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半精纺技术的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1208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半精纺技术的纱线,包括内基层、银纤维、加强层和防静电层,所述内基层包括碳纤维丝和聚酯纤维丝,且碳纤维丝的外表面连接有聚酯纤维丝,所述碳纤维丝和聚酯纤维丝的外侧涂覆有粘胶涂层,且粘胶涂层的外侧设置有内空腔,所述银纤维设置于内空腔的内侧,所述内空腔的外侧覆盖有弹力层,且弹力层包括锦纶纤维和弹性纤维,所述加强层设置于弹力层的外侧,且加强层包括氨纶纤维和涤纶纤维,所述加强层的尾端均匀设置有纱线节扣,所述防静电层涂覆于加强层的外侧。该采用半精纺技术的纱线具有良好的强度,能够满足高强度的使用要求,并增加了纱线的塑性变形的能力,增加纱线的韧性,且还具有高强度的耐磨性,增添使用效果。增添使用效果。增添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半精纺技术的纱线


[0001]本技术涉及半精纺纱线
,具体为一种采用半精纺技术的纱线。

技术介绍

[0002]半精纺顾名思义它的产品介于精纺和粗纺之间,这是由它的设备配置和使用原料的特殊性决定的。在设备配置上,将棉纺技术与毛纺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型纺纱工艺。它前道为粗纺的和毛设备加上棉纺的梳棉、并条、粗纱、细纱机等,后道为精纺的络筒、并线,倍捻设备,装备与工艺的改变,解决了原来毛纺设备不能解决的问题,而通过半精纺技术所制造出的纱线具有更好的使用价值。
[0003]市场上的纱线使用过程中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往往使得生产的纱线的韧性不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影响了纱线的使用寿命,无法满足一些高强度产品的使用需求,并且纱线在截断之后容易产生脱线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采用半精纺技术的纱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半精纺技术的纱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纱线使用过程中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往往使得生产的纱线的韧性不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影响了纱线的使用寿命,无法满足一些高强度产品的使用需求,并且纱线在截断之后容易产生脱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半精纺技术的纱线,包括内基层、银纤维、加强层和防静电层,所述内基层包括碳纤维丝和聚酯纤维丝,且碳纤维丝的外表面连接有聚酯纤维丝,所述碳纤维丝和聚酯纤维丝的外侧涂覆有粘胶涂层,且粘胶涂层的外侧设置有内空腔,所述银纤维设置于内空腔的内侧,所述内空腔的外侧覆盖有弹力层,且弹力层包括锦纶纤维和弹性纤维,所述加强层设置于弹力层的外侧,且加强层包括氨纶纤维和涤纶纤维,所述加强层的尾端均匀设置有纱线节扣,所述防静电层涂覆于加强层的外侧。
[0006]优选的,所述碳纤维丝与聚酯纤维丝之间构成螺旋形结构,且碳纤维丝与聚酯纤维丝之间交替均匀排列,并且碳纤维丝与聚酯纤维丝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捻和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粘胶涂层与内基层之间构成全包围结构,且粘胶涂层与内基层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合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锦纶纤维与弹性纤维之间构成网状结构,且锦纶纤维与弹性纤维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混纺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加强层在弹力层的外侧均匀设置,且加强层与弹力层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缝合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纱线节扣与内基层和加强层以及弹力层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固定连接,且纱线节扣之间的间距为10mm,并且纱线节扣的材质为橡胶纤维材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采用半精纺技术的纱线设置有内基层,利用内基层的特性为纱线作为骨架,提高纱线的强度,并且通过碳纤维丝和聚酯纤维丝经过多根丝线相互交叉并且再利用加捻机经过加捻之后形成至今较粗的多股线,能够增加纱线的抗拉强度,并且由于多股线的作用,在纱线受到拉力时丝线会向内收缩并且相互产生挤压,能够增加纱线的韧性,提高纱线的受力能力,防止在手里之后产生塑性变形,影响产品的使用;
