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运送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161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运送车,包括智能行走底座和支架,所述支架连接在智能行走底座上,支架上至少设有一个托盘,所述托盘上设有盖子;所述智能行走底座包括信号收发模组、电源模组、控制模块和行走机构,所述信号收发模组、电源模组和行走机构均与控制模块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智能行走底座,则具有使用方便、智能化程度高、可降低二次污染风险及可减少护理人员劳动强度的特点。及可减少护理人员劳动强度的特点。及可减少护理人员劳动强度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运送车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辅助提供做手术或内窥镜医生器械的内窥镜运送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院感染标准预防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自我防护意识的增强,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飞速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主体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得到了普遍应用,而医院内镜中心洗消室作为承担内镜中心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供应的主要部门,防止已消毒完毕的器械包在转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以及器械包的分配记录追踪是十分必要的。
[0003]但当前内镜(内窥镜)仍然采用的传统人力运送模式,已无法满足内镜的检查需要。一次内镜检查结束后,配台护士将使用后的内镜从主机上卸下,此时,需要另外一名护士,从旁协助,打开运送车托盘的盖子后,将拆下的内镜放置在运送车的托盘内。随后将使用过的内镜人工运送至洗消室清洗消毒,再将消毒完毕的内镜放置在运送车的托盘内,盖上盖子,人力运送至诊间备用。如此反复,大大浪费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也较大,而也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节省护理人员、智能化程度高及可减少护理人员劳动强度的内窥镜运送车。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窥镜运送车,包括智能行走底座和支架,所述支架连接在智能行走底座上,支架上至少设有一个托盘,所述托盘上设有盖子;所述智能行走底座包括信号收发模组、电源模组、控制模块和行走机构,所述信号收发模组、电源模组和行走机构均与控制模块连接。
[0006]作为改进,所述智能行走底座还包括用于电源模组充电的充电模块和用于探测障碍物的探测模块,充电模块和探测模块均与控制模块连接;由于使用智能充电模块,则在电池电量低时,控制模块控制行走机构,行走到充电位置充电,无需人工进行充电,使用便利性较好,也保证了设备的持续工作能力;而探测模块设置后,可探测周边的物体和人员,使得设备在行走过程中,能主动避开行进路上的障碍物及对行进路上的人员进行提醒,防止碰撞而造成不必要的设备损坏或人员的安全问题,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0007]作为改进,所述托盘为两个,两个托盘上下分布在支架上;则这样设置后,可在上层托盘中放置消毒后的内镜,方便取用,下层的托盘用于放置使用后的内镜,便于使用者的区分,及防止交叉污染。
[0008]作为改进,所述支架为S型结构,托盘与支架组合后的重心和智能行走底座的重心在同一垂线上;则S型支架设置后,使得托盘在支架上设置的位置是相互错开的,在保证放置空间不变的前提下,可降低整体的高度,从而降低重心,保证设备行走时的稳定性,也可
减少智能行走底座上的配重,进而降低整体的能耗,减少电池的充电次数,最终延长设备的持续使用时间和电池的使用寿命。
[0009]作为改进,所述托盘内设有螺旋凸起;则螺旋凸起设置后,使得内窥镜可沿着螺旋凸起盘绕的放置在托盘内,防止内窥镜在运输和取用时打结和碰撞,从而保证光导纤维不被折断,可更好的保护内窥镜,同时也使得内窥镜取用的便利性更好。
[0010]作为改进,还包括用于控制智能行走底座行走的手动控制器;则通过手动控制器可控制设备停留在使用者所需的位置处,方便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取用习惯,设备的使用也更加人性化,进而可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0011]作为改进,所述手动控制器上设有用于连接在手臂或床架上的连接机构;则医护人员可根据自身操作的需求,将手动控制器连接在手臂或床架上,故使用便利性较好,医护人员即使手上拿有其它器械也可以对手动控制器进行操作,更加人性化,可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0012]作为改进,所述连接机构为连接带或卡环;则连接带或卡环的结构较简单,制备成本较低,对不同直径或形状的物体适应性较好,操作也较简便。
[0013]作为改进,所述支架上设有显示屏,显示屏与控制模块控制连接;则显示屏设置后,可方便使用者在显示屏上记录和读取托盘中内窥镜的使用和消毒信息,便于使用者更方便的了解托盘中的内窥镜是否已被使用,从而有效地避免交叉使用或消毒遗漏的情况发生。
[0014]作为改进,所述显示屏铰接在支架的上端;设置在支架上端,更便于使用者的观察,同时使用者还可根据自身的使用习惯调节显示屏的角度,使用便利更好,并且在行走时,还可将显示屏转到与地面平行,从而降低设备行走时的阻力,从而降低能耗。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设置了智能行走底座,则控制模块通过信号收发模组与医院中的管理系统接入后,设备可根据管理系统的设置,在规定的时间点自动到内窥镜消毒间进行消毒,并在规定时间内将消毒后的内窥镜运输到所需的内镜操作间中,而由于整个取件和送件过程中除了内窥镜消毒间的人员接触,内镜在托盘中被盖子盖住,其他医护人员均未接触到,从而减少了内窥镜在取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风险,设备的控制均是通过医院中的管理系统,无需医护人员另外设置,使用便利性较好,设备在接收内窥镜后可行走到指定位置等待医护人员,进而可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智能化程度较高;当然医护人员还可根据自身使用习惯将预设位置设置在习惯位置,设备根据不同医护人员的设置,自动匹配,也就更便于医护人员的使用;再者,相对原先的手推车整体的体积减少,而提交减少后,可将托盘运送至更靠近医护人员的位置处,更便于医护人员的取用,可以省去部分原先需要递送的护理人员,减少内镜中心的护理人员,从而进一步减少二次污染的风险和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且使用后的内镜由设备自动送到内窥镜消毒间进行消毒,整个回收消毒的运输过程,无需医护人员的辅助,从而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
当作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0017]图1为本技术内窥镜运送车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内窥镜运送车实施例一去掉盖子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内窥镜运送车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内窥镜运送车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内窥镜运送车实施例一手动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
[0023]1、智能行走底座,2、支架,3、托盘,4、盖子,5、信号收发模组,6、电源模组,7、控制模块,8、行走机构,9、红外探测器,10、螺旋凸起,11、手动控制器,12、连接带,13、显示屏,14、方向控制轮,15、行走轮,16、加强筋,17、CCD图像传感器,18、雷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25]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运送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行走底座(1)和支架(2),所述支架(2)连接在智能行走底座(1)上,支架(2)上至少设有一个托盘(3),所述托盘(3)上设有盖子(4);所述智能行走底座(1)包括信号收发模组(5)、电源模组(6)、控制模块(7)和行走机构(8),所述信号收发模组(5)、电源模组(6)和行走机构(8)均与控制模块(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运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行走底座(1)还包括用于电源模组(6)充电的充电模块和用于探测障碍物的探测模块,充电模块和探测模块均与控制模块(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运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3)为两个,两个托盘(3)上下分布在支架(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运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为S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路
申请(专利权)人:宁海县第一医院医疗健康集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