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菌远红外护脐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1586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护脐带,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抗菌远红外护脐带。一种新型抗菌远红外护脐带,包括护脐贴和绑带,所述护脐贴为半球形状,所述护脐贴背离其球面的一侧与人体脐带部接触,所述护脐贴与人体接触的一侧中部设置有一放置凹槽,所述放置凹槽能够容纳凸出人体外的脐带根部。凸出人体外的“蘑菇状”的脐带的根部可以放入放置凹槽内,使得抗菌远红外整理布和竹炭纤维层对蘑菇盖由于下垂遮住蘑菇根而形成的缝隙处进行护理,竹炭纤维层吸附缝隙处分泌的分泌液,抗菌远红外整理布对现有技术难以护理的缝隙处进行抗菌护理,提高了护脐带对婴儿脐带部位的护理效果。婴儿脐带部位的护理效果。婴儿脐带部位的护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抗菌远红外护脐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护脐带,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抗菌远红外护脐带。

技术介绍

[0002]婴儿刚出生时,脐带“蘑菇状”的根部没有脱落,凸出人体外的“蘑菇状”的脐带的根部包括远离人体的蘑菇盖和与人体相连的蘑菇根,蘑菇盖的体积大于蘑菇根,这样会在蘑菇盖与蘑菇根之间形成难以护理的缝隙,而这个缝隙内又特别容易存在一些分泌液,现有的护脐带只是直接的与脐带接触,这样就会就会遮挡住自然下垂的蘑菇盖与蘑菇根之间的缝隙处,无法对此处进行很好的干燥和药物护理,造成护脐带护理效果不佳。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204814422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生儿抗菌远红外护脐带,包括护脐带本体,所述护脐带本体的正面和背面通过缝线分别固定着圈绒布层和用于使用固定的魔术贴,所述魔术贴设置于所述护脐带本体的侧端,该护脐带本体的背面还设有护脐贴,所述护脐贴包括设置在下层的抗菌远红外层和设置在上层的吸附垫层。此现有技术的护脐贴就是直接的与脐带接触,护脐贴遮挡住自然下垂的蘑菇盖与蘑菇根之间的缝隙处,无法对此处进行很好的干燥和药物护理,造成护脐带护理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抗菌远红外护脐带,凸出人体外的“蘑菇状”的脐带的根部可以放入放置凹槽内,使得抗菌远红外整理布和竹炭纤维层对蘑菇盖由于下垂遮住蘑菇根而形成的缝隙处进行护理,竹炭纤维层吸附缝隙处分泌的分泌液,抗菌远红外整理布对现有技术难以护理的缝隙处进行抗菌护理,提高了护脐带对婴儿脐带部位的护理效果。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抗菌远红外护脐带,包括护脐贴和绑带,所述护脐贴为半球形状,所述护脐贴背离其球面的一侧与人体脐带部接触,所述护脐贴与人体接触的一侧中部设置有一放置凹槽,所述放置凹槽能够容纳凸出人体外的脐带根部。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脐贴的球面为绒布,所述护脐贴背离其球面的一面为抗菌远红外整理布,所述绒布与所述抗菌远红外整理布之间填充有吸附垫层。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垫层为竹炭纤维层。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置凹槽呈“蘑菇”状,与凸出人体外的“蘑菇状”的脐带根部配合,所述放置凹槽内的一面与所述护脐贴背离其球面的一面为一个面。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竹炭纤维层为竹炭纤布叠加而成。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脐贴的球面上间隔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放置凹槽内相连通,所述放置凹槽通过所述通孔与外界相连通。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凸出人体外的“蘑菇状”的脐带的根部可以放入放置
凹槽内,使得抗菌远红外整理布和竹炭纤维层对蘑菇盖由于下垂遮住蘑菇根而形成的缝隙处进行护理,竹炭纤维层吸附缝隙处分泌的分泌液,抗菌远红外整理布对现有技术难以护理的缝隙处进行抗菌护理,提高了护脐带对婴儿脐带部位的护理效果。
