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1912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净水器,包括外壳、滤芯、杂质沉淀盒和底座;外壳上侧开设有入水口、出水口和净水出口;滤芯设有两条,其内部设有连通滤芯上下端的水流通道,第一条滤芯上端与入水口连接,其下端安装在杂质沉淀盒内,第二条滤芯上端与出水口连接,其下端安装在杂质沉淀盒内并与第一条滤芯下端连通;底座安装在外壳底部,杂质沉淀盒位于底座。本滤水器为立式结构,使自来水中的沉淀物自动下沉到杂质沉淀盒中,起到自动清洗滤芯及减小沉淀物流出,减小杂质附着至滤芯中,延长滤芯寿命;两条滤芯形成U型结构的滤水通道,可充分进行滤芯,净水效果更佳,提高净水的质量;卡槽或螺纹连接的外壳与底座,可方便用户更换滤芯。可方便用户更换滤芯。可方便用户更换滤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净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器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净水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其中,饮用水及各种生活用水的质量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饮水健康尤其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如果不能对水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则原水中所携带的杂质、有害物质等将严重损害饮用者的身体健康。基于此,产生了许多对水进行各种处理的设备,净水器产品就是对水进行处理的一种设备。但是,现有的净水器存在着浪费资源严重,不方便拆卸,净化不彻底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净水器。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净水器,包括外壳、滤芯、杂质沉淀盒和底座;所述外壳上侧开设有入水口、出水口和净水出口;所述滤芯设有两条,其内部设有连通滤芯上下端的水流通道,第一条所述滤芯上端与所述入水口连接,其下端安装在所述杂质沉淀盒内,第二条所述滤芯上端与所述出水口连接,其下端安装在所述杂质沉淀盒内并与第一条所述滤芯下端连通;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外壳底部,所述杂质沉淀盒位于所述底座。
[0005]两条滤芯形成U型的水流通道,入水口的水从第一条滤芯进入,由上而下入水,并进入杂质沉淀盒内,再进入第二条滤芯流动,并从出水口流出;经过滤芯过滤后的净水则从滤芯进入滤芯以外的外壳内部空间中,并从净水出口流出;杂质滞留在杂质沉淀盒内。
[0006]还包括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所述上密封圈与所述下密封圈的结构相同,其一端凸起形成第一级位,第一级位内设有密封圆孔和一对第一连通孔,所述密封圆孔与所述第一连通孔连通且将密封圈上下侧贯穿;所述杂质沉淀盒上侧开设有朝下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开设有一对第二连通孔,所述杂质沉淀盒下侧朝上凹陷形成容纳腔,所述凹槽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外壳顶部下侧面设有凹位,所述凹位分别与所述入水口、出水口连通;所述上密封圈放置在所述凹位内,其第一级位与所述凹位侧壁贴合,所述上密封圈的两个第一连通孔分别与所述入水口、出水口连通;所述下密封圈放置在所述凹槽内,其第一级位与所述凹槽侧壁贴合,所述下密封圈的两个第一连通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连通孔连通;两条所述滤芯的上端分别插入所述上密封圈的密封圆孔内,其下端分别插入所述下密封圈的密封圆孔内。上密封圈、凹位、下密封圈、凹槽的配合,用于固定滤芯;上密封圈的设置,可使滤芯与入水口、出水口连接处具有密封性,避免水或杂质直接进入外壳内部空间。下密封圈的设置,可使滤芯与杂质沉淀盒的连接处具有密封性,避免滤芯内部通道的水或杂质直接进入外壳内部空间。
[0007]所述外壳下部内侧设有凸出筋位,所述杂质沉淀盒外周设有插槽,所述杂质沉淀盒嵌入所述外壳内侧时,所述凸出筋位插入所述插槽内。凸出筋位与插槽的配合,使得杂质
沉淀盒可滑动卡入外壳内并与之扣紧。
[0008]所述杂质沉淀盒下部外周朝内凹陷形成第二级位,所述第二级位内套有防水密封圈,所述防水密封圈外周顶着所述外壳内壁,其下侧顶着所述底座。第二级位与防水密封圈的配合,可避免沉淀盒内的水或杂质泄露出来。
[0009]所述凸出筋位设有三对,相邻的凸出筋位对之间形成120度夹角;所述插槽对应设有三对。凸出筋位与插槽设有三对且等分设置,可稳定将杂质沉淀盒与外壳配合。
[0010]每对所述凸出筋位设有两条筋条,每对所述插槽设有两条槽位。
[0011]所述底座与外壳通过卡槽或螺纹方式连接在一起。底座与外壳的可拆卸连接,方便用户更换滤芯。
