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972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道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风道出风结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风道,风道具有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上出风口处设有第一挡板,下出风口处设有第二挡板,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控制器,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挡板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挡板连接,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转动带动第一挡板转动第一预设角度至所述第一挡板打开或封闭上出风口,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转动带动第二挡板转动第二预设角度至第二挡板打开或封闭下出风口。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转动,实现对上出风口、下出风口打开或封闭,从而控制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出风量。风量。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道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风道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用户对空调器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柜机空调虽然能实现上出风口出冷风制冷,下出风口出热风制热,但是这种柜机空调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风量无法控制,而且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相互连通,当需要制冷或者制热时,风机产生的风量无法完全从上风口或者下风口输出,造成风量分散,工作效率不高,因此无法满足人们对高舒适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风道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解决现有技术中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风量不能控制的问题,提高空调器制冷制热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风道出风结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风道,所述风道具有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所述上出风口处设有第一挡板,所述下出风口处设有第二挡板,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挡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挡板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转动带动第一挡板转动第一预设角度至所述第一挡板打开或封闭上出风口,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转动带动第二挡板转动第二预设角度至第二挡板打开或封闭下出风口。
[0005]进一步地,当上出风口为完全出风口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转动带动第一挡板转动第一预设角度至第一挡板打开上出风口,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转动带动第二挡板转动第二预设角度至第二挡板封闭下出风口。
[0006]进一步地,当下出风口为完全出风口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转动带动第二挡板转动第二预设角度至第二挡板打开下出风口,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转动带动第一挡板转动第一预设角度至第一挡板封闭上出风口。
[0007]进一步地,当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同时出风时且上出风口的风量和下出风口的风量不同,所述第一挡板转动第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二挡板转动第二预设角度,使得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风量满足预设的比例。
[000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有蜗壳腔,所述蜗壳腔与上出风口、下出风口连通,蜗壳腔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用于将所述蜗壳腔内的气体从上出风口或/和下出风口排出。
[000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蜗舌段和第二蜗舌段,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分别设在第一蜗舌段、第二蜗舌段处。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在上出风口方向的投影长度大于或等于上出风口的口径,所述第二挡板在下出风口方向的投影长度大于或等于下出风口的口径。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为电机。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形状分别与上出风口、下出风口的形状相匹配。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风道出风口结构。
[0014]本技术的一种风道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有益效果:本风道出风结构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其中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转动,实现对上出风口、下出风口的打开或封闭,从而控制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的出风量,能够实现风机产生的风量全部从上出风口或下出风口输出,提高了空调器制冷制热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5]利用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风道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所述的风道出风结构从上出风口完全出风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所述的风道出风结构从下出风口完全出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所述的风道出风结构从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同时出风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编号如下:
[0021]1、壳体;2、风道;3、上出风口;4、下出风口;5、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7、第一驱动装置;8、第二驱动装置;10、蜗壳腔;11、风机;12、蜗壳段;13、第一蜗舌段;14、第二蜗舌段;120、上风道壁;121下风道壁;122、第一间隙;123、第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风道出风口,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风道2,所述风道2具有上出风口3和下出风口4,所述上出风口3处设有第一挡板5,所述下出风口4处设有第二挡板6,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7、第二驱动装置8和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7与第一挡板5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8与第二挡板6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7转动带动第一挡板5转动第一预设角度至所述第一挡板5打开或封闭上出风口3,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8转动带动第二挡板6转动第二预设角度至第二挡板6打开或封闭下出风口4。
[0024]上述的打开上出风口3或下出风口4,打开这里指的可以是完全打开,也可以是部分打开,这取决于对上出风口3或者下出风口4的出风量大小的要求;同时上述的打开或封闭上出风口3或下出风口4是指从风机产生的风量到上出风口3或下出风口4之间的风道被打开或封闭。
[002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带动第一驱动装置7、第二驱动装置8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挡板5、第二挡板6转动,通过控制第一挡板5转动第一预设角度的大小和控制第二挡板6
转动第二预设角度的大小来调节上出风口3和下出风口4的出风量,来实现控制出风量的目的。
[0026]具体地,参阅图2,所述壳体1内设有蜗壳腔10,所述蜗壳腔10与上出风口3、下出风口4连通,蜗壳腔10内设有风机11,所述风机11用于将所述蜗壳腔10内的气体从上出风口3或/和下出风口4排出。
[0027]进一步地,参阅图4,壳体1包括蜗壳段12,蜗壳腔10设置在蜗壳段12内,蜗壳段12包括上风道壁120和下风道壁121,所述上风道壁120和下风道壁121沿风机11的周向设置。
[0028]其中,所述壳体1还包括第一蜗舌段13和第二蜗舌段14,所述第一挡板5、第二挡板6分别设在第一蜗舌段13、第二蜗舌段14处,当第一挡板5或者第二挡板6处于封闭状态时,不会导致风机11附近的风道气流产生回流,不降低风机11的工作效率。
[002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一挡板5、第二挡板6完全能够实现封闭住上出风口3、下出风口4,需要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挡板5在上出风口3方向的投影长度大于或等于上出风口3的口径,所述第二挡板6在下出风口4方向的投影长度大于或等于下出风口4的口径。...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出风结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风道,所述风道具有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所述上出风口处设有第一挡板,所述下出风口处设有第二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挡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挡板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转动带动第一挡板转动第一预设角度至所述第一挡板打开或封闭上出风口,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转动带动第二挡板转动第二预设角度至第二挡板打开或封闭下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道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当上出风口为完全出风口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转动带动第一挡板转动第一预设角度至第一挡板打开上出风口,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转动带动第二挡板转动第二预设角度至第二挡板封闭下出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道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当下出风口为完全出风口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转动带动第二挡板转动第二预设角度至第二挡板打开下出风口,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转动带动第一挡板转动第一预设角度至第一挡板封闭上出风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道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当上出风口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键招成炜李德清李军彭裕辉赵智翀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