[0013]2、抗菌远红外整理布为外层,竹炭纤维层透过抗菌远红外整理布吸附蘑菇盖与蘑菇根之间的缝隙内的分泌液,有抗菌远红外整理布作为缓冲,使得竹炭纤维层的吸附力更加的平缓和温和。
[0014]3、在抗菌远红外整理布和绒布之间填充竹炭纤维层,然后在抗菌远红外整理布中部向内凹出一个放置凹槽,在放置凹槽周边缝合针线,保持抗菌远红外整理布中部的向内凹的形状,然后缝合抗菌远红外整理布和绒布,这样的护脐带制造简单方便。
[0015]4、护脐贴的球面上间隔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放置凹槽内相连通,所述放置凹槽通过所述通孔与外界相连通,可以使得婴儿脐带部分与外界空气接触,有利于脐带伤口的愈合。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绑带,2、抗菌远红外整理布,3、绒布,4、放置凹槽,5、竹炭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在将参照附图在下文中更全面地描述本技术,在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当前优选的实施方式。然而,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方式;而是为了透彻性和完整性而提供这些实施方式,并且这些实施方式将本技术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技术人员。
[0019]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抗菌远红外护脐带,包括护脐贴和绑带1,所述护脐贴为半球形状,所述护脐贴背离其球面的一侧与人体脐带部接触,所述护脐贴与人体接触的一侧中部设置有一放置凹槽4,所述放置凹槽4能够容纳凸出人体外的脐带根部。
[0020]进一步地,所述护脐贴的球面为绒布3,所述护脐贴背离其球面的一面为抗菌远红外整理布2,所述绒布3与所述抗菌远红外整理布2之间填充有吸附垫层。
[0021]凸出人体外的“蘑菇状”的脐带的根部可以放入放置凹槽4内,使得抗菌远红外整理布2和竹炭纤维层5对蘑菇盖由于下垂遮住蘑菇根而形成的缝隙处进行护理,竹炭纤维层5吸附缝隙处分泌的分泌液,抗菌远红外整理布2对现有技术难以护理的缝隙处进行抗菌护理,提高了护脐带对婴儿脐带部位的护理效果;绒布3表面有柔软的绒毛,可以增加婴儿佩戴护脐带的舒适感。
[0022]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垫层为竹炭纤维层5,竹炭纤维为内层,抗菌远红外整理布2为外层,竹炭纤维层5透过抗菌远红外整理布2吸附蘑菇盖与蘑菇根之间的缝隙内的分泌液,有抗菌远红外整理布2作为缓冲,使得竹炭纤维层5的吸附力更加的平缓和温和。
[0023]进一步地,所述放置凹槽4呈“蘑菇”状,与凸出人体外的“蘑菇状”的脐带根部配合,所述放置凹槽4内的一面与所述护脐贴背离其球面的一面为一个面。
[0024]在抗菌远红外整理布2和绒布3之间填充竹炭纤维层5,然后在抗菌远红外整理布2
中部向内凹出一个放置凹槽4,在放置凹槽4周边缝合针线,保持抗菌远红外整理布2中部的向内凹的形状,然后缝合抗菌远红外整理布2和绒布3,这样的护脐带制造简单方便。
[0025]进一步地,所述竹炭纤维层5为竹炭纤布叠加而成。
[0026]进一步地,所述护脐贴的球面上间隔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放置凹槽4内相连通,所述放置凹槽4通过所述通孔与外界相连通,可以使得婴儿脐带部分与外界空气接触,有利于脐带伤口的愈合。
[002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抗菌远红外护脐带,包括护脐贴和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脐贴为半球形状,所述护脐贴背离其球面的一侧与人体脐带部接触,所述护脐贴与人体接触的一侧中部设置有一放置凹槽,所述放置凹槽能够容纳凸出人体外的脐带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菌远红外护脐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脐贴的球面为绒布,所述护脐贴背离其球面的一面为抗菌远红外整理布,所述绒布与所述抗菌远红外整理布之间填充有吸附垫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抗菌远红外护脐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垫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木根欧阳春柏欧阳旭凤欧阳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圣济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