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充电桩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充电
,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充电桩及服务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当机器人需要充电时,机器人将自行运行到充电桩所在位置,与充电桩上的电极片相贴合,来完成其充电操作。然而,由于现有的充电桩的电极片常直接固定在充电桩壳体的表面上,这样一来,当机器人自行运行至充电桩所在位置与充电桩上的电极相贴合时,其运行时产生的一定冲击力常常会使得两者充电接触部位在充电时不能时刻保持紧密贴合,进而使得充电不稳定,影响机器人的充电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器人充电桩,其旨在解决现有机器人充电桩在机器人充电时两者充电接触部位不能时刻保持紧密贴合导致充电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充电桩,所述机器人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壳体与充电接触组件;所述充电接触组件的一侧内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中,且与所述充电桩壳体的内壁进行弹性配合连接;所述充电接触组件的另一侧凸设于所述充电桩壳体的一侧表面。
[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壳体与充电接触组件;所述充电接触组件的一侧内置于所述充电桩壳体中,且与所述充电桩壳体的内壁进行弹性配合连接;所述充电接触组件的另一侧凸设于所述充电桩壳体的一侧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壳体的内壁凸设有弹性缓冲组件,所述弹性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固定座、导柱、缓冲弹簧与缓冲固定片,所述缓冲固定座的一侧固设于所述充电桩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缓冲固定座的另一侧与所述缓冲固定片之间紧固连接有所述导柱,所述充电接触组件的一侧与所述缓冲弹簧均套设于所述导柱上,且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充电接触组件的一侧,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缓冲固定片,以实现所述弹性配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组件包括两所述导柱与两所述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固定座的另一侧与所述缓冲固定片之间同时紧固连接有两所述导柱,且每一所述导柱上套设有一所述缓冲弹簧,所述充电接触组件的一侧同时套设于两所述导柱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壳体的内壁凸设有两所述弹性缓冲组件,两所述弹性缓冲组件相对设于所述充电接触组件的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触组件包括正极导电片、负极导电片、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与两固定座连接片,所述正极导电片固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负极导电片固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健,张杰,涂静一,贾林,沈锋,王一科,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科卫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