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术器械操持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外科手术中,经常需要医护人员手动地操持器械对组织进行持续牵拉、持续固定等操作。目前,在外科手术操作过程中,通常人工操持手术器械,需要付出较多的人力和精力。尤其在复杂的外科手术中,医护人员需要长时间地操持手术器械进行手术,这对于医生的体力和精力都是挑战,进而影响手术的质量。同时,若多人一同操持器械进行外科手术,不仅人力需求高,效率低下,而且术中污染的风险随着人数和手术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术器械操持辅助装置,以解决医务人员在外科手术中操持手术器械时,无法单人操作、人力需求高、效率低下、术中污染风险较高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所述手术器械操持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支撑座、一个或多个第二支撑件、一个或多个第一操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安装在所述支撑座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支撑座之间连接有复合关节,以带动所述支撑座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每个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每个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均连接有一个用于夹持手术器械的所述第一操持装置,且所述第一操持装置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连接有复合关节,以带动所述第一操持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件转动;其中,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副支撑杆,多个副支撑杆依次连接,且相邻的副支撑杆之间连接有复合关节,以带动所连接的两个副支撑杆中的其中一个副支撑杆相对于另一个副支撑杆转动。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主支撑杆,多个主支撑杆依次连接,且相邻的两个主支撑杆之间连接有复合关节,以带动两个主支撑杆中的其中一个主支撑杆相对于另一个主支撑杆转动。
[0007]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主支撑座和副支撑座,所述副支撑座固定在所述主支撑座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主支撑座的顶部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二支撑件固定在所述副支撑座上。
[0008]优选地,所述复合关节包括旋转装置和纵向旋转关节,其中,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或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纵向旋转关节与所述支撑座或所述第一操持装置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旋转装置的外周侧设置有第一轴承和齿轮式卡扣,所述齿轮式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的下方,所述纵向旋转关节包括卡扣控制装置、旋转轴、第二轴承、连接件和转轴,其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旋转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凹槽,所述转
轴上设置有齿轮式卡扣,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轴承,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座或所述第一操持装置;所述卡扣控制装置与所述齿轮式卡扣电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操持装置包括夹持部和第一紧固装置,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安装在所述夹持部上,以将手术器械固定在所述夹持部中。
[0011]优选地,所述夹持部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第一紧固装置为紧固螺丝,安装在所述圆柱体的外侧环的下端。
[0012]优选地,所述手术器械操持辅助装置还包括第二操持装置,所述第二操持装置包括连接轴、固定框、夹持片和第二紧固装置,其中,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操持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框固定连接,所述夹持片位于所述固定框中,所述夹持片与所述固定框的其中一个框边构成夹持手术器械的夹持空间,所述第二紧固装置安装在所述固定框上,以固定所述夹持片。
[0013]优选地,所述手术器械操持辅助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座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安装在所述支撑座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支撑座之间的所述复合关节电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手术器械操持辅助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操持装置上,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安装在所述第一操持装置的外周侧,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操持装置之间的所述复合关节电连接。
[001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手术器械操持辅助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术器械操持辅助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操持装置夹持手术器械,通过与支撑座连接的第二支撑件调节第一操持装置的位置。由于第二支撑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副支撑杆,且多个副支撑杆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使得多个副支撑杆相连接得到的第二支撑件的形状或位置等可以任意改变,从而便于改变第一操持装置的位置,灵活调整手术器械至受术者身上的理想位置。并且,所述手术器械操持辅助装置断电后,第二支撑件处于锁紧固定状态,同时带着手术器械一同维持固定状态,为单人进行稍复杂外科手术操作提供了可行性,并相对解放了术中主刀、各助手的双手,降低了术中人员的体力消耗,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相较于人力持器械更加稳定精确,易操作,且降低了术中感染风险。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手术器械操持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支撑件与支撑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支撑座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关节的正视示意图;
[0022]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轴承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3]图5c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齿轮式卡扣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4]图5d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齿轮式卡扣的横截面活动示意图;
[0025]图6为图4中A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操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操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第一支撑件;11、固定柱;12、第一主支撑杆;13、第二主支撑杆;
[0029]2、支撑座;21、主支撑座;211、第一控制装置;212、第一控制开关;22、副支撑座;221、固定安装孔;222、按压式卡扣控制装置;
[0030]3、第二支撑件;31、第一副支撑杆;32、第二副支撑杆;33、第三副支撑杆;34、第四副支撑杆;
[0031]4、复合关节;41、旋转装置;411、第一轴承;412、齿轮式卡扣;421、旋转轴;422、第二轴承;423、连接件;424、转轴;425、凹槽;
[0032]401、第一复合关节;402、第二复合关节;403、第三复合关节;404、第四复合关节;405、第五复合关节;4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器械操持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件、支撑座、一个或多个第二支撑件、一个或多个第一操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安装在所述支撑座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支撑座之间连接有复合关节,以带动所述支撑座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每个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均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每个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均连接有一个用于夹持手术器械的所述第一操持装置,且所述第一操持装置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连接有复合关节,以带动所述第一操持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件转动;其中,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副支撑杆,多个副支撑杆依次连接,且相邻的副支撑杆之间连接有复合关节,以带动所连接的两个副支撑杆中的其中一个副支撑杆相对于另一个副支撑杆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器械操持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主支撑杆,多个主支撑杆依次连接,且相邻的两个主支撑杆之间连接有复合关节,以带动两个主支撑杆中的其中一个主支撑杆相对于另一个主支撑杆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器械操持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主支撑座和副支撑座,所述副支撑座固定在所述主支撑座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主支撑座的顶部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二支撑件固定在所述副支撑座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器械操持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关节包括旋转装置和纵向旋转关节,其中,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或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纵向旋转关节与所述支撑座或所述第一操持装置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术器械操持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的外周侧设置有第一轴承和齿轮式卡扣,所述齿轮式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的下方,所述纵向旋转关节包括卡扣控制装置、旋转轴、第二轴承、连接件和转轴,其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旋转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凹槽,所述转轴上设置有齿轮式卡扣,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威城,黄子殷,陈佳浩,林庭烽,艾克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