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弹力绷带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969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医用弹力绷带帽,包括绷带帽本体,绷带帽本体包括围绕一圈设置的帽沿以及设于帽沿上的弹力网,帽沿包括帽沿套,帽沿套内设有弹力带,绷带帽本体的两侧对称设有限位扣,限位扣包括前限位带以及后限位带,前限位带以及后限位带的上端一前一后与帽沿固定连接,前限位带的下端与后限位带的下端固定连接,前限位带、后限位带以及帽沿呈三角形连接分布,绷带帽本体的下方设有下颌保护带,下颌保护带加宽设置,下颌保护带包住下颌,下颌保护带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带与限位扣的下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帽沿回缩与跑位的问题,以及解决了下颌部不舒适,容易勒伤的问题。容易勒伤的问题。容易勒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弹力绷带帽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到一种医用弹力绷带帽。

技术介绍

[0002]弹力绷带帽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包扎工具,用于包扎及护理患者的头部伤口;现有弹力绷带帽的下部开口处设有一条弹性带子;弹力绷带帽使用时,将绷带帽本体罩在患者头部,弹性带子则围绕在患者下颌部,利用弹力绷带帽的弹性将医用纱布紧贴于患者伤口处;现有弹力绷带帽为一次性使用,弹性带子和帽沿都比较细,与患者皮肤接触的面积较小,导致患者佩戴弹力绷带帽时舒适度较差;并且弹性带子勒住下颌部时,需要时不时移动一下弹性带子的位置,但有时患者会忘记,尤其是在患者睡觉时,长时间未移动弹性带子的位置,致使弹性带子在下颌部勒出血痕,甚至会造成压伤以及破皮;此外,患者翻身或者移动时,头部在枕头上摩擦,会使弹力绷带帽的的帽沿朝向头顶的方向回缩以及弹力绷带帽会移位,造成包扎伤口的纱布跑位,遮挡不住伤口,增加伤口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出一种医用弹力绷带帽,
[000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
[0005]一种医用弹力绷带帽,包括绷带帽本体,所述绷带帽本体包括围绕一圈设置的帽沿以及设于帽沿上的弹力网,所述帽沿包括帽沿套,所述帽沿套内设有弹力带,所述绷带帽本体的两侧对称设有限位扣,所述限位扣包括前限位带以及后限位带,所述前限位带以及后限位带的上端一前一后与帽沿固定连接,所述前限位带的下端与后限位带的下端固定连接,前限位带、后限位带以及帽沿呈三角形连接分布,所述绷带帽本体的下方设有下颌保护带,所述下颌保护带加宽设置,所述下颌保护带包住下颌,所述下颌保护带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带与限位扣的下端连接,连接带的一端与下颌保护带连接,另一端与前限位带以及后限位带的下端连接。
[0006]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帽沿上设有第一暗扣调节结构,所述第一暗扣调节结构包括一个第一母扣以及若干第一子扣,所述第一母扣与若干第一子扣沿着帽沿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母扣与第一子扣均设于绷带帽本体的后方。
[0007]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帽沿与两侧的前限位带以及后限位带的四个连接处在帽沿上等距分布。
[0008]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颌保护带的宽度大于3cm,所述帽沿的宽度大于1cm。
[0009]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限位带以及后限位带的长度可调节,所述前限位带包括第一前限位带以及第二前限位带,所述第一前限位带以及第二前限位带之间通过第二暗扣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暗扣结构包括一个第二母扣以及若干第二子扣,所述第一前限位带的上端与帽沿连接,若干所述第二子扣位于第一前限位带的外侧面并沿着第一前限位带的长度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母扣位于第二前限位带的内侧面并靠近第二前限位带的上端设置;
所述后限位带包括第一后限位带以及第二后限位带,所述第一后限位带以及第二后限位带之间通过第三暗扣结构连接,所述第三暗扣结构包括一个第三母扣以及若干第三子扣,所述第一后限位带的上端与帽沿连接,若干所述第三子扣位于第一后限位带的外侧面并沿着第一后限位带的长度均匀分布,所述第三母扣位于第二后限位带的内侧面并靠近第二后限位带的上端设置,所述第二前限位带的下端、第二后限位带的下端以及连接带相互连接。
[0010]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带与下颌保护带之间的距离可调节,所述下颌保护带的内侧面用于贴近人体的下颌,所述下颌保护带的外侧面转动设有两个方形扣,所述两个方形扣分别靠近下颌保护带的两端设置,所述方形扣通过转动套与下颌保护带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套固定于下颌保护带的外侧面,所述方形扣的一侧设于转动套转动,所述连接带设有第四暗扣结构,所述第四暗扣结构包括一个第四母扣以及若干第四子扣,所述第四母扣以及若干第四子扣均匀设于连接带的外侧面,所述第四母扣位于连接带上远离限位扣的一端,所述连接带穿过方形扣,所述第四子扣与第四母扣分别位于方形扣的两侧,所述第四子扣与第四母扣匹配连接。
