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三角形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2115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角形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形状为楔形,外壳的后面板覆盖有保温层,外壳的相对的两个侧面板的形状为三角形,外壳的前面板为透明盖板;外壳后面板的上端设有进风口,下端设有出风口,在出风口处设有风机和相变蓄热模块;外壳内自上至下设有S形弯折状的渗透型冲孔平板吸热体,渗透型冲孔平板吸热体包括多段板体,最下面一段板体与相变蓄热模块的换热通道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村镇建筑,太阳辐射量更大,具有较大的流道横截,延长了空气与吸热体的换热时长,提高了出口空气温度,采用三角形结构方便落地式安装,无需风道与农宅连接;拥有更大的内部空间,可以安装大容量的相变蓄热模块;热损失较小。热损失较小。热损失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角形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热利用、供暖
,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北方农村住宅存在采暖能耗大、室内热舒适性差等问题,对北方农宅进行节能改造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农户生活品质。农宅低能耗改造技术分为主动节能技术与被动节能技术,被动式节能主要包括外围护结构的绝热保暖、建筑断桥改造、被动式太阳房等,主动式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热风供暖技术,生物质能与地热能利用技术、高效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等。其中,太阳能热风供暖技术由于具有空气热容小、系统启动块,系统结构简单,无需防冻,无需考虑承压,易于与建筑结合等优点,在村镇建筑采暖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农宅建筑,南墙窗户与门面积占比较大,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的可用安装面积有限,如何使用有限的南墙可用面积使集热器的集热量最大化,是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应用于农宅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农宅建筑南墙可用面积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三角形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该新型的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相比于传统的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在同样南墙占用面积下,通过倾斜渗透型吸热体增大了集热面积、与空气的换热面积以及辐射量,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的集热量;该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流道截面积大,在一定的空气流量下,流速较小,空气与吸热体的换热时间更长,空气出口温度更高;特有的三角形结构的外壳体强度更高,无需风道连接,且可以落地式安装,易于与农宅建筑一体化;该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内部空间较大,可以安装大容量相变蓄热模块,解决太阳能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对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的影响,实现集热蓄热一体化。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三角形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形状为楔形,所述外壳的后面板覆盖有保温层,所述外壳的相对的两个侧面板的形状为三角形,所述外壳的前面板为透明盖板;所述外壳后面板的上端设有进风口,所述外壳后面板的下端设有出风口,在所述出风口处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内侧设有相变蓄热模块;所述外壳内自外壳后面板上的进风口的下方至外壳前面板的底部设有S形弯折状的渗透型冲孔平板吸热体,所述渗透型冲孔平板吸热体包括N段板体,N为≤5的奇数,最下面一段板体与所述相变蓄热模块的换热通道垂直。
[0005]进一步讲,本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其中,所述外壳的前面板与后面板的顶部相交,所述外壳的前面板和后面板的底部高度平齐、且与外壳的底面板相交。
[0006]所述相变蓄热模块包括多块平行布置的相变蓄热板,由相邻相变蓄热板之间的距离形成了换热通道;每块相变蓄热板均包括铝箔板,所述铝箔板内封装有石蜡。
[0007]由多块平行布置的相变蓄热板构成的所述相变蓄热模块的后侧面与所述外壳的
后面板贴合,所述相变蓄热模块的底面与外壳的底面板贴合,所述相变蓄热模块的两侧面分别与外壳的两侧面板贴合,所述相变蓄热模块的前面与所述渗透型冲孔平板吸热体最下面一段板体基本平行。
[0008]所述渗透型冲孔平板吸热体的板体材质为0.15mm厚的304不锈钢,板体上冲孔的开孔率为8%~12%、孔径为4mm;所述板体表面涂有选择性吸收涂层。
[0009]所述保温层的材质为玻璃棉或挤塑聚苯板;所述透明盖板的材质为超白钢化玻璃或聚碳酸酯。
[0010]所述外壳后面板、前面板、侧面板和底板的材质均为1.2mm厚的镀锌钢板。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的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将透明盖板与渗透型冲孔平板吸热体倾斜放置,增大了集热面积与换热面积,且相比于平行南墙放置,太阳入射角更小,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辐射量更大。
[0013](2)本技术的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其中具有较大的流道横截,使得空气在一定的流量下流速较低,延长了空气与渗透型冲孔平板吸热体的换热时长,提高了空气出口温度,有更好的供暖效果;
[0014](3)本技术的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采用三角形结构方便落地式安装,无需风道与农宅连接,易于与农宅建筑一体化;装置倾角可以综合考虑当地太阳高度角,以及与农宅建筑一体化的和谐、美观来确定。
[0015](4)本技术的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拥有更大的内部空间,可以安装大容量的相变蓄热模块;相变蓄热模块安装于出风口位置,在蓄热过程中与出风口温度较高的空气换热,蓄热速率更快;在放热过程中空气与蓄热模块换热后直接进入室内,且蓄热模块由保温层包裹,热损失较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8]图中:1

