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流速报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2396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流速报警器,包括输液瓶和升降机构,输液瓶上连接输液器,输液器有墨菲氏滴管及排气阀。本输液流速报警器,上下位置的红外传感器监测滴落的液体经过上方红外传感器和下方红外传感器之间的时间,根据公式vt2=2gh,计算出滴速v,设置多组传感器则监测的数据越准确,针对不同药液或者不同病人时,旋转手柄控制压板与输液管之间的挤压程度,从而进行调节滴速,调节的滴速在设定范围内,输液流速报警器采用较低成本,设置在顶部,不占空间,同时体积小、成本低、便于携带和操作,医院和个人都能使用。医院和个人都能使用。医院和个人都能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液流速报警器


[0001]本技术涉及输液流速报警器
,具体为一种输液流速报警器。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输液治疗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各种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人体静脉血液的治疗方法。静脉输液起效快,作用广,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最重要、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有研究指出,美国有超过50%的住院患者需要采用静脉治疗的方法。我国是输液大国,研究调查表表明住院患者的静脉输液率高达88.9%,国民人均输液量达到7.45~8袋/年。静脉输液治疗给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存在技术风险和安全隐患,其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0003]除了从输液技术层面保证安全外,同时要保证给药时间和给药速度的准确。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输液报警装置应运而生。然而目前所用的报警装置一般采用两种报警方式:一种采用挂空报警,只有在液体输完后才能报警,并无对液体流速的监控作用,在输液滴速因患者的体位、血管条件等影响而变化的情况下,对液体流速过快或过慢均无法报警;另一种采用输液泵,以设置的恒定滴速输入液体,虽然对流速和挂空都实现了精准的监测和报警,但设备成本高,医疗费用也高,在普通病房和输液室无法每人配备。
[0004]当今社会进入老龄化,就医的老年人逐年增多。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的衰退、易合并多种慢性病的特点,对输液速度准确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研发一种输液报警器,使之实现对流速和挂空的报警,同时体积小、成本低、便于携带和操作,是当今临床护理工作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流速报警器,设置多组则监测的数据越准确,针对不同药液或者不同病人时,旋转手柄控制压板与输液管之间的挤压程度,从而进行调节滴速,与只有在液体输完后的挂空报警相比,针对不同的患者,在输液滴速因患者的体位、血管条件等影响而变化的情况下,对液体流速的过快或过慢均可以直接测出流速,从而进行报警;与输液泵相比,本设备只需简单的几组红外传感设备,无需增加泵体,但设备成本降低,使得医疗费用也降低,在普通病房和输液室可以每人配备,并且体积小、成本低、便于携带和操作,解决临床护理工作的迫切需求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液流速报警器,包括输液瓶和升降机构,所述输液瓶上插入针头,针头的底端通过输液管连接有墨菲氏滴管,墨菲氏滴管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排气阀,排气阀与墨菲氏滴管连通;
[0007]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套筒、横杆、螺杆和弧板,套筒套在输液架上,套筒一侧面上啮合的螺杆抵在输液架上,套筒与螺杆对称的另一侧面上固定有水平的横杆,横杆的端口上固定有弧板,弧板包覆在墨菲氏滴管的外侧,并在弧板上安装有监控报警机构;
[0008]所述监控报警机构包括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弧形套、红外传感器,上支撑杆和下
支撑杆并排固定在弧板的上下两端,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的另一端均与弧形套连接,上、下位置的弧形套内穿过墨菲氏滴管,排气阀位于弧形套的缺口处,红外传感器分三组固定在弧板上,同侧的上下位置的红外传感器为一组,并且红外传感器均朝向墨菲氏滴管。
