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下肢血栓预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1864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46
一种术后下肢血栓预防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下肢锻炼装置无法对患者锻炼强度进行调节的问题;包括前后方向的床体,床体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向上的置物槽,置物槽后端铰接有前后方向的摆动板,摆动板前端经转轴铰接有倒L形的支撑板,支撑板与床体滑动连接,转轴上转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限位杆,床体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滑块之间滑动连接有一个凹形且开口向上的滑动板,床体位于滑动板凹口内,限位杆下端贯穿滑动板且与滑动板滑动连接;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下肢血栓预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骨科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术后下肢血栓预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病人在术后或长期卧床康复阶段,极易发生下肢肢体肌肉萎缩及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因此需要患者对下肢进行锻炼,而现有的对患者下肢进行锻炼的装置无法调节锻炼强度,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在患者进行锻炼时,患者下肢弯曲的角度不宜过大,因此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对患者下肢之间的角度进行改变,从而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术后下肢血栓预防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下肢锻炼装置无法对患者锻炼强度进行调节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前后方向的床体,床体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向上的置物槽,置物槽后端铰接有前后方向的摆动板,摆动板前端经转轴铰接有倒L形的支撑板,支撑板与床体滑动连接,转轴上转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限位杆,床体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滑块之间滑动连接有一个凹形且开口向上的滑动板,床体位于滑动板凹口内,限位杆下端贯穿滑动板且与滑动板滑动连接。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摆动板、支撑板与连接轴的设置,便于患者利用健侧对患侧进行同步锻炼,使患者下肢可以更加协调,固定带的设置,便于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防止患者在锻炼过程中下肢造成外旋或内收,从而对患者患处造成伤害,限位杆、滑动板与滑块的设置,便于对患者锻炼强度进行调节,使本装置可以对患者提供不同的锻炼强度,并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对下肢弯曲角度进行改变,从而避免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07]图2是本技术的剖切左视轴测图。
[0008]图3是本技术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0009]图4是本技术的阶梯剖切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1]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前后方向的床体1,床体1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向上的置物槽2,置物槽2后端铰接有前后方向的摆动板3,摆动板3前端经转轴铰接有倒L形的支撑
板4,支撑板4与床体1滑动连接,转轴上转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限位杆5,床体1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6,两个滑块6之间滑动连接有一个凹形且开口向上的滑动板7,床体1位于滑动板7凹口内,限位杆5下端贯穿滑动板7且与滑动板7滑动连接。
[0012]为了便于滑块6的滑动,所述的床体1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向外的滑动槽8,滑块6位于滑动槽8内且与滑动槽8滑动连接。
[0013]为了对滑动板7进行限位,所述的滑动板7左侧开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均布的限位孔9,左侧的滑块6上滑动连接有可插入限位孔9内的限位柱10,限位杆5经弹簧与滑块6连接。
[0014]为了防止限位杆5从滑动板7上脱落,所述的限位杆5下端设有挡板11。
[0015]为了使患者健侧带动患侧进行移动,所述的床体1上开设有左右方向的让位槽12,两个转轴之间经一个连接轴13同轴连接,连接轴13可插入让位槽12内。
[0016]为了便于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所述的摆动板3与支撑板4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带14,摆动板3与支撑板4左侧的固定带14外表面设有魔术母贴15,摆动板3与支撑板4右侧的固定带14内表面设有可与魔术母贴15粘合的魔术子贴16。
[0017]本技术在使用时,患者躺在床体1上,小腿位于其对应侧的支撑板4上,大腿位于摆动板3上,医务人员拉动摆动板3与支撑板4左右两侧的固定带14使魔术子贴16与魔术母贴15粘合,患者下肢被固定在摆动板3与支撑板4上;
[0018]当对患者下肢固定完成后,向左拉动限位柱10,限位柱10与限位孔9脱离,弹簧受力压缩,向下移动滑动板7至合适位置,松开限位柱10,在弹簧的作用下限位柱10插入限位孔9内,滑动板7位置被限定;
[0019]当滑动板7位置被限定时,患者驱动健侧膝关节向上移动,膝关节带动摆动板3前端向上摆动,在支撑板4前端的作用下,摆动板3带动支撑板4后端向上摆动,支撑板4与摆动板3的铰接处将患者下肢撑起;
[0020]在患者健侧下肢膝关节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支撑板4带动转轴向上移动,转轴经连接轴13带动患者患侧下肢膝关节向上移动,患者患侧下肢被患侧的支撑板4与摆动板3撑起,从而对患者患侧下肢进行锻炼;
[0021]在患者下肢膝关节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转轴带动限位杆5向上移动,当挡板11与滑动板7下端接触时,限位杆5无法向上移动,此时为患者当前状态下锻炼的极限位置,调整滑动板7的高度,对患者的锻炼强度进行改变,重复上述动作对患者患侧下肢进行锻炼。
[0022]本技术中连接轴13与让位槽12不接触,便于患者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进行锻炼。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摆动板、支撑板与连接轴的设置,便于患者利用健侧对患侧进行同步锻炼,使患者下肢可以更加协调,固定带的设置,便于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防止患者在锻炼过程中下肢造成外旋或内收,从而对患者患处造成伤害,限位杆、滑动板与滑块的设置,便于对患者锻炼强度进行调节,使本装置可以对患者提供不同的锻炼强度,并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对下肢弯曲角度进行改变,从而避免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下肢血栓预防装置,包括前后方向的床体(1),其特征在于,床体(1)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向上的置物槽(2),置物槽(2)后端铰接有前后方向的摆动板(3),摆动板(3)前端经转轴铰接有倒L形的支撑板(4),支撑板(4)与床体(1)滑动连接,转轴上转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限位杆(5),床体(1)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6),两个滑块(6)之间滑动连接有一个凹形且开口向上的滑动板(7),床体(1)位于滑动板(7)凹口内,限位杆(5)下端贯穿滑动板(7)且与滑动板(7)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下肢血栓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体(1)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向外的滑动槽(8),滑块(6)位于滑动槽(8)内且与滑动槽(8)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下肢血栓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板(7)左侧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晶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