渗透型冲孔平板吸热体,2

保温层,3

透明盖板,4

外壳,5

进风口,6

出风口,7

风机,8

相变蓄热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绝非对本技术有任何限制。
[0020]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三角形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4,所述外壳4的形状为楔形,所述外壳4的后面板覆盖有保温层2,所述外壳4的相对的两个侧面板的形状为三角形,即所述外壳4的前面板与后面板的顶部相交,所述外壳4的前面板和后面板的底部高度平齐、且与外壳4的底面板相交,所述外壳4的前面板为透明盖板3;所述外壳4后面板的上端设有进风口5,所述外壳4后面板的下端设有出风口6,在所述出风口6处设有风机7,所述风机7的内侧设有相变蓄热模块8;所述外壳4内自外壳后面板上的进风口5的下方至外壳前面板的底部设有S形弯折状的渗透型冲孔平板吸热体1,所述渗透型冲
孔平板吸热体1包括N段板体,N为≤5的奇数,本实施例中,N=3。最下面一段板体与所述相变蓄热模块8的换热通道垂直。
[0021]本技术中,所述相变蓄热模块8包括多块平行布置的相变蓄热板,由相邻相变蓄热板之间的距离形成了换热通道;每块相变蓄热板均包括铝箔板,所述铝箔板内封装有石蜡。如图2所示,由多块平行布置的相变蓄热板构成的所述相变蓄热模块8的后侧面与所述外壳4的后面板贴合,在所述相变蓄热模块8的后侧面上设有用于容纳风机7的凹槽;所述相变蓄热模块8的底面与外壳4的底面板贴合,所述相变蓄热模块8的两侧面分别与外壳4的两侧面板贴合,所述相变蓄热模块8的前面与所述渗透型冲孔平板吸热体1最下面一段板体基本平行。
[0022]本技术中,所述渗透型冲孔平板吸热体1的板体材质为0.15mm厚的304不锈钢,板体上冲孔的开孔率为8%~12%,本实施例中的开孔率为10%,孔径为4mm,且表面涂有选择性吸收涂层,其材料厚度低,有利于降低吸热体重量,同时加工工艺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角形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的形状为楔形,所述外壳(4)的后面板覆盖有保温层(2),所述外壳(4)的相对的两个侧面板的形状为三角形,所述外壳(4)的前面板为透明盖板(3);所述外壳(4)后面板的上端设有进风口(5),所述外壳(4)后面板的下端设有出风口(6),在所述出风口(6)处设有风机(7),所述风机(7)的内侧设有相变蓄热模块(8);所述外壳(4)内自外壳后面板上的进风口(5)的下方至外壳前面板的底部设有S形弯折状的渗透型冲孔平板吸热体(1),所述渗透型冲孔平板吸热体(1)包括N段板体,N为≤5的奇数,最下面一段板体与所述相变蓄热模块(8)的换热通道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N=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的前面板与后面板的顶部相交,所述外壳(4)的前面板和后面板的底部高度平齐、且与外壳(4)的底面板相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热模块(8)包括多块平行布置的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欢姜焱王雅然由世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