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加剂原料固液定量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104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外加剂原料固液定量混合装置,至少包括箱体、固态定量装置、液态定量装置和混合箱,所述固态定量装置包括固态箱和压力传感器,且液态定量装置包括液态箱和流量传感器,固态箱的底部设为活动转板,所述活动转板与固态箱的侧壁通过铰接连接,且压力传感器位于活动转板上,所述液态箱内设有进液管,且液态箱的底部设有出液管,所述流量传感器位于进液管上,且进液管上设有第一电控阀门,所述混合箱的两侧设有导流板,且混合箱的顶部设有进料通道,该外加剂原料固液定量混合装置可以对固态和液体原料分别进行称重和测量容量,然后自动搅拌混合出料,操作简单,效率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加剂原料固液定量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外加剂原料固液定量混合装置,属于外加剂定量混合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掺入,占水泥质量5%以下的,能显著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化学物质。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是品种多、掺量小,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较大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外加剂已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外加剂已成为混凝土除4种基本组分以外的第5种重要组分,外加剂对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和孔隙率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外加剂对混凝土的抗冻性影响很大,掺引气减水剂的混凝土抗冻性较好,而单掺早强剂对混凝土抗冻性无改善作用。
[0003]外加剂原料需要进行固液混合,而传统的方式为人工称重或者测量容量,然后在一起混合搅拌,不仅需要较多额外的设备,操作繁琐,而且费时费力,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外加剂定量混合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外加剂原料固液定量混合装置,可以对固态和液体原料分别进行称重和测量容量,然后自动搅拌混合出料,操作简单,效率高。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外加剂原料固液定量混合装置,至少包括箱体、固态定量装置、液态定量装置和混合箱,所述固态定量装置包括固态箱和压力传感器,且液态定量装置包括液态箱和流量传感器,所述固态箱和液态箱均悬挂于箱体的顶壁上,且固态箱的底部设为活动转板,所述活动转板与固态箱的侧壁通过铰接连接,且压力传感器位于活动转板上,所述液态箱内设有进液管,且液态箱的底部设有出液管,所述流量传感器位于进液管上,且进液管上设有第一电控阀门,所述混合箱的两侧设有导流板,且混合箱的顶部设有进料通道。
[0006]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顶壁上设有悬挂于固态箱和液态箱之间的L型固定板,且L型固定板上设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与箱体的顶壁和L型固定板的底部通过轴承连接,且丝杆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丝杆上设有移动座,且移动座上设有滑块,所述L型固定板上设有滑槽,滑块位于滑槽内,所述移动座与活动转板的右端通过钢丝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箱内设有水平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且第一转轴上设有搅拌杆和从链轮,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一螺旋推送搅拌叶、主链轮和第二电机,且主链轮与从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箱内设有与第二转轴对称分布的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上设有第二螺旋推送搅拌叶和第三电机。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推送搅拌叶和第二螺旋推送搅拌叶的旋转方向相反。
[0010]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外壁上设有控制器,且箱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固态箱上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上设有第二电控阀门,出料口上设有第三电控阀门。
[0011]本技术提供的外加剂原料固液定量混合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1)该外加剂原料固液定量混合装置通过设置固态箱和液态箱,分别对其称重和测量容量,通过启动第一电机,使丝杆旋转,移动座位于丝杆向下移动,活动转板右端失去钢丝的拉力,沿着活动转板的左端向下翻转一定角度,位于压力传感器上的固态原料由于重力滑落至混合箱内,通过流量传感器可测量液态原料的容量,并通过第一电控阀门进行定量。
