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极切换电路、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2225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供电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负极切换电路、装置及电子设备。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供电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正负极切换电路,通过正负极切换电路内部的开关单元将接口接入的电源正极与电路板正极短接,将接口接入的接地端与接地端短接,形成一种正反输入电压自动转换极性的电路,正负极任意接法都可以正常工作。使得应用正负极切换电路的电子产品正反插都能正常工作,对产品没有任何损坏。无需区分正负极,简化了设计和用户使用,降低了生产的复杂度,提高了生产良率,保护了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电路物理损坏。增强电子产品(或装置)的可靠性,便于用户使用,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负极切换电路、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供电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正负极切换电路、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小型化的电子产品(如穿戴类产品),接入适配器的接口往往仅设置2个外露的金属点,市面常用做法是利用磁铁的极性或机械防呆防止用户反接适配器。但由于每个厂家的充电触点的正负极顺序和布局标准不一,配套的充电线也五花八门。
[0003]随着同类产品越来越多,用户有可能混用充电线而导致产品烧毁。尤其是产品工业化印刷线路板空板上件或插件(Printed Circuit BoardAssembly,PCBA)生产测试过程,因没有磁性和机械防呆,更容易因正负极接反导致不良率提高。
[000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负极切换电路、装置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产品充电线反接导致烧毁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正负极切换电路,正负极切换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第一开关单元与第二开关单元并联;
[0007]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接口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二接口连接,一端接地,输出端与电路主板的正极接口连接;
[0008]第一开关单元,用于在第一接口接入电源正极时,导通第一接口与电路主板的正极接口之间的通路,并导通第二接口与接地端之间的通路;
[0009]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接口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二接口连接,一端接地,输出端与电路主板的正极接口连接;
[0010]第二开关单元,用于在第二接口接入电源正极时,导通第二接口与电路主板的正极接口之间的通路,并导通第一接口与接地端之间的通路。
[0011]可选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MOS管及第三MOS管,其中:
[0012]第一MOS管为NMOS管,第三MOS管为PMOS管;
[0013]第一MOS管的栅极与第一接口连接,源极接地,漏极与第二接口连接;
[0014]第三MOS管的漏极与第一接口连接,源极与电路主板的正极接口连接,栅极与第二接口连接。
[0015]可选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MOS管及第四MOS管,其中:
[0016]第二MOS管为NMOS管,第四MOS管为PMOS管;
[0017]第二MOS管的栅极分别与第二接口和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源极与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且接地,漏极与第一接口和第一MOS 管的栅极连接;
[0018]第四MOS管的栅极分别与第一接口和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源极与电路主板的正极接口连接,漏极分别与第二接口和第三MOS 管的栅极连接。
[0019]可选地,正负极切换电路还包括温敏保护电阻,其中:
[0020]温敏保护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接口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0021]可选地,正负极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一滤波单元,其中:
[0022]第一滤波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接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二接口连接,一端还分别与第一开关单元的一端、第二开关单元的一端连接且接地。
[0023]可选地,第一滤波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其中:
[0024]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一接口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端还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且接地;
[0025]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口连接。
[0026]可选地,正负极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二滤波单元,其中:
[0027]第二滤波单元的一端与电路主板的正极接口连接,另一端接地。
[0028]可选地,第二滤波单元包括第三电容及电阻,其中:
[0029]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电路主板的正极接口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且接地。
[0030]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正负极切换装置,正负极切换装置包含如上述的正负极切换电路。
[0031]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含如上述的正负极切换装置。
[0032]本技术中,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供电电路,设置了一种正负极切换电路,适用于电源适配器接入的直流供电产品,通过正负极切换电路内部的开关单元将接口接入的电源正极与电路板正极短接,将接口接入的接地端与接地端短接,形成一种正反输入电压自动转换极性的电路,正负极任意接法都可以正常工作。使得应用正负极切换电路的电子产品正反插都能正常工作,对产品没有任何损坏。无需区分正负极,简化了设计和用户使用,降低了生产的复杂度,提高了生产良率,保护了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电路物理损坏。增强电子产品(或装置) 的可靠性,便于用户使用,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技术正负极切换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技术正负极切换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0036]附图标号说明:
[0037]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第一开关单元Q1~Q4第一至第四MOS管
200第二开关单元R电阻300第一滤波单元C1~C3第一至第三电容400第二滤波单元GND接地PTC温敏保护电阻V+正极接口P1第一接口P2第二接口
[0038]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2]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负极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切换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并联;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接口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二接口连接,一端接地,输出端与电路主板的正极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接口接入电源正极时,导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电路主板的正极接口之间的通路,并导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接地端之间的通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一端接地,输出端与所述电路主板的正极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接口接入电源正极时,导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电路主板的正极接口之间的通路,并导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接地端之间的通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极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MOS管及第三MOS管,其中:所述第一MOS管为NMOS管,所述第三MOS管为P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源极接地,漏极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源极与所述电路主板的正极接口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负极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MOS管及第四MOS管,其中:所述第二MOS管为NMOS管,所述第四MOS管为P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源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且接地,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源极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明勇
申请(专利权)人: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