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8821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口装置,包括用于分离患者上牙和下牙的咬合部;咬合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构造有用于隔离牙齿与脸颊的第一隔离部,咬合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构造有用于隔离牙齿与舌头的第二隔离部,且咬合部的上表面、第一隔离部及第二隔离部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患者上牙的第一凹槽,咬合部的下表面、第一隔离部及第二隔离部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患者下牙的第二凹槽,咬合部的内侧面构造有第三隔离部,第三隔离部用于分隔舌头与下牙槽骨;本开口装置,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不仅可以有效分离口腔内的各组织,便于医生在核磁检查图像中对各组织进行快速、有效的区分,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图像伪影干扰。低图像伪影干扰。低图像伪影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口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开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大部分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癌,即所谓的黏膜发生变异。在临床实践中口腔癌包括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唇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黏膜的癌症等,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0003]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利用射频(radio frequency, RF)电磁波对置于磁场中的含有自旋不为零的原子核的物质进行激发,发生磁共振(nuclearmagnetic resonance,NMR),用感应线圈采集磁共振信号,按一定数学方法进行处理而建立的一种数字图像,它既能显示形态学结构又能显示原子核水平上的生化信息及某些器官的功能状况,核磁检查是口腔癌治疗过程的常规检查项目。
[0004]由于口腔内的空间狭小,舌头、牙齿、牙槽骨、腭及脸颊等之间的接触紧密,且相互之间还会处于贴合状态,使得医生很难在核磁共振设备所采集的患者口腔图像中对各组织进行快速、有效区分,如不容易区分腭部软组织与舌体组织,故现有技术中,口腔癌患者在进行核磁检查时,患者的口腔内通常需要放置一个分离装置(或称为开口装置),如中国专利CN 108283504 A公开的一种拍摄口腔CT时舌腭分离装置,可以起到分离舌腭的效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分离装置通常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现有的分离装置不便于患者通过口腔进行呼吸,由于将现有的分离装置设置于患者口腔后,虽然患者处于张口状态,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没有注意到,患者的上牙和下牙都咬合于分离装置