[0013]2.设置粘胶涂层,一方面能够对内基层形成固定作用,对多股丝线之间进行粘接,防止成捻之后的股线回旋产生分散,影响后续的使用,另外能够提高内基层与外层纤维的连接能力,方便外层的纤维丝能够固定在原始位置上,设置弹力层,能够增加纱线本体的韧性并且可以通过锦纶纤维和弹性纤维之间所形成的网状菱形孔结构,能够使得纱线在受力拉扯的时候各处的变形量更为均匀,提高纱线各处的受力均匀度;
[0014]3.设置加强层,一方面能够增加纱线本体的强度,通过氨纶纤维与涤纶纤维的作用,能够增加纱线的耐磨性,放置在纱线经过长时间使用之后磨损严重暴露出内部结构,另外能够控制弹力层的最大变形量,防止弹性变形过度,无法产生回弹效应,设置纱线节扣,能够通过均匀排列的纱线节扣提高纱线本体的整体性,能够能够防止纱线在截断之后各纤维之间产生分离,防止纱线出现结构性的损坏,提高使用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左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内基层;2、碳纤维丝;3、聚酯纤维丝;4、粘胶涂层;5、内空腔;6、银纤维;7、弹力层;8、锦纶纤维;9、弹性纤维;10、加强层;11、氨纶纤维;12、涤纶纤维;13、纱线节扣;14、防静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采用半精纺技术的纱线,包括内基层1、碳纤维丝2、聚酯纤维丝3、粘胶涂层4、内空腔5、银纤维6、弹力层7、锦纶纤维8、弹性纤维9、加强层10、氨纶纤维11、涤纶纤维12、纱线节扣13和防静电层14,内基层1包括碳纤维丝2和聚酯纤维丝3,且碳纤维丝2的外表面连接有聚酯纤维丝3,碳纤维丝2和聚酯纤维丝3的外侧涂覆有粘胶涂层4,且粘胶涂层4的外侧设置有内空腔5,内空腔5的内侧设置有银纤维6,内空腔5的外侧覆盖有弹力层7,且弹力层7包括锦纶纤维8和弹性纤维9,弹力层7的外侧设置有加强层10,且加强层10包括氨纶纤维11和涤纶纤维12,加强层10的尾端均匀设置有纱线节扣13,加强层10的外侧涂覆有防静电层14;
[0021]碳纤维丝2与聚酯纤维丝3之间构成螺旋形结构,且碳纤维丝2与聚酯纤维丝3之间
交替均匀排列,并且碳纤维丝2与聚酯纤维丝3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捻和连接,设置有内基层1,利用内基层1的特性为纱线作为骨架,提高纱线的强度,并且通过碳纤维丝2和聚酯纤维丝3经过多根丝线相互交叉并且再利用加捻机经过加捻之后形成至今较粗的多股线,能够增加纱线的抗拉强度,并且由于多股线的作用,在纱线受到拉力时丝线会向内收缩并且相互产生挤压,能够增加纱线的韧性,提高纱线的受力能力,防止在手里之后产生塑性变形,影响产品的使用,粘胶涂层4与内基层1之间构成全包围结构,且粘胶涂层4与内基层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合连接,设置粘胶涂层4,一方面能够对内基层1形成固定作用,对多股丝线之间进行粘接,防止成捻之后的股线回旋产生分散,影响后续的使用,另外能够提高内基层1与外层纤维的连接能力,方便外层的纤维丝能够固定在原始位置上;
[0022]锦纶纤维8与弹性纤维9之间构成网状结构,且锦纶纤维8与弹性纤维9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混纺连接,设置弹力层7,能够增加纱线本体的韧性并且可以通过锦纶纤维8和弹性纤维9之间所形成的网状菱形孔结构,能够使得纱线在受力拉扯的时候各处的变形量更为均匀,提高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半精纺技术的纱线,包括内基层(1)、银纤维(6)、加强层(10)和防静电层(14),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基层(1)包括碳纤维丝(2)和聚酯纤维丝(3),且碳纤维丝(2)的外表面连接有聚酯纤维丝(3),所述碳纤维丝(2)和聚酯纤维丝(3)的外侧涂覆有粘胶涂层(4),且粘胶涂层(4)的外侧设置有内空腔(5),所述银纤维(6)设置于内空腔(5)的内侧,所述内空腔(5)的外侧覆盖有弹力层(7),且弹力层(7)包括锦纶纤维(8)和弹性纤维(9),所述加强层(10)设置于弹力层(7)的外侧,且加强层(10)包括氨纶纤维(11)和涤纶纤维(12),所述加强层(10)的尾端均匀设置有纱线节扣(13),所述防静电层(14)涂覆于加强层(10)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半精纺技术的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丝(2)与聚酯纤维丝(3)之间构成螺旋形结构,且碳纤维丝(2)与聚酯纤维丝(3)之间交替均匀排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少杰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杰祥羊绒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