[0012]所述水流通道为若干条并排设置的通道。多条通道的设置,可使水流均匀分布进行过滤,效率更高。
[0013]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滤水器为立式结构,使自来水中的沉淀物自动下沉到杂质沉淀盒中,起到自动清洗滤芯及减小沉淀物流出,减小杂质附着至滤芯中,延长滤芯寿命;两条滤芯形成U型结构的滤水通道,可充分进行滤芯,净水效果更佳,提高净水的质量;卡槽或螺纹连接的外壳与底座,可方便用户更换滤芯。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外壳的主视图;
[0016]图3为图2中A

A向的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外壳的仰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上密封圈/下密封圈上侧方向的立体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上密封圈/下密封圈下侧方向的立体图;
[002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杂质沉淀盒上侧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杂质沉淀盒下侧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3]图10为图9中B

B向的剖视图。
[0024]图中附图标记含义:1、外壳;11、净水出口;12、入水口;13、出水口;14、凹位;15、凸出筋位;2、上密封圈;3、滤芯;31、水流通道;4、杂质沉淀盒;41、凹槽;42、第二连通孔;43、容纳腔;44、插槽;45、第二级位;5、防水密封圈;6、底座;7、下密封圈;81、第一级位;82、第一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
[0027]参阅图1至图10,为一种新型净水器,包括外壳1、滤芯3、杂质沉淀盒4和底座6;外壳1上侧开设有入水口12、出水口13和净水出口11;滤芯3设有两条,其内部设有连通滤芯3上下端的水流通道31,第一条滤芯3上端与入水口12连接,其下端安装在杂质沉淀盒4内,第二条滤芯3上端与出水口13连接,其下端安装在杂质沉淀盒4内并与第一条滤芯3下端连通;
底座6安装在外壳1底部,杂质沉淀盒4位于底座6。
[0028]两条滤芯3形成U型的水流通道31,入水口12的水从第一条滤芯3进入,由上而下入水,并进入杂质沉淀盒4内,再进入第二条滤芯3流动,并从出水口13流出;经过滤芯3过滤后的净水则从滤芯3进入滤芯3以外的外壳1内部空间中,并从净水出口11流出;杂质滞留在杂质沉淀盒4内。
[0029]还包括上密封圈2和下密封圈7,上密封圈2与下密封圈7的结构相同,其一端凸起形成第一级位81,第一级位81内设有密封圆孔和一对第一连通孔82,密封圆孔与第一连通孔82连通且将密封圈上下侧贯穿;杂质沉淀盒4上侧开设有朝下凹陷形成凹槽41,凹槽41开设有一对第二连通孔42,杂质沉淀盒4下侧朝上凹陷形成容纳腔43,凹槽41通过第二连通孔42与容纳腔43连通;外壳1顶部下侧面设有凹位14,凹位14分别与入水口12、出水口13连通;上密封圈2放置在凹位14内,其第一级位81与凹位14侧壁贴合,上密封圈2的两个第一连通孔82分别与入水口12、出水口13连通;下密封圈7放置在凹槽41内,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滤芯、杂质沉淀盒和底座;所述外壳上侧开设有入水口、出水口和净水出口;所述滤芯设有两条,其内部设有连通滤芯上下端的水流通道,第一条所述滤芯上端与所述入水口连接,其下端安装在所述杂质沉淀盒内,第二条所述滤芯上端与所述出水口连接,其下端安装在所述杂质沉淀盒内并与第一条所述滤芯下端连通;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外壳底部,所述杂质沉淀盒位于所述底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所述上密封圈与所述下密封圈的结构相同,其一端凸起形成第一级位,第一级位内设有密封圆孔和一对第一连通孔,所述密封圆孔与所述第一连通孔连通且将密封圈上下侧贯穿;所述杂质沉淀盒上侧开设有朝下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开设有一对第二连通孔,所述杂质沉淀盒下侧朝上凹陷形成容纳腔,所述凹槽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外壳顶部下侧面设有凹位,所述凹位分别与所述入水口、出水口连通;所述上密封圈放置在所述凹位内,其第一级位与所述凹位侧壁贴合,所述上密封圈的两个第一连通孔分别与所述入水口、出水口连通;所述下密封圈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灿雄黄志荣伍尚凯潘德赢吴金洋李广彬黄秋萍刘锦雄冯荣基梁松伟余敬源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县先丰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