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水生态治理及水面景观布局的漂浮湿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0278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12
一种基于水生态治理及水面景观布局的漂浮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绳层,所述生物绳层上方设置有浮力加强层,所述浮力加强层上方设置有漂浮颗粒层,所述漂浮颗粒层上方设置有有机质层,所述有机质层上方设置有植物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生物接触氧化技术与生态浮床技术组合,形成既具有天然水生态景观效果,又具有工程化的水质净化效果的漂浮湿地,用于去除水中的氮、磷、有机物等污染物,同时为水生生物及两栖类提供产卵场与栖息地。两栖类提供产卵场与栖息地。两栖类提供产卵场与栖息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水生态治理及水面景观布局的漂浮湿地


[0001]本技术涉及水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水生态治理及水面景观布局的漂浮湿地。

技术介绍

[0002]漂浮湿地是绿化技术和漂浮技术的结合体,其类型多种多样,通常按其功能主要分为消浪型、水质净化型和提供栖息地型三类,漂浮湿地的平面形状有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等多种。有框架型漂浮湿地一般由框架、浮体、基垫、固定装置和植物等组成。上面种植的植物一般为水生植物,但一些耐渍性强、生物量大、景观效应好的陆生植物也有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排放加多,水质污染加重,自然漂浮湿地也越来越少,对于漂浮湿地的需求逐渐变大,传统漂浮湿地虽说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但其抗风浪能力与污水处理效果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基于水生态治理及水面景观布局的漂浮湿地,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基于水生态治理及水面景观布局的漂浮湿地,包括生物绳层,所述生物绳层上方设置有浮力加强层,所述浮力加强层上方设置有漂浮颗粒层,所述漂浮颗粒层上方设置有有机质层,所述有机质层上方设置有植物层。
[0006]优选地,所述漂浮颗粒层包括角钢框架、不锈钢丝网、漂浮颗粒和抗UV网,所述角钢框架安装于浮力加强层上方,所述角钢框架四周安装有不锈钢丝网,所述角钢框架内腔填充漂浮颗粒,所述漂浮颗粒为多微孔结构。所述漂浮颗粒通过抗UV网包裹后填充于角钢框架内腔。
[0007]优选地,所述有机质层包括种植土、草垫和格栅,所述种植土设置于漂浮颗粒层上方,所述种植土上方设置有草垫,所述草垫上方设置有格栅。
[0008]优选地,所述植物层包括陆生草坪、花卉及湿生、水生植物。
[0009]优选地,所述生物绳层包括生物绳,所述生物绳安装于浮力加强层下方,所述生物绳与植物层中植物的根系相结合。
[0010]优选地,所述浮力加强层底部两侧各连接有一条锚链。
[0011]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水生态治理及水面景观布局的漂浮湿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将生物接触氧化技术与生态浮床技术组合,形成既具有天然水生态景观效果,又具有工程化的水质净化效果的漂浮湿地,用于去除水中的氮、磷、有机物等污染物,同时为水生生物及两栖类生物提供繁衍场与栖息地。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生物绳层;101、生物绳;2、浮力加强层;3、漂浮颗粒层;4、有机质层;5、植物层;6、锚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6]实施例一,一种基于水生态治理及水面景观布局的漂浮湿地,包括生物绳层1,所述生物绳层1上方设置有浮力加强层2,所述浮力加强层2上方设置有漂浮颗粒层3,所述漂浮颗粒层3上方设置有有机质层4,所述有机质层4上方设置有植物层5。在本实施例中,有机质层4厚500mm,漂浮颗粒层3厚300mm,浮力加强层2厚400mm,生物绳层1厚1000mm。
[0017]工作原理:
[0018]当污水流经漂浮颗粒层3时,漂浮颗粒层3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再被植物层中植物的根系吸收利用。植物层5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向植物的根系传输氧,从而提升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为污水中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植物根系还能分泌絮凝剂,促进水中悬浮物去除,提升水体能见度。漂浮颗粒层3和植物层5的协同作用能持续高效地除去污水中的有机质和悬浮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漂浮颗粒层3上方设置有有机质层4,有机质层4为植物层5中植物生长初期提供养料,漂浮颗粒层3下方设置有浮力加强层2,浮力加强层2为漂浮湿地提供所需的浮力,浮力加强层2下方设置有生物绳层1,生物绳层1为给鱼、虾等水生动物提供更好的繁衍场与栖息地。
[0019]实施例二,所述漂浮颗粒层3包括角钢框架、不锈钢丝网、漂浮颗粒和抗UV网,角钢框架安装于浮力加强层2上方,角钢框架四周安装有不锈钢丝网,角钢框架内腔填充漂浮颗粒,漂浮颗粒为多微孔结构。漂浮颗粒通过抗UV网包裹后填充于角钢框架内腔。角钢框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景观需求对形状进行定制,满足特定的需求。角钢框架本身具有较强的抗风浪冲击能力,通过角钢框架四周安装不锈钢丝网进一步提高漂浮湿地的抗风浪冲击能力。多微孔结构的漂浮颗粒比表面积大,微生物容易在其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能够高效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此外,漂浮颗粒通过抗UV网包裹后填充于角钢框架内腔,抗UV网又能够有效抵挡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减缓漂浮颗粒的老化进度,延长漂浮湿地的使用年限。在本实施例中,漂浮颗粒是由无机环保天然材料制作而成,直径为20mm左右且比表面积较大的椭圆或圆形颗粒,漂浮颗粒利用无机环保天然材料作为原料,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漂浮颗粒层3和浮力加强层2能提供强大的浮力,能达到载人的目的,便于工作人员对植物层5中植物的种植和收割以及漂浮湿地的后期维护。
[0020]实施例三,有机质层4包括种植土、草垫和格栅,种植土设置于漂浮颗粒层3上方,种植土上方设置有草垫,草垫上方设置有格栅。通过种植土为植物层5中植物的生长提供初期养料,通过草垫和格栅达到固土和防止种植土漏入漂浮颗粒层3的作用。
[0021]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一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植物层5可根据植物特性及功能需求,配置陆生草坪、花卉及湿生、水生植物,以此来丰富漂浮湿地的多样性。
[0022]实施例五,生物绳层1包括生物绳101,生物绳101安装于浮力加强层2下方,生物绳101与植物层5中植物的根系相结合,生物绳层1给鱼、虾等水生动物提供更好的繁衍场与栖息地。
[0023]实施例六,浮力加强层2底部两侧各连接有一条锚链6,通过锚链6使漂浮湿地能够固定于需要净化水质的区域,并且能够大大提供漂浮湿地的抗风浪冲击能力。
[002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生态治理及水面景观布局的漂浮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绳层(1),所述生物绳层(1)上方设置有浮力加强层(2),所述浮力加强层(2)上方设置有漂浮颗粒层(3),所述漂浮颗粒层(3)上方设置有有机质层(4),所述有机质层(4)上方设置有植物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颗粒层(3)包括角钢框架、不锈钢丝网、漂浮颗粒和抗UV网,所述角钢框架安装于浮力加强层(2)上方,所述角钢框架四周安装有不锈钢丝网,所述角钢框架内腔填充漂浮颗粒,所述漂浮颗粒为多微孔结构,所述漂浮颗粒通过抗UV网包裹后填充于角钢框架内腔。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冬梅陈甜甜陈爱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禹尚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