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187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和进药组件,固定组件包括上牙挂钩和压舌板、且二者间距可以调节,进药组件上的第二接头与压舌板上的第一接头配合连接、并与压舌板边缘的出液孔连通。使用时,通过上牙挂钩和压舌板撑开患者的口腔、以达到所需的口裂幅度;将进药组件与压舌板连接,进药时药物依次经过第二接头和第一接头,并从出液孔流出、从患者的舌侧流入口腔内并被服下,可以降低液体流速,避免药液直冲咽喉造成刺激、甚至因直接流入气管导致患者被呛到。通过上述装置,既可以有效克服部分患者无法自主张口服药的问题,又可以有效避免常规的喂药操作可能导致的患者呛到甚至窒息的风险,使用方便且安全。且安全。且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神经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护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中风等神经内科疾病往往会脑部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从而导致面部器官和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甚至瘫痪等后遗症,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意识不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对于面部肌肉功能障碍、长期仰卧甚至无意识的患者而言,由于咀嚼和吞咽功能都存在障碍,因此补充营养和服药往往需要采用流体/流食的形式。而在喂药时,护理人员通常直接用勺子等进行灌服,但是一方面,患者可能难以配合进行张口咀嚼和吞咽、导致药液从嘴角漏出,另一方面,如果灌药时动作过猛,也容易使药液直冲咽喉,使患者咽喉受刺激而感到不适,甚至直接呛入气管、造成危险。因此,如何能够安全、方便地进行喂药,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
[0004]本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和进药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U型梁、上牙挂钩和压舌板,所述上牙挂钩和所述压舌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所述压舌板上设有第一接头,所述进药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接头相适配的第二接头,所述压舌板边缘还设有若干出液孔,所述出液孔、所述第一接头以及所述第二接头依次连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中部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连接有若干贯通所述第一接头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接头边缘的导液槽,所述出液孔与所述导液槽一一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进药组件包括储药管和推杆,所述推杆头部伸入所述储药管内、并设有与所述储药管内壁紧密贴合的活塞,所述第二接头设在所述储药管头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顶部设有呈圆锥形的嵌槽,进液口设在所述嵌槽底部;所述第二接头呈与所述嵌槽相适配的圆锥形、且端部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外壁与所述进液口内壁螺纹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U型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梁、连接杆以及第二横梁,所述上牙挂钩设在所述第一横梁的端部,所述压舌板设在所述第二横梁的端部,且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中的至少一个可沿所述连接杆移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调节套,所述调节套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梁上远离所述压舌板的一端,所述调节套上设有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穿过所述调节套、且杆部压紧在所述连接杆上。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和进药组件,固定组件包括上牙挂钩和压舌板、且二者间距可以调节,进药组件上的第二接头与压舌板上的第一接头配合连接、并与压舌板边缘的出液孔连通。使用时,
通过上牙挂钩和压舌板撑开患者的口腔、以达到所需的口裂幅度;将进药组件与压舌板连接,开始进药,使药物依次经过第二接头和第一接头,并从出液孔流出、从患者的舌侧流入口腔内并被服下,可以降低液体流速,避免药液直冲咽喉造成刺激、甚至因直接流入气管导致患者被呛到。通过上述装置,既可以有效克服部分患者无法自主张口服药的问题,又可以有效避免常规的喂药操作可能导致的患者呛到甚至窒息的风险,使用方便且安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中压舌板的俯视图;
[0014]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中进药组件的剖视图;
[0015]图4为实施例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中第一接头的剖视图;
[0016]图5为实施例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中连接杆与调节套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0017]其中:1、固定组件;11、上牙挂钩;12、压舌板;121、第一接头;122、出液孔;123、进液口;124、导液槽;125、嵌槽;13、第一横梁;14、连接杆;15、第二横梁;16、调节套;17、固定螺钉;2、进药组件;21、第二接头;22、储药管;23、推杆;24、活塞;25、排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包括固定组件1和进药组件2,固定组件1包括U型梁、上牙挂钩11和压舌板12,上牙挂钩11和压舌板12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压舌板12上设有第一接头121,进药组件2包括与第一接头121相适配的第二接头21,压舌板12边缘还设有若干出液孔122,出液孔122、第一接头121以及第二接头21依次连通。
[0021]使用时,将上牙挂钩11挂住上牙、用压舌板12抵住舌头,从而撑开患者的口腔、以达到所需的口裂幅度;将进药组件2通过第二接头21与第一接头121连接,之后开始进药,使药物依次经过第二接头21和第一接头121,并从出液孔122流出、从患者的舌侧流入口腔内并被服下,可以降低液体流速,避免药液直冲咽喉造成刺激、甚至因直接流入气管导致患者被呛到。通过上述装置,既可以有效克服部分患者无法自主张口服药的问题,又可以有效避免常规的喂药操作可能导致的患者呛到甚至窒息的风险,使用方便且安全。
[002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接头121中部设有进液口123,进液口123连接有若干贯通第一接头121并延伸至第一接头121边缘的导液槽124,出液孔122与导液槽124一一连通。
[0023]当药液从内径较大的通道直接流入孔径较小的出液孔122时,可能因受到较大阻力而无法顺利流入、甚至从进液口123溢出。因此,在进液口123与出液孔122之间设置多个过渡用的导液槽,使药液进入进液口123后被各个导液槽124分流,最终从各个出液孔122流出;在药液进入出液孔122之前,在第一接头121内部先行对其进行分流,从而可防止上述溢液的情况发生。
[0024]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进药组件2包括储药管22和推杆23,推杆23头部伸入储药管22内、并设有与储药管22内壁紧密贴合的活塞24,第二接头21设在储药管22头部。
[0025]第一接头121顶部设有呈圆锥形的嵌槽125,进液口123设在嵌槽125底部;第二接头21呈与嵌槽125相适配的圆锥形、且端部设有排液口25,排液口25外壁与进液口123内壁螺纹连接。
[0026]使用时,首先将推杆23向外拉,按照注射器的方式将药液吸入储药管22中;将第二接头21插入第一接头121的嵌槽125内,旋转储药管22、将排液口25与进液口123拧紧;之后以适当的速度推动推杆23和活塞24,即可将药液经过第一接头121注入患者口腔中。上述设计可以在进药过程中将进药组件2与固定组件1稳定连接,从而便于操作。
[002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U型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梁13、连接杆14以及第二横梁15,上牙挂钩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1)和进药组件(2),所述固定组件(1)包括U型梁、上牙挂钩(11)和压舌板(12),所述上牙挂钩(11)和所述压舌板(12)之间的距离可调节;所述压舌板(12)上设有第一接头(121),所述进药组件(2)包括与所述第一接头(121)相适配的第二接头(21),所述压舌板(12)边缘还设有若干出液孔(122),所述出液孔(122)、所述第一接头(121)以及所述第二接头(21)依次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121)中部设有进液口(123),所述进液口(123)连接有若干贯通所述第一接头(121)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接头(121)边缘的导液槽(124),所述出液孔(122)与所述导液槽(124)一一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用喂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药组件(2)包括储药管(22)和推杆(23),所述推杆(23)头部伸入所述储药管(22)内、并设有与所述储药管(22)内壁紧密贴合的活塞(24),所述第二接头(21)设在所述储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小英马虹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