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峰专利>正文

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0148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包括若干层上下连接的盒体,所述盒体的上方设有开口,其下方设有与开口对应突出的连接口,顶部的盒体开口上方连接进虫架,所述进虫架的倒置锥形进虫腔外壁上方通过外沿的倾斜连接杆连接在盖体上,所述进虫腔与下方的盒体连通,所述进虫架下方设有位于进虫腔外侧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的一侧设有加液口,所述储液腔的底部通过等腰梯形结构的导液口与下方进虫腔出口外侧的诱芯笼连接,所述诱芯笼内设有诱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的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害虫的高效诱捕,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林业防护
,尤其是涉及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限制森林资源持续经营的诸因素中,虫害是一重要的因素,从林木种子直到最终木材产品的所有阶段,虫害都对林木造成危害,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0003]在进行林业害虫防治的过程中,人们大多通过喷洒农药或诱捕的方式对害虫进行防治,喷洒药物虽然能有效杀灭害虫,但是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并且喷洒药物也会杀死很多对人类有益的昆虫。而在用药饵灭杀时,现有技术中的诱捕器大多通过电灭杀害虫,但是这种诱捕器需要插电源或用电池,并且在捕杀过程中会发出声音,容易吓跑昆虫,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害虫的高效诱捕,使用方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包括若干层上下连接的盒体,所述盒体的上方设有开口,其下方设有与开口对应突出的连接口,顶部的盒体开口上方连接进虫架,所述进虫架的倒置锥形进虫腔外壁上方通过外沿的倾斜连接杆连接在盖体上;
[0006]所述进虫腔与下方的盒体连通,所述进虫架下方设有位于进虫腔外侧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的一侧设有加液口,所述储液腔的底部通过等腰梯形结构的导液口与下方进虫腔出口外侧的诱芯笼连接,所述诱芯笼内设有诱芯。
[0007]优选的,最下方的盒体连接口外侧通过喇叭状的扩口罩与集虫袋连接,所述扩口罩的上方设有与连接口外侧对应的卡紧口。
[0008]优选的,所述扩口罩的外沿设有向上翻起的固定边,所述集虫袋通过松紧绳连接在所述固定边的内侧。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口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开口的内侧设有与连接口连接的内螺纹。
[0010]优选的,中部的盒体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透气孔。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设有位于盖体上方的密封垫和锁紧螺母。
[0012]优选的,所述进虫架下方的外侧设有与开口对应的外螺纹。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下方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盖体下方的水平高度。
[0014]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害虫的高效诱捕,使用方便。
[001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中进虫架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中盒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中导液口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盒体;2、开口;3、连接口;4、进虫架;5、进虫腔;6、连接杆;7、储液腔;8、加液口;9、导液口;10、诱芯笼;11、扩口罩;12、集虫袋;13、卡紧口;14、固定边;15、透气孔;16、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3]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4]如图所示,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包括若干层上下连接的盒体1,通过相连的盒体1实现大量害虫的诱捕。盒体1的上方设有开口2,其下方设有与开口2对应突出的连接口3,连接口3外侧设有外螺纹,开口2的内侧设有与连接口3连接的内螺纹,通过开口2与连接口3实现盒体1之间的稳定连接。盒体1又包括盒部和盖部,二者通过螺纹实现稳定连接,同时盒部与盖部的结构设置减小了运输的体积。中部的盒体1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透气孔15,透气孔15便于空气的流动和气味的散发,便有吸引害虫。
[0025]顶部的盒体1开口2上方连接进虫架4,进虫架4用于害虫的进入。进虫架4下方的外侧设有与开口2对应的外螺纹,实现进虫架4稳定连接在下方的盒体1上。进虫架4的倒置锥形进虫腔5外壁上方通过外沿的倾斜连接杆6连接在盖体16上,连接杆6实现进虫架4与盖体16的稳定连接。连接杆6上套设有设有位于盖体16上方的密封垫和锁紧螺母,密封垫保证锁紧螺母的紧密连接,防止雨水进入下方的进虫腔5内。进虫腔5的结构式设置,使得害虫进入进虫架4后快速落入到下方的盒体1中。连接杆6下方的水平高度低于盖体16下方的水平高度,连接杆6的位置设置便于害虫的进入。
[0026]进虫腔5与下方的盒体1连通,经过进虫架4进入的害虫依次经过上方的盒体1进入下方的盒体1中,并且盒体1之间的结构设置防止下方的害虫进入上方的盒体1中。进虫架4下方设有位于进虫腔5外侧的储液腔7,储液腔7的一侧设有加液口8,诱导剂经过加液口8进入到储液腔7中。储液腔7的底部通过等腰梯形结构的导液口9与下方进虫腔5出口外侧的诱芯笼10连接,储液腔7中的诱导剂经过导液口9流入到诱芯笼10中。诱芯笼10内设有诱芯,诱芯可以吸收诱导剂,从而散发气味,吸引害虫。其中,导液口9的结构设置使得诱导剂缓慢的进入下方的诱芯中,减缓诱导剂的流速,延长使用时间。
[0027]最下方的盒体1连接口3外侧通过喇叭状的扩口罩11与集虫袋12连接,扩口罩11扩大集虫袋12的空间,为承载更多的害虫提供保障。扩口罩11的上方设有与连接口3外侧对应的卡紧口13,卡紧口13实现扩口罩11稳定连接在盒体1上。扩口罩11的外沿设有向上翻起的固定边14,集虫袋12通过松紧绳连接在固定边14的内侧,固定边14实现集虫袋12的稳定连接。
[0028]本技术的装置使用时,根据情况连接不同数量的盒体1。害虫经过进虫腔5快速进入到盒体1中,最终于集虫袋12进行收集。在诱捕过程中,储液腔7中液体不断自导液口9进入下方诱芯笼10的诱芯中,无需人员提供额外的工作延长诱芯笼的使用寿命。
[0029]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害虫的高效诱捕,使用方便。
[00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层上下连接的盒体,所述盒体的上方设有开口,其下方设有与开口对应突出的连接口,顶部的盒体开口上方连接进虫架,所述进虫架的倒置锥形进虫腔外壁上方通过外沿的倾斜连接杆连接在盖体上;所述进虫腔与下方的盒体连通,所述进虫架下方设有位于进虫腔外侧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的一侧设有加液口,所述储液腔的底部通过等腰梯形结构的导液口与下方进虫腔出口外侧的诱芯笼连接,所述诱芯笼内设有诱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最下方的盒体连接口外侧通过喇叭状的扩口罩与集虫袋连接,所述扩口罩的上方设有与连接口外侧对应的卡紧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王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