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组件和移动终端
[0001]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镜头组件和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手机用变焦镜头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外接镜头方式,使用时,外接镜头用夹子固定在手机主摄前方实现变焦;第二种是镜头主要模块沿与手机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即镜头的主要模块横在手机内部,并对光线的传输进行多次转向。
[0003]采用第一种方式时,由于外接镜头不属于手机的一部分,且需要依托手机的感光元件进行成像,存在携带和使用不便的问题。采用第二种方式时,由于需要增加光线转折模块以对光线的传输进行多次转向,例如棱镜或反射镜,这无疑会增加手机的重量以及高度和/或宽度尺寸,不利于手机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在非成像状态下厚度较小的镜头组件;
[0006]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
[0007]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镜头组件包括: />[0008]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镜片组,多个所述镜片组沿光轴线布置,多个所述镜片组中的每一者沿光轴线可移动地设置,多个所述镜片组中的每一者包括透镜,所述透镜具有靠近物侧的物侧面和靠近像侧的像侧面,所述透镜的所述物侧面和所述像侧面中的每一者的面型为非球面;和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光轴线上,所述感光元件包括成像面;所述镜头组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式中的至少一个:0.26<2(SH/TTL1+TTL2)<0.43;0.5<SDn/SD1+SDn/SD2<0.86;其中SH为非成像状态下最靠近物侧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成像面在所述光轴线上的距离;TTL1为短焦端光学成像状态下最靠近物侧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成像面在所述光轴线上的距离;TTL2为长焦端光学成像状态下最靠近物侧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成像面在所述光轴线上的距离;SDn为非成像状态下最靠近物侧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最靠近像侧的所述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线上的距离;SD1为短焦端光学成像状态下最靠近物侧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最靠近像侧的所述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线上的距离;SD2为长焦端光学成像状态下最靠近物侧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最靠近像侧的所述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线上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镜片组包括第一镜片组、第二镜片组和第三镜片组,所述第一镜片组、所述第二镜片组和所述第三镜片组沿由物侧到像侧的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一镜片组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线上相对所述第二透镜邻近物侧设置,所述第二镜片组包括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线上相对所述第四透镜邻近物侧设置,所述第三镜片组包括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线上相对所述第六透镜邻近物侧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满足以下条件:
‑
4<GF1/GF3<
‑
0.6;
‑
4<GF2/GF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尹志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