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会勤专利>正文

动脉压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192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脉压迫器,包括上防护板、下防护板、连接螺栓,上防护板为弧形板,上防护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外翻沿,外翻沿开设有连通孔,外翻沿固定有上圆柱筒,上圆柱筒内壁光滑;上防护板上设有动脉加压结构;下防护板为弧形板,下防护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外翻沿,外翻沿设有连通孔,外翻沿下方固定有下圆柱筒,下圆柱筒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上防护板的连通孔与下防护板的连通孔对应设置;连接螺栓包括螺帽和螺柱,螺柱包括光杆段和螺纹段;螺柱的光杆段与上圆柱筒适配,螺柱螺纹段与下圆柱筒的内螺纹螺纹连接,位于上防护板与下防护板之间的螺柱段穿设有弹簧;调节螺纹段与下圆柱筒的旋拧深度以实现上防护板与下防护板间距的调节。护板间距的调节。护板间距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脉压迫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学设备
,尤其涉及动脉压迫器。

技术介绍

[0002]动脉压迫止血是急救中的重要手段,通过物理压迫作用来进行止血。日常生活中的通常接触的大多为静脉止血,因此不需要进行动脉压迫。而动脉血管破损会导致血流喷射出来,因此与常见的静脉输液的止血方式有所不同,需要有较大的压力进行物理压迫方能止血。
[0003]肱动脉止血是指将上肢外展外旋,曲肘太高上肢,用拇指或四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施以压力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即可止血。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
[0004]目前医务人员进行肱动脉压迫止血时使用到的固定装置不能根据病人的手臂粗细进行调节,加压效果不好,另外施加的压力一般都是通过魔术贴锁紧,施压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动脉压迫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动脉压迫器不能够根据病人的手臂粗细调节固定装置,加压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动脉压迫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动脉压迫器,包括:
[0008]上防护板:为弧形板,上防护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外翻沿,外翻沿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连通孔,外翻沿上方与连通孔对应固定有上圆柱筒,上圆柱筒内壁光滑;
[0009]上防护板上设置有动脉加压结构;
[0010]下防护板:为弧形板,下防护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外翻沿,外翻沿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连通孔,外翻沿下方与连通孔对应固定有下圆柱筒,下圆柱筒内壁设置有内螺纹;
[0011]上防护板的连通孔与下防护板的连通孔对应设置;
[0012]连接螺栓:包括螺帽和固定在螺帽下方的螺柱,螺柱包括与螺帽连接的光杆段和与光杆段连接的螺纹段,螺帽的直径大于上圆柱筒的外径;
[0013]螺柱的光杆段与上圆柱筒适配,螺柱螺纹段与下圆柱筒的内螺纹螺纹连接,位于上防护板与下防护板之间的螺柱段穿设有弹簧;
[0014]调节螺柱螺纹段与下圆柱筒的旋拧深度以实现上防护板与下防护板之间距离的调节。
[0015]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动脉压迫器通过在上防护板的外翻沿上固定有上圆柱筒,上圆柱筒内壁光滑,在下防护板的外翻沿下方固定下圆柱筒,下圆柱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在上防护板与下防护板之间设置连接螺栓,连接螺栓的螺柱包括光杆段和与光杆段连接的螺纹段,螺柱的光杆段与上圆柱筒适配,螺柱螺纹段与下圆柱筒的内螺纹螺纹连接,位于上防护板与下防护板之间的螺柱段穿设有弹簧;调节螺柱螺纹段与下圆柱筒的旋拧深度以实现上防护板与下防护板之间距离的调节,从而对于不同病人手臂粗细不同,适当调节
动脉压迫器的上防护板与下防护板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动脉压迫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0016]进一步的,在上防护板的延伸方向,所述上防护板的左右两外翻沿分别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连通孔。
[0017]有益效果: 保证上防护板与下防护板在上防护板延伸方向具有均匀的连接压力,避免导致上防护板的一端与下防护板之间连接较紧,上防护板的另一端与下防护板连接较松的问题。
[0018]所述上防护板上开设有贯通孔,动脉加压结构包括压力囊、与压力囊通过连通管连通的加压装置,压力囊设置在上防护板的下方,连通管从贯通孔穿过,加压装置设置在上防护板的上方。
[0019]有益效果:通过在上防护板上方操作加压装置,实现上防护板下方的压力囊的压力增加,从而使压力囊挤压肱动脉进行止血。
[0020]进一步的,所述上防护板在贯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弹性层,弹性层与上防护板下表面围成放置压力囊的放置腔。
[0021]有益效果:弹性层的设置能够对压力囊进行定位,避免加压装置在对压力囊进行加压时压力囊出现位置跑偏,从而使挤压位置出现偏差。
[0022]所述弹性层为硅胶层。
[0023]有益效果:硅胶层与病人的皮肤接触,增加病人的使用舒适度。
[0024]在上防护板的上方固定有保护套管,保护套管内孔与贯通孔连通,所述连通管从保护套管中穿过。
[0025]有益效果:避免连通管在贯通孔出口处发生挤压变形,影响加压装置对压力囊的正常加压。
[0026]所述下防护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中粘接固定有弹性垫,弹性垫上设置有向上凸出的按摩突起。
[0027]有益效果:弹性垫与病人的胳膊接触,增加病人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的动脉压迫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图1中的动脉压迫器的上防护板的主视图;
[0030]图3是图1中的动脉压迫器的下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1

