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钢轨刮伤的辊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0955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钢轨刮伤的辊体,属于钢轨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防止钢轨刮伤的辊体,其包括最内层的金属辊体,金属辊体的两端分别为安装辊轴,在金属辊体的外周设置有复合橡胶层,所述复合橡胶层从内到外依次为丁腈橡胶层、黏结层和聚氨酯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聚氨酯橡胶材料作为辊体的表层,能够有效地降低对钢轨的划伤情况。能够有效地降低对钢轨的划伤情况。能够有效地降低对钢轨的划伤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钢轨刮伤的辊体


[0001]本技术涉及钢轨生产
,尤其设计一种防钢轨刮伤的辊体。

技术介绍

[0002]重轨在线生产过程中,刮伤是钢轨表面最常见的缺陷,通常表现为沿着钢轨轧制方向呈现连续性或断续性分布,刮伤产生的位置也不确定,因输送辊道内辊体表面缺陷造成的轨底、头侧刮伤极为常见,受工艺条件限制,目前绝大部分仍采用的普通钢辊材质,在钢轨受轧机或其他外力驱动下,与辊道速度不匹配时,同时由于钢轨的旁弯、上下弯以及翻钢矫直摆动、钢轨自重的作用情况下,钢轨与辊体产生相对滑动摩擦,伴随着与辊体的硬接触,整个钢轨在通长上存在剧烈摆动,摆动过程中在辊道造成伤损,产生划痕和瘤子,同时钢轨轨底或头侧留下刮痕,形成轨底横刮伤,几乎每一支钢轨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刮伤缺陷,深度通常在0.05

0.5mm不等。按标准:热状态下形成的钢轨热刮伤,轧痕,纵向线纹,折叠氧化皮压入等缺陷的深度不应大于:轨头踏面0.50mm;钢轨其他部位0.50mm;冷状态下形成的钢轨纵向或横向划痕,碰伤的深度不应大于轨头踏面及轨底下表面0.40mm(轨底下表面不应有横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钢轨刮伤的辊体,包括最内层的金属辊体(1),金属辊体(1)的两端分别为安装辊轴(2),其特征在于:在金属辊体(1)的外周设置有复合橡胶层,所述复合橡胶层从内到外依次为丁腈橡胶层(4)、黏结层(5)和聚氨酯层(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钢轨刮伤的辊体,其特征在于:丁腈橡胶层(4)的厚度为5

8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钢轨刮伤的辊体,其特征在于:黏结层(5)的厚度为2

5mm。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军陶功明李勇陈元福王行军孙斌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