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FPC工艺和电磁耦合的微型可穿戴能量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电磁耦合的微型可穿戴能量收集装置,属于可穿戴能量收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各种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通过这些可穿戴设备,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状况与外界信息。随着可穿戴设备的不断发展,其功耗越来越低,从人体收集能量转化为电能为可穿戴设备供能成为解决此类设备供能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案之一。
[0003]人体主要存在动能(振动能)、热能、风能、声能及生物化学能等。目前人体能量的收集方式主要有电磁式、压电式、热电式及生物燃料电池等。在利用人体能量的方法中,采用惯性能量(动能)收集的方法又具有较高的效率。但是传统的惯性能量(动能)收集装置体积质量较大,给人体行动带来不便。而小型化的收集装置因平面磁铁性能差、线圈匝数受限、振幅变小使能量收集效率降低。目前FPC工艺在PCB生产中日渐流行,采用FPC工艺生产的线圈厚度小,体积小,匝数密度高,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稀土永磁材料是现在已知的综合性能最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FPC工艺和电磁耦合的微型可穿戴能量收集装置,包括外壳(1)、平面FPC线圈组(2)、转轴(3)、转动轮(4)、能量收集电路(5),其特征在于,平面FPC线圈组(2)垂直于转轴(3)固定于外壳(1)内部垂直方向中间处,所述的平面FPC线圈组(2)包括第一线圈(10)、第二线圈(11)、第三线圈(12)、第四线圈(13)、第五线圈(14)以及覆盖于线圈(15)上下两侧的FPC基材(16),所述的线圈(15)通过采用FPC工艺实现线圈的小型化与密度提升,所述的转轴(3)通过轴承(8)垂直固定于外壳(1)内壁,所述的转动轮(4)安装在轴承(8)外圈,可绕轴承(8)旋转,所述转动轮(4)包括轻质支架(9)、5个方形永磁体(6)和配重质量块(7),外界的低频振动带动配重质量块(7)的甩动,所述的能量收集电路(5)固定于外壳(1)底部,通过纤细导线与平面FPC线圈组(2)相连接,将微弱交变电流转换为直流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FPC工艺和电磁耦合的微型可穿戴能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面FPC线圈组(2)包括第一线圈(10)、第二线圈(11)、第三线圈(12)、第四线圈(13)、第五线圈(14)以及覆盖于线圈(15)上下两侧的FPC基材(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振宇,施阁,常健,黄文杰,王晨宇,施浙斌,胡项展,林如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