[0011]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限位带、后限位带以及连接带的材质为涤纶、锦纶或者氨纶。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0013]1、在帽沿内设有弹力带,增加了帽沿的弹力,使帽沿能牢固的包裹住患者的头部,从而避免帽沿朝向头顶回缩以及跑位等;
[0014]2、在戴上弹力绷带帽时,将患者的耳朵置于前限位带、帽沿以及后限位带围成的三角形空间内,并且前限位带以及后限位带的下端连接处勾住患者耳垂的下方,对弹力绷带帽进行限位,进一步避免了帽沿朝向头顶回缩以及跑位;
[0015]3、下颌保护带加宽设置包住患者的下颌,并且采用柔性的弹性材料,使下颌保护带不会勒住患者的下颌部造成压伤等损害。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中绷带帽本体的后视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中下颌保护带与连接带的连接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绷带帽本体;101、帽沿;102、弹力网;2、限位扣;201、前限位带;2011、第一前限位带;2012、第二前限位带;202、后限位带;2021、第一后限位带;2022、第二后限位带;301、第二母扣;302、第二子扣;401、第三母扣;402、第三子扣;5、下颌保护带;6、连接带;701、第一母扣;702、第一子扣;8、转动套;9、方形扣;1001、第四母扣;1002、第四子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一种医用弹力绷带帽,包括绷带帽本体1,所述绷带帽本体1包括围绕一圈设置的帽沿101以及设于帽沿101上的弹力网102,所述帽沿101包括帽沿套,所述帽沿套内设有弹
力带,所述绷带帽本体1的两侧对称设有限位扣2,所述限位扣2包括前限位带201以及后限位带202,所述前限位带201以及后限位带202的上端一前一后与帽沿101固定连接,所述前限位带201的下端与后限位带202的下端固定连接,前限位带201、后限位带202以及帽沿101呈三角形连接分布,所述绷带帽本体1的下方设有下颌保护带5,所述下颌保护带5加宽设置,所述下颌保护带5包住下颌,所述下颌保护带5的材质采用涤纶弹性绷带、氨伦弹性绷带或PBT弹性绷带,所述下颌保护带5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带6与限位扣2的下端连接,连接带6的一端与下颌保护带5连接,另一端与前限位带201以及后限位带202的下端连接。
[0022]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帽沿101上设有第一暗扣调节结构,所述第一暗扣调节结构包括一个第一母扣701以及若干第一子扣702,所述第一母扣701与若干第一子扣702沿着帽沿101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母扣701与第一子扣702均设于绷带帽本体1的后方,将第一母扣701与不同的第一子扣702进行匹配连接,能够调节帽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弹力绷带帽,其特征在于,包括绷带帽本体,所述绷带帽本体包括围绕一圈设置的帽沿以及设于帽沿上的弹力网,所述帽沿包括帽沿套,所述帽沿套内设有弹力带,所述绷带帽本体的两侧对称设有限位扣,所述限位扣包括前限位带以及后限位带,所述前限位带以及后限位带的上端一前一后与帽沿固定连接,所述前限位带的下端与后限位带的下端固定连接,前限位带、后限位带以及帽沿呈三角形连接分布,所述绷带帽本体的下方设有下颌保护带,所述下颌保护带加宽设置,所述下颌保护带包住下颌,所述下颌保护带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带与限位扣的下端连接,连接带的一端与下颌保护带连接,另一端与前限位带以及后限位带的下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弹力绷带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帽沿上设有第一暗扣调节结构,所述第一暗扣调节结构包括一个第一母扣以及若干第一子扣,所述第一母扣与若干第一子扣沿着帽沿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母扣与第一子扣均设于绷带帽本体的后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弹力绷带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帽沿与两侧的前限位带以及后限位带的四个连接处在帽沿上等距分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弹力绷带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保护带的宽度大于3cm,所述帽沿的宽度大于1c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弹力绷带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限位带以及后限位带的长度可调节,所述前限位带包括第一前限位带以及第二前限位带,所述第一前限位带以及第二前限位带之间通过第二暗扣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暗扣结构包括一个第二母扣以及若干第二子扣,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定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嘉善县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