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膀胱造瘘管辅助拔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1959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膀胱造瘘管辅助拔管装置,包括形状均为半圆筒形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剥离片和第二剥离片,所述第一剥离片和第二剥离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剥离片和第二剥离片可拼接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活动连接的第一剥离片和第二剥离片通过转轴拼合为剥离套筒,利用该套在膀胱造瘘管上的剥离套筒可沿膀胱造瘘管移动,从而对造瘘管末端的结石部位进行物理摩擦,当结石变小或者脱离后,即可拔出膀胱造瘘管,相比于血管钳分离或者体外碎石等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环造瘘管的结石进行全方位、同步摩擦处理,且不会对造瘘管周围组织造成损伤,操作简单,结石清除效果好。清除效果好。清除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膀胱造瘘管辅助拔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辅助医疗用具
,特别涉及一种膀胱造瘘管辅助拔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膀胱造瘘术是泌尿外科常用的尿流改道方法,适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且全身情况差难以耐受手术治疗或复杂性尿道狭窄及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尿液排空障碍所引起的尿潴留。由于该手术具有操作简便、痛苦小及恢复快等优点,当出现无法恢复的尿潴留时,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了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临床上常选择(Fr16或Fr18)双腔或三腔气囊导尿管作为膀胱造瘘管,并每月更换1次。
[0003]但膀胱造瘘管长期留置后,部分患者因饮水不足或长时间未换管,尿垢沉着易继发造瘘管末端结石,导致膀胱造瘘管在取下时难以拔出。当B超或X线拍片明确为造瘘管末端结石导致拔管困难时,临床上的常用方法有:(1)用血管钳试行分离造瘘管与造瘘口周围皮肤,边转动造瘘管边缓慢拔管,但此操作相对盲目,可能造成组织副损伤,且部分患者腹壁较厚,血管钳无法到达造瘘管末端处;(2)若造瘘管末端结石体积较大或质地坚硬,可行体外震波碎石术或经尿道微创碎石术后再拔除膀胱造瘘管,但手术费用较高,患者经济负担较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膀胱造瘘管辅助拔管装置,解决了目前膀胱造瘘管长期留置后由于其末端产生的结石导致拔管困难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膀胱造瘘管辅助拔管装置,包括形状均为半圆筒形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剥离片和第二剥离片,所述第一剥离片和第二剥离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剥离片和第二剥离片可拼接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剥离片和第二剥离片分别对应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有套筒,所述转轴贯穿设置于所述套筒,所述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
[0007]进一步地,为了对转轴进行限位,所述转轴上端连接有挡片,所述挡片贴合于所述套筒上端面。
[0008]更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握持操作,所述套筒和挡片上分别设置有握持部。
[0009]具体地,所述握持部为指套。
[0010]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轴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固定片,所述两个固定片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一剥离片和第二剥离片侧壁。
[0011]为了便于握持操作,所述第一剥离片和第二剥离片上分别连接有握持部。
[0012]具体地,所述握持部为指套。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膀胱造瘘管辅助
拔管装置利用活动连接的第一剥离片和第二剥离片通过转轴拼合为剥离套筒,利用该套在膀胱造瘘管上的剥离套筒可沿膀胱造瘘管移动,从而对造瘘管末端的结石部位进行物理摩擦,当结石变小或者脱离后,即可拔出膀胱造瘘管,相比于血管钳分离或者体外碎石等方式,本技术的膀胱造瘘管辅助拔管装置可以对环造瘘管的结石进行全方位、同步摩擦处理,且不会对造瘘管周围组织造成损伤,操作简单,结石清除效果好,大大减小了患者拔管痛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膀胱造瘘管辅助拔管装置的主视图;
