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内小龙虾育养分区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111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田内小龙虾育养分区养殖系统,育养分区养殖系统包括稻田及设置于稻田四周的环沟,环沟两侧设置为内坡和外坡,内坡内侧设置有养殖平台,其中在养殖平台搭建围网将其分割为大平台和小平台,外坡设置防逃网、进水口、排水口,于大平台、小平台中种植有伊乐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小龙虾进行分区育养,可实现育苗和成虾养殖的分区管理,保证营养管理精准性及投喂的合理性;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提高小龙虾生长速度,提高出虾的规格及比例。比例。比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田内小龙虾育养分区养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内小龙虾育养分区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稻田养殖小龙虾是目前一种主要的小龙虾养殖模式,以稻田为生态系统的“小龙虾

水稻”连作模式是我国“稻渔综合种养”的最主导模式,当前此模式的面积占到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的70%以上。
[0003]但是传统稻虾养殖存在以下问题:
[0004]稻虾养殖往往都采用自繁自养的形式,由于小龙虾的繁殖习性,稻田中种虾报卵和虾苗孵化时间不一致,稻田中存在不同大小的小龙虾,给饲料筛选带来了难题,很难实现精准营养和合理投喂;
[0005]传统稻虾养殖也不会对稻田、环沟等进行清塘处理,多年养殖以后稻田中小龙虾的存塘数量并不准确,对饲料投喂量很难预估;在养殖高峰期,往往出现养殖密度过大的情况,导致小龙虾生长速度变慢,存塘小龙虾规格小,商品价值低,售价低,收益低;密度的增加,也使池塘管理难度增加,疾病爆发的风险增加;密度不可控也导致整体养殖时间长,耽误小龙虾的养殖季节;
[0006]传统稻虾模式,冬季养殖过程水温低,上水后需要对整个稻田进行水质和饲料投喂管理,肥水困难,投喂分散,投入成本大。
[0007]公开号为CN110367162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稻田小龙虾育养分离的养殖方法,其通过采用育养分离的养殖模式,育苗区进行虾苗培育,为养成区提供虾苗;养成区通过精准投放、密度控制可控化生产,但是仍然会出现小龙虾存塘数量不明确密度不可控、池塘管理困难等问题。
[0008]公开号为CN111789057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虾稻连作模式下小龙虾健康高效养殖系统及方法,其包括田面成虾养殖区、内埂、虾苗沟、外埂和廊道,通过水位管控以及分批次捕捞实现虾苗与成虾的养殖,但是仍然会出现小龙虾存塘数量不明确密度不可控、池塘管理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基于上述情况,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稻田内小龙虾育养分区养殖系统,可实现育苗和成虾养殖的分区管理,实现虾苗和成虾的精准营养与合理投喂;可控制成虾养殖区域的苗种的大小和数量,通过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提高小龙虾生长速度,提高出虾的规格及比例,并可降低冬季水质管理难度;并可充分利用秋冬季养殖季节,节约养殖时间。
[0010]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1]一种稻田内小龙虾育养分区养殖系统,包括稻田及设置于稻田内内侧四周的环
沟;
[0012]进一步地,所述环沟两侧壁分别设置为倾斜的内坡和外坡,且外坡高于内坡;
[0013]进一步地,所述环沟内坡内侧设置有养殖平台,养殖平台的高度高于环沟,所述养殖平台上设置有围网,所述围网首位相接,将整个养殖平台分割为大平台和小平台,以此实现了育养分区的功能,其中围网以内为大平台,围网与环沟之间为小平台,所述大平台为成虾养殖区,小平台和环沟组成虾苗养殖区;
[0014]进一步地,所述环沟外坡上方设置有防逃网,防逃网底部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将环沟与稻田外部空间连通,且进水口与出水口呈对角线布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围网搭建在距离环沟3m
±
0.5m的平台处开挖的深度为0.4m
±
0.05m的土沟处,围网高度为1.5m
±
0.1m,网孔大小为60目,所述围网露出地面的高度为1.0m
±
0.1m,埋入地下的深度为0.5

0.6m,其中埋入地下部分卷曲0.1m进行固定,避免水流冲击将围网冲开。
[0016]进一步地,所述围网固定在垂直插入养殖平台的栅栏上,所述栅栏通过螺纹钢制成。
[0017]进一步地,所述大平台中设置有若干水草种植区域,所述水草种植区域呈团簇状种植有水草,且水草种植区域间隔为10

