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填充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88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框架填充墙结构,其包括主体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内的填充墙,所述主体框架包括结构梁;所述填充墙的至少一侧设置配筋砂浆面层条带,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纵筋通过锚固件固定在所述填充墙或结构梁上;所述锚固件设置在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的两个端部。当发生地震等状况时,主体框架及填充墙所受的地震作用力可以分配至设置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的填充墙,减轻了填充墙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使得填充墙参与主体框架的整体受力,大大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另外,配筋砂浆面层条带可以对填充墙进行加固,避免了填充墙在强震作用下率先破坏而出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架填充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框架填充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当前的结构设计实践中,填充墙被当作非结构构件,不参与结构的抗震计算。实际上,框架内的填充墙与主体框架协同抵抗侧向荷载,根据国内外试验与研究成果,抗震设计中若不考虑填充墙的有效刚度与强度,就会给地震分析带来较大差异。国内针对填充墙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的研究,往往将其进行了分割。如湖南大学黄青山等人《带填充墙外廊式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改进研究》,尝试将采用高阻尼砂浆阻尼层的阻尼填充墙和PVA

ECC材料应用于外廊式框架结构中,并未将框架主体与填充墙进行同一考虑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晓虎等人在《砌体填充墙RC框架结构平面外抗震性能数值模拟研究》中基于ABAQUS软件平台,针对填充墙的平面外抗震性能,展开了一系列工作,但就如何合理布置填充墙,使其自身平面外具有足够的抵抗能力,从而保证结构安全,并未有深入讨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架填充墙结构,该框架填充墙结构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抗震性能。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框架填充墙结构,其包括主体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内的填充墙,所述主体框架包括结构梁;所述填充墙的至少一侧设置配筋砂浆面层条带,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纵筋通过锚固件固定在所述填充墙或结构梁上;所述锚固件设置在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的两个端部。
[0006]优选地,上述框架填充墙结构中,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包括X型配筋砂浆面层条带和竖直型配筋砂浆面层条带。
[0007]优选地,上述框架填充墙结构中,所述X型砂浆面层条带适用于墙肢高宽比≤1.5的填充墙;
[0008]所述墙肢高宽比≤1.5的填充墙不含门窗洞口时,X型砂浆面层条带纵筋通过锚固件固定在填充墙或结构梁上,所述墙肢高宽比≤1.5的填充墙含门窗洞口时,X型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纵筋通过锚固件固定在结构梁上。
[0009]优选地,上述框架填充墙结构中,X型砂浆面层条带纵筋通过锚固件固定在不含门窗洞口的整截面填充墙上时,其端部抵近结构梁与框架柱的交点,锚杆埋置在预制混凝土砌块上,纵筋与锚杆连接;X型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纵筋通过锚杆固定在结构梁上时,锚固件中的锚杆预埋在结构梁上,纵筋与锚杆连接。
[00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填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含门窗洞口的填充墙上设置X型配筋砂浆面层条带远离门窗洞口的一侧固定在结构梁与框架柱的交点上,X型配筋砂浆面层条带靠近门窗洞口的一侧,与门窗洞口相切,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的纵筋的上端和
下端与固定在结构梁上的锚杆连接。
[0011]优选地,上述框架填充墙结构中,所述竖直型配筋砂浆面层条带适用于墙肢高宽比大于等于1.5的填充墙。
[0012]优选地,上述框架填充墙结构中,所述竖直型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的纵筋上端和下端与预埋在结构梁上的锚杆连接。
[0013]优选地,上述框架填充墙结构中,抗震设防烈度要求为8度且地上第二层及以上的填充墙和抗震设防烈度要求为6

7度的填充墙的至少一侧设置有X型配筋砂浆面层条带。
[0014]优选地,上述框架填充墙结构中,所述填充墙的一侧设置配筋砂浆面层条带,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的厚度25mm

60mm;或者,
[0015]所述填充墙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的厚度25mm

40mm。
[0016]优选地,上述框架填充墙结构中,所述主体框架包括设置于地坪下的基础梁,最底层的所述填充墙上的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的底端锚固在地坪下的基础梁内,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的底端伸入所述地坪下的基础梁的长度≤500mm。
[0017]优选地,上述框架填充墙结构中,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的宽度为250mm

500mm;
[0018]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的厚度为25mm

60mm。
[0019]优选地,上述框架填充墙结构中,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为钢筋砂浆面层条带或钢绞线聚合物面层条带。
[0020]优选地,上述框架填充墙结构中,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设置于所述填充墙外侧,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的表面喷涂液体橡胶。
[0021]优选地,上述框架填充墙结构中,所述填充墙外侧喷涂液体橡胶或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两侧各50mm

100mm宽度内喷涂液体橡胶。
[0022]当发生地震等状况时,主体框架及填充墙受的地震作用力可以分配至设置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的填充墙,配筋砂浆面层条带可以承担部分地震作用力,减轻了填充墙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使得填充墙参与主体框架的整体受力,大大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另外,配筋砂浆面层条带可以对填充墙进行加固,在强震作用下配筋砂浆面层条带最先破坏而不倒塌,避免了填充墙在强震作用下率先破坏而出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框架填充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在图1中:
[0026]1‑
主体框架、2

填充墙、3

X型配筋砂浆面层条带、4

竖直型配筋砂浆面层条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我国的框架结构中,填充墙一般不参与承担抗震与消能的作用,受力主体是主体
框架结构,这就导致在工程设计时,为满足其抗震设防要求,需要增大主体框架的截面尺寸和配筋,施工工程量及材料耗费也同步增加。由于填充墙没有按抗震构件进行设计,其构造措施薄弱、延性性能差,并导致整体建筑的实际抗震性能也不好,大量的框架结构因填充墙在强震作用下率先破坏而出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0028]基于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架填充墙结构,该框架填充墙结构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抗震性能。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填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体框架(1)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1)内的填充墙(2),所述主体框架(1)包括结构梁;所述填充墙(2)的至少一侧设置配筋砂浆面层条带,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纵筋通过锚固件固定在所述填充墙(2)或结构梁上;所述锚固件设置在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的两个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填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包括X型配筋砂浆面层条带(3)和竖直型配筋砂浆面层条带(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填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型砂浆面层条带适用于墙肢高宽比≤1.5的填充墙(2);所述墙肢高宽比≤1.5的填充墙不含门窗洞口时,X型砂浆面层条带纵筋通过锚固件固定在填充墙(2)或结构梁上,所述墙肢高宽比≤1.5的填充墙(2)含门窗洞口时,X型配筋砂浆面层条带(3)纵筋通过锚固件固定在结构梁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填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X型砂浆面层条带纵筋通过锚固件固定在不含门窗洞口的整截面填充墙(2)上时,其端部抵近结构梁与框架柱的交点,锚固件中的锚杆埋置在预制混凝土砌块上,纵筋与锚杆连接;X型配筋砂浆面层条带(3)纵筋通过锚杆固定在结构梁上时,锚杆预埋在结构梁上,纵筋与锚杆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填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含门窗洞口的填充墙(2)上设置X型配筋砂浆面层条带(3)远离门窗洞口的一侧固定在结构梁与框架柱的交点上,X型配筋砂浆面层条带(3)靠近门窗洞口的一侧,与门窗洞口相切,所述配筋砂浆面层条带的纵筋的上端和下端与固定在结构梁上的锚杆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填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型配筋砂浆面层条带(4)适用于墙肢高宽比大于等于1.5的填充墙(2)。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填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献祥肖兰李啸刘子业谢伟尹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