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镜检查前镜体润滑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930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内镜检查前镜体润滑夹,包括包装袋,所述包装袋内设置有润滑夹本体,且润滑夹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内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弧形槽的一侧开设有防滑槽,且润滑夹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块,且弧形块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卡块,且第一卡块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连接块的下底面连接有润滑棉片,且放置盒的上方连接有上盖板,所述放置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顶出块。该一种呼吸内镜检查前镜体润滑夹通过设置弧形槽和润滑棉片,可以达到使得润滑液涂抹的更充分、更均匀的目的。更均匀的目的。更均匀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内镜检查前镜体润滑夹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呼吸内镜检查前镜体润滑夹。

技术介绍

[0002]气管镜检查是目前气道内疾病最为常见和直观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但是呼吸内镜检查是一项侵入性操作方法,需要让气管镜的插入部进入患者气道内,鉴于人体气道粘膜对镜体的刺激很容易损坏粘膜,故操作前进行充分的润滑,既方便操作者顺利插入患者气道,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相应的并发症。
[0003]目前临床上操作前进行内镜插入部润滑的方法有以下两种,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0004]1、一种是采用浸有人体自然腔道润滑液的纱布或棉球来回反复涂擦镜体表面,然而此种方法经常导致操作者已经带有无菌手套的表面异常湿滑,严重影像操作的稳定性,若是重新更滑手套不仅会造成经济成本的增高,同时还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到操作的进展。
[0005]2、另一种呼吸内镜插入部润滑的方法是在使用蘸有人体自然腔道润滑液棉球棒涂擦镜体表面,然而此种方法常常会导致润滑液涂抹不均,使镜体表面润滑不充分,从而造成插入气道困难,增加了检查时间和患者痛苦;当使用较多润滑液时,导致润滑液残留镜体使插入时部分润滑液滞留于鼻腔内、外部,从而影响患者通气及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呼吸内镜检查前镜体润滑夹,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传统临床时操作前进行内镜插入部润滑方法存在的涂抹润滑液时会沾染到操作人员手上以及内镜插入部润滑液涂抹不均匀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镜检查前镜体润滑夹,包括包装袋,所述包装袋内设置有润滑夹本体,且润滑夹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内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弧形槽的一侧开设有防滑槽,且润滑夹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块,且弧形块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卡块,且第一卡块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连接块的下底面连接有润滑棉片,且放置盒的上方连接有上盖板,所述放置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顶出块。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槽的数目为两组,且润滑夹本体为对称的V形结构。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为圆形,且第一凹槽的尺寸与第一卡块的尺寸相契合。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为等边六边形,且第二凹槽的尺寸与第二卡块的尺寸相契合。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块为弧形结构,且连接块的弧形面尺寸与弧形槽的尺寸相契合。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润滑棉片为浸有人体自然腔道润滑剂的无菌棉,且润滑棉片通过粘胶与连接块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出块为圆柱形结构,且顶出块的直径尺寸略小于第二凹槽内接圆的直径尺寸。。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呼吸内镜检查前镜体润滑夹,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种呼吸内镜检查前镜体润滑夹,通过在润滑夹本体上设置弧形槽,并在弧形槽内连接润滑棉片,通过润滑夹对内镜插入部进行润滑液的涂抹,从而避免医护人员与润滑液直接接触,而且通过该方式能够对内镜插入部表面进行润滑液的均匀涂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传统临床时操作前进行内镜插入部润滑方法存在的,涂抹润滑液时会沾染到操作人员手上以及内镜插入部润滑液涂抹不均匀的问题;
[0016]2、该一种呼吸内镜检查前镜体润滑夹,通过将润滑夹本体与带有润滑棉片的连接块分开设置,然后再通过设置的放置盒对连接块进行放置,能够有效的避免润滑棉片上的润滑液沾到润滑夹本体的手持部位置处,再采用包装袋进行密封包装,从而能够保证装置的无菌性,同时装置简单易操作,能够有效的帮助医护人员快速的进行内镜插入部的润滑,从而能够节约大量的检查时间,降低后续可能发生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包装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润滑夹本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润滑夹本体内壁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放置盒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包装袋;2、润滑夹本体;3、弧形槽;4、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防滑槽;7、放置盒;8、弧形块;9、连接块;10、第一卡块;11、第二卡块;12、润滑棉片;13、上盖板;14、顶出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5,本实施方案中:一种呼吸内镜检查前镜体润滑夹,包括包装袋1,所述包装袋1内设置有润滑夹本体2,且润滑夹本体2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槽3,所述弧形槽3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4,且第一凹槽4内开设有第二凹槽5,所述弧形槽3的一侧开设有防滑槽6,且润滑夹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放置盒7,所述放置盒7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块8,且弧形块8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卡块10,且第一卡块10的上方设置
有第二卡块11,所述连接块9的下底面连接有润滑棉片12,且放置盒7的上方连接有上盖板13,所述放置盒7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顶出块14。
[0025]本实施例中,弧形槽3的数目为两组,且润滑夹本体2为对称的V形结构,以便于装置的操作;第一凹槽4的形状为圆形,且第一凹槽4的尺寸与第一卡块10的尺寸相契合,以便于连接块9的安装;第二凹槽5的形状为等边六边形,且第二凹槽5的尺寸与第二卡块11的尺寸相契合,在便于连接块9安装的同时能够放置其发生转动;连接块9为弧形结构,且连接块9的弧形面尺寸与弧形槽3的尺寸相契合,以便于装置的组装与使用;润滑棉片12为浸有人体自然腔道润滑剂的无菌棉,且润滑棉片12通过粘胶与连接块9固定连接,以实现润滑液的均匀涂抹;顶出块14为圆柱形结构,且顶出块14的直径尺寸略小于第二凹槽5内接圆的直径尺寸,以通过顶出块14便于分离润滑夹本体2和连接块9。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撕开包装袋1并打开放置盒7,然后拿出润滑夹本体2并将其中一组弧形槽3内的第一凹槽4对准连接块9上表面的第一卡块10,再轻轻按压润滑夹本体2使第二卡块卡11入第二凹槽5内,然后再将另一组弧形槽3与连接块9相连接,这样就可以对内镜插入部进行润滑液涂抹了,若是一次涂抹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则通过顶出块14反向从第二凹槽5内将连接块9顶出,再固定一组新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镜检查前镜体润滑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装袋(1),所述包装袋(1)内设置有润滑夹本体(2),且润滑夹本体(2)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槽(3),所述弧形槽(3)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4),且第一凹槽(4)内开设有第二凹槽(5),所述弧形槽(3)的一侧开设有防滑槽(6),且润滑夹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放置盒(7),所述放置盒(7)的底部设置有弧形块(8),且弧形块(8)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卡块(10),且第一卡块(10)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卡块(11),所述连接块(9)的下底面连接有润滑棉片(12),且放置盒(7)的上方连接有上盖板(13),所述放置盒(7)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顶出块(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内镜检查前镜体润滑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3)的数目为两组,且润滑夹本体(2)为对称的V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宁曹超林珊虹罗守军贺磊陈磊孔伟良罗专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