[0013](2)该外加剂原料固液定量混合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螺旋推送搅拌叶和第二螺旋推送搅拌叶,且两者的旋转方向相反,使混合箱内的混合物通过旋转推送至混合箱的中部,并通过出料口排出。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外加剂原料固液定量混合装置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活动转板的俯视图。
[0016]图中:1.箱体,2.固态定量装置,21.固态箱,22.压力传感器,23.活动转板,24.L型固定板,25.丝杆,26.轴承,27.第一电机,28.移动座,29.滑块,210.滑槽,211.钢丝,212.进料口,213.第二电控阀门,3.液态定量装置,31.液态箱,32.流量传感器,33进液管,34.出液管,35.第一电控阀门,4.混合箱,41.进料通道,42.第一转轴,43.第二转轴,44.搅拌杆,45.从链轮,46.第一螺旋推送搅拌叶,47.主链轮,48.第二电机,49.链条,410.第三转轴,411.第二螺旋推送搅拌叶,412.第三电机,5.导料板,6.控制器,7.出料口,8.第三电控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
[0018]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外加剂原料固液定量混合装置,至少包括箱体1、固态定量装置2、液态定量装置3和混合箱4,所述固态定量装置2包括固态箱21和压力传感器22,且液态定量装置3包括液态箱31和流量传感器32,所述固态箱21和液态箱31均悬挂于箱体1的顶壁上,且固态箱21的底部设为活动转板23,所述活动转板23与固态箱21的侧壁通过铰接连接,且压力传感器22位于活动转板23上,所述液态箱31内设有进液管33,且液态箱31的底部设有出液管34,所述流量传感器32位于进液管33上,且进液管33上设有第一电控阀门35,所述混合箱4的两侧设有导流板5,且混合箱4的顶部设有进料通道41。
[0019]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的顶壁上设有悬挂于固态箱21和液态箱31之间的L型固定板24,且L型固定板24上设有丝杆25,所述丝杆25的两端分别与箱体1的顶壁和L型固定板24的底部通过轴承26连接,且丝杆25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电机27,所述丝杆25上设有移动座28,且移动座28上设有滑块29,所述L型固定板24上设有滑槽210,滑块29位于滑槽210内,所述移动座28与活动转板23的右端通过钢丝211连接。
[0020]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箱4内设有水平的第一转轴42和第二转轴43,且第一转轴42上设有搅拌杆44和从链轮45,所述第二转轴43上设有第一螺旋推送搅拌叶46、主链轮47和第二电机48,且主链轮47与从链轮45之间通过链条49连接。
[0021]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箱4内设有与第二转轴43对称分布的第三转轴410,且第三转轴410上设有第二螺旋推送搅拌叶411和第三电机412。
[00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推送搅拌叶46和第二螺旋推送搅拌叶411的旋转方向相反。
[0023]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的外壁上设有控制器6,且箱体1的底部设有出料口7,所述固态箱21上设有进料口212,且进料口212上设有第二电控阀门213,出料口7上设有第三电控阀门8。
[0024]该外加剂原料固液定量混合装置的使用步骤如下:将固态原料和液体原料加入固态箱21和液态箱31中,压力传感器22对固态原料进行定量,并通过控制器6控制第二电控阀门213关闭,启动第一电机27,移动座28位于丝杆25上向下移动,活动转板23向下翻转,使固态原料倾斜滑落出,通过流量传感器32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加剂原料固液定量混合装置,至少包括箱体、固态定量装置、液态定量装置和混合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定量装置包括固态箱和压力传感器,且液态定量装置包括液态箱和流量传感器,所述固态箱和液态箱均悬挂于箱体的顶壁上,且固态箱的底部设为活动转板,所述活动转板与固态箱的侧壁通过铰接连接,且压力传感器位于活动转板上,所述液态箱内设有进液管,且液态箱的底部设有出液管,所述流量传感器位于进液管上,且进液管上设有第一电控阀门,所述混合箱的两侧设有导流板,且混合箱的顶部设有进料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剂原料固液定量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顶壁上设有悬挂于固态箱和液态箱之间的L型固定板,且L型固定板上设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与箱体的顶壁和L型固定板的底部通过轴承连接,且丝杆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丝杆上设有移动座,且移动座上设有滑块,所述L型固定板上设有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甫熊善进龚武武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诚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