12m,每个水草种植区域由5

6棵水草组成,团簇状为多棵水草植后形成的形状,具体如附图1所示。
[0018]进一步地,所述小平台中设置有若干水草种植点种植有水草,所述水草种植点间隔为6

8m。
[0019]更优地,所述水草种植区域及水草种植点种植的水草为伊乐藻,因伊乐藻冬季容易栽种、各地普遍成本低、根茎比较嫩、植物蛋白丰富、适宜虾子生长、净化水质能力强、开春后温度上升生长快、茎叶茂盛能为小龙虾提供较好的脱壳栖息地,管理得当,适当进行补肥壮根可满足高温养虾。
[0020]进一步地,所述环沟外坡上种植有水花生和盘根草。
[0021]优选地,环沟中不需种植水草,有利于水流畅通,防止水流过大影响水草定根。
[0022]优选地,环沟内坡上部周边不要有密集的水草,会影响虾苗爬上平台觅食,同时水草太密会造成虾苗喜躲藏里面不便捕捞。
[0023]本技术可应用以下所述的稻田内小龙虾养殖方法进行养殖,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步骤1.稻田选择:
[0025]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附近无工业污染源,同时地势平坦、不易发生内涝的稻田;
[0026]步骤2.水位管理:
[0027]2.1排水管理:待稻田水稻成熟后进行收割,使稻杆剩余高度在30cm
±
3cm,此时,小龙虾仅会生活在环沟内水域,通过虾塘的排水口至少分三批逐渐放水,将整个稻田系统的水完全排放,排水过程中,小龙虾种虾分批完成打洞,钻进环沟坡部;
[0028]2.2晒塘管理;持续晒塘直到环沟出现裂口,稻杆手捏即碎;
[0029]2.3上水管理:分三次以上进行上水,以使虾苗分批孵化出水,形成不同的规格梯度,便于后期分批次投放虾苗;
[0030]步骤3.投喂管理:
[0031]3.1在11月

次年2月内:于小平台处定点投喂商品小龙虾开口料,所述开口料要求粗蛋白质≥36%,粗脂肪≥6%,赖氨酸≥1.8%,且饲料颗粒粒径为φ1.2

1.6mm,长度为粒径的1

2倍,且在30min内可软化、24h内不得溃散、富含各类海洋类动物性原料、具备有强烈的诱食效果;每亩投喂饵料150

250g,投喂过程中设置有料台,酌情增减饲料,环沟中不需要投喂,晴天中午投喂,阴雨天气不进行投喂;
[0032]优选地,当小龙虾的大小在1

2cm左右,投喂小龙虾开口料(产品代号801,其组分包括粗蛋白质38%,粗脂肪8.0%,赖氨酸2.0%),且饲料颗粒粒径为φ1.2mm;待进入2月份以后,小龙虾的大小大于3cm以后,投喂小龙虾开口料(产品代号802,其组分包括粗蛋白质36%,粗脂肪6.0%,赖氨酸1.8%);
[0033]3.2进入3月后:投喂商品饲料,要求粗蛋白质≥30%,粗脂肪≥4%,赖氨酸≥1.4%,饲料颗粒粒径要求为φ2.0mm

3.0mm,长度为粒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内小龙虾育养分区养殖系统,包括稻田及设置于稻田内侧四周的环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沟两侧壁分别设置为倾斜的内坡和外坡,且所述外坡高于内坡;所述环沟内坡内侧设置有养殖平台,所述养殖平台的高度高于环沟,所述养殖平台上设置有一圈围网,将整个养殖平台分割为大平台和小平台,其中围网以内为大平台,围网与环沟之间为小平台,所述大平台为成虾养殖区,小平台和环沟组成虾苗养殖区,所述围网固定在垂直插入养殖平台的栅栏上;所述环沟外坡上方设置有防逃网,所述防逃网底部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将环沟与稻田外部空间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内小龙虾育养分区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网搭建在距离环沟3m
±
0.5m的平台处开挖的深度为0.4m
±
0.05m的土沟处,所述围网高度为1.5m
±
0.1m,网孔大小为60目,所述围网露出地面的高度为1.0m
±
0.1m,埋入地下的深度为0.5m

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代勇税典章苏伟魏飞韦雪刚曾凡明邵彩梅封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