[0009]优选的,所述红外传感器上对应连接的导线穿过弧板插入缠绕在横杆上并与显示屏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墨菲氏滴管上方的输液管上连接有流量调节机构,流量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壳、压板和手柄,调节壳被墨菲氏滴管上方的输液管贯穿,手柄与调节壳啮合,手柄位于调节壳内部的端口上与压板连接,压板与输液管挤压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墨菲氏滴管的圆心与弧板的圆心重叠。
[0012]优选的,所述弧形套的直径超过墨菲氏滴管直径2cm以上。
[0013]优选的,所述弧形套的缺口长度大于排气阀的外径。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输液流速报警器,针头插入输液瓶瓶口的橡胶处,输液瓶内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经过针头流入输液管内,完成挂水,排气阀在弧形套的缺口,则在墨菲氏滴管贯穿的过程中,避免发生阻挡的问题,而且排气阀可以将墨菲氏滴管内的气体排出,避免液体中混入气泡,同一组上下位置的红外传感器监测滴落的液体经过上方红外传感器和下方红外传感器之间的时间,根据公式vt2=2gh,计算出滴速v,设置多组则监测的数据越准确,从而针对不同药液或者不同病人时,利用旋转手柄控制压板与输液管之间的挤压程度,从而进行调节滴速,调节的滴速在设定范围内,并且采用较低成本,设置在顶部,不占空间,医院和个人都能使用。
[0016]2、本输液流速报警器,与只有在液体输完后的挂空报警相比,针对不同的患者,在输液滴速因患者的体位、血管条件等影响而变化的情况下,对液体流速的过快或过慢均可以直接测出流速,从而进行报警;与输液泵相比,本设备只需简单的几组红外传感设备,无需增加泵体,但设备成本降低,使得医疗费用也降低,在普通病房和输液室可以每人配备,并且体积小、成本低、便于携带和操作,解决临床护理工作的迫切需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升降机构结构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监控报警机构立体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流量调节机构结构图。
[0021]图中:1、输液瓶;4、升降机构;41、套筒;42、横杆;43、螺杆;44、弧板;5、针头;51、墨菲氏滴管;511、排气阀;6、监控报警机构;61、上支撑杆;62、下支撑杆;63、弧形套;64、红外传感器;7、流量调节机构;71、调节壳;72、压板;73、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一种输液流速报警器,包括输液瓶1和升降机构4,输液瓶1上插入针头5,针头5的底端通过输液管连接有墨菲氏滴管51,墨菲氏滴管51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排气阀511,排气阀511与墨菲氏滴管51连通,针头5插入输液瓶1瓶口的橡胶处,输液瓶1内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经过针头5流入输液管内,完成挂水。
[0024]请参阅图2,升降机构4包括套筒41、横杆42、螺杆43和弧板44,套筒41套在输液架上,正好方便插入,并且不会影响其上下滑动的便捷性,套筒41一侧面上啮合的螺杆43抵在输液架上,通过设置螺杆43旋转可以调节其插入套筒41内的深浅,从而通过旋转螺杆43控制套筒41与输液架之间的紧密程度,则控制套筒41在输液架上是否能够滑动,套筒41与螺杆43对称的另一侧面上固定有水平的横杆42,横杆42处于水平位置,并且横杆42的端口正好朝向墨菲氏滴管51位置,横杆42的端口上固定有弧板44,弧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流速报警器,包括输液瓶(1)和升降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瓶(1)上插入针头(5),针头(5)的底端通过输液管连接有墨菲氏滴管(51),墨菲氏滴管(51)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排气阀(511),排气阀(511)与墨菲氏滴管(51)连通;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套筒(41)、横杆(42)、螺杆(43)和弧板(44),套筒(41)套在输液架上,套筒(41)一侧面上啮合的螺杆(43)抵在输液架上,套筒(41)与螺杆(43)对称的另一侧面上固定有水平的横杆(42),横杆(42)的端口上固定有弧板(44),弧板(44)包覆在墨菲氏滴管(51)的外侧,并在弧板(44)上安装有监控报警机构(6);所述监控报警机构(6)包括上支撑杆(61)、下支撑杆(62)、弧形套(63)、红外传感器(64),上支撑杆(61)和下支撑杆(62)并排固定在弧板(44)的上下两端,上支撑杆(61)和下支撑杆(62)的另一端均与弧形套(63)连接,上、下位置的弧形套(63)内穿过墨菲氏滴管(51),排气阀(511)位于弧形套(63)的缺口处,红外传感器(64)分三组固定在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佩源奚建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