[0015]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16]图3为本技术膀胱造瘘管辅助拔管装置的俯视图;
[0017]图4是本技术膀胱造瘘管辅助拔管装置的左视图。
[0018]图中:1、第一剥离片,2、第二剥离片,3、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套筒,6、转轴,7、挡片,8、握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1
[0021]参见图1

图4,本实施例公开的膀胱造瘘管辅助拔管装置,包括形状均为半圆筒形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剥离片1和第二剥离片2,其截面为半圆形,第一剥离片1和第二剥离片2通过转轴6活动连接,第一剥离片1和第二剥离片2可拼接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截面为圆形)。通过将第一剥离片1和第二剥离片2绕转轴6旋转,将其组装成为套设在膀胱造瘘管上的剥离套筒,移动该剥离套筒至结石处进行摩擦、铲的动作,直至结石变小或者脱落,则可取出本实施例的辅助拔管装置,进行拔管操作。
[0022]进一步地,第一剥离片1和第二剥离片2分别对应连接有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所述第一连杆1连接有套筒5,转轴6则贯穿套筒5设置,转轴6连接于第二连杆4。通过上述设置,将转轴6设置在套筒5中,通过旋转转轴6即可将第一剥离片1和第二剥离片2进行拼合。
[0023]更进一步地,为了对转轴6进行限位,避免其在套筒5内上下移动,因此在转轴6上端连接有挡片7,挡片7则贴合于套筒6上端面,由于挡片7无法进入套筒6内,则对转轴6进行了单侧限位。当然,更优选地,可以在转轴7下端也设置一个挡片,通过两个挡片实现了对转轴6的完全限位,使得转轴6在套筒5内转动,而不会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得拼合的第一剥离片1和第二剥离片2不会发生位移和变形。
[0024]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握持和操作,在套筒5和挡片7上分别设置有握持部,通过握持部可以方便将第一剥离片1和第二剥离片2拼合,同时方便进行后续针对结石的动作。示例性的,握持部可以为指套,使用时如剪刀一样,将两个手指套入指套内进行操作。
[0025]由于目前的膀胱造瘘管大部分采用Fr16或Fr18气囊导尿管,因此第一剥离片1和
第二剥离片2的直径可以根据造瘘管的直径选择不同尺寸,而且第一剥离片1和第二剥离片2可以采用金属材质,该金属片端部可设置较钝,以避免太过锋利而不小心伤及人体组织,而且其长度以10cm左右为宜。
[0026]正常状态下,第一剥离片1和第二剥离片2相互重合放置,在使用本技术时,先将非工作状态的剥离片(两个剥离片重叠呈半圆形)贴合造瘘管外部,然后通过将手指伸入指套中控制转轴6带动第二剥离片2旋转直至第一剥离片1和第二剥离片2拼合成剥离套筒(为圆管状)的工作状态,最后将剥离套筒在膀胱造瘘管的引导下向造瘘管末端推进,使用剥离套筒头端对造瘘管末端结石进行物理摩擦,待造瘘管末端结石体积变小或脱落后,移除本辅助拔管装置,拔出膀胱造瘘管即可。
[0027]实施例2
[0028]本实施例公开的膀胱造瘘管辅助拔管装置,同样包括形状均为半圆筒形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剥离片和第二剥离片,其截面为半圆形,还包括一个转轴,该转轴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固定片,这两个固定片分别对应连接于第一剥离片和第二剥离片侧壁,即转轴和两个转动设置于转轴上的固定片组成类似于合页的结构,通过此结构将第一剥离片和第二剥离片的侧边转动连接在一起。
[0029]进一步地,区别于实施例1中将握持部设置于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膀胱造瘘管辅助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均为半圆筒形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剥离片和第二剥离片,所述第一剥离片和第二剥离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剥离片和第二剥离片可拼接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膀胱造瘘管辅助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剥离片和第二剥离片分别对应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有套筒,所述转轴贯穿设置于所述套筒,所述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膀胱造瘘管辅助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端连接有挡片,所述挡片贴合于所述套筒上端面。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琦常德辉李富东黄创孟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