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菌B超引导穿刺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148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38
一种无菌B超引导穿刺辅助装置,其包括固定在超声探头外部的套壳,以及设置在套壳长轴和/或短轴一侧的穿刺针固定件;其特征在于,穿刺针固定件与套壳活动连接;穿刺针固定件包括用于调整穿刺针与套壳相对位置的伸缩结构,以及设置在伸缩结构第一端的弧形架,弧形架上设置穿刺针夹槽;通过此种方式将穿刺针插入穿刺针夹槽,并沿着穿刺针夹槽的固定方向进行移动,保证穿刺针只能沿着固定直线前后移动,避免了发生左右晃动,从而保证临床上平面内穿刺或平面外穿刺时穿刺针的稳定进针。或平面外穿刺时穿刺针的稳定进针。或平面外穿刺时穿刺针的稳定进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菌B超引导穿刺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无菌B超引导穿刺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神经阻滞。
[0003]相比传统神经阻滞技术盲探性的操作,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能够直接观察神经及周围的组织结构,在实时的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到目标神经周围,实施精确地神经阻滞;通过超声观察局麻药的注射过程,从而保证局麻药均匀的扩散到神经周围,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减少局麻药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对于B超神经阻滞不熟悉的医师,即使熟悉组织解剖,仍然无法准确的穿刺到神经,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体外的穿刺针,穿刺针易发生左右摇摆,并且在穿刺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使得穿刺针和超声探头之间的位置关系在不断地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后续需要反复调整穿刺针的位置,极大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另外,现在神经阻滞过程需要两个人进行,一人负责穿刺,一人负责给药,不能像硬膜外麻醉一样一个人完成,这不仅增加了物品交接时污染风险,而且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菌B超引导穿刺辅助装置,其包括固定在超声探头外部的套壳,以及设置在套壳长轴和/或短轴一侧的穿刺针固定件;其特征在于,穿刺针固定件与套壳活动连接;穿刺针固定件包括用于调整穿刺针与套壳相对位置的伸缩结构,以及设置在伸缩结构第一端的弧形架,弧形架上设置穿刺针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B超引导穿刺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伸缩结构的第二端设置第一安装板,且在套壳长轴和/或短轴的一侧设置与第一安装板匹配使用的安装槽,安装槽的上端设置有开口,安装槽的下端没有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菌B超引导穿刺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板设置为T形安装板,安装槽设置为T形安装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B超引导穿刺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伸缩结构设置为伸缩板,伸缩结构包括与安装板一体连接且带有空腔的第一伸缩板,设置在第一伸缩板内部且能够相对第一伸缩板发生相对移动的第二伸缩板,以及用于固定第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相对位置的固定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菌B超引导穿刺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伸缩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芳韩雪野申颖孟岚汪洋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