上防护板;2

下防护板;3

外翻沿;4

上圆柱筒;5

下圆柱筒;6

连接螺栓;7

弹簧;8

保护套管;9

连通管;10

加压装置;11

弹性垫;12

弹性层;13

压力囊;14

光杆段;15

螺纹段;16

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动脉压迫器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3]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动脉压迫器是在对肱动脉进行止血时使用,动脉压迫器包括上防护板1、下防护板2、连接上防护板1与下防护板2的连接螺栓6。具体的,上防护板1为弧形板,上防护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外翻沿3,外翻沿3水平设置,外翻沿3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连通孔16,在外翻沿3的上方与连通孔16对应固定有上圆柱筒4,上圆柱筒4内壁
光滑。具体的,在上防护板1的延伸方向,上防护板1的左右两外翻沿3分别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连通孔16,对应的,在同一外翻沿3上固定有两个上圆柱筒4。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上防护板1上设置有动脉加压结构,具体的,在上防护板1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动脉加压结构包括压力囊13、与压力囊13通过连通管9连通的加压装置10,压力囊13设置在上防护板1的下方,连通管9从贯通孔穿过,加压装置10设置在上防护板1的上方;上防护板1在贯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弹性层12,弹性层12与上防护板1下表面围成放置压力囊13的放置腔,本实施例中,弹性层12为硅胶层。 本实施例中,加压装置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35]为了保护连通管9,在防护板的上方固定有保护套管8,保护套管8内孔与贯通孔连通,所述连通管9从保护套管8中穿过。
[0036]如图3所示,下防护板2为弧形板,下防护板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外翻沿3,外翻沿3水平设置,外翻沿3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连通孔16,外翻沿3下方与连通孔16对应固定有下圆柱筒5,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动脉压迫器,其特征是,包括:上防护板:为弧形板,上防护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外翻沿,外翻沿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连通孔,外翻沿上方与连通孔对应固定有上圆柱筒,上圆柱筒内壁光滑;上防护板上设置有动脉加压结构;下防护板:为弧形板,下防护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外翻沿,外翻沿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连通孔,外翻沿下方与连通孔对应固定有下圆柱筒,下圆柱筒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上防护板的连通孔与下防护板的连通孔对应设置;连接螺栓:包括螺帽和固定在螺帽下方的螺柱,螺柱包括与螺帽连接的光杆段和与光杆段连接的螺纹段,螺帽的直径大于上圆柱筒的外径;螺柱的光杆段与上圆柱筒适配,螺柱螺纹段与下圆柱筒的内螺纹螺纹连接,位于上防护板与下防护板之间的螺柱段穿设有弹簧;调节螺柱螺纹段与下圆柱筒的旋拧深度以实现上防护板与下防护板之间距离的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压迫器,其特征是,在上防护板的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会勤程艳娜张亚蒙
申请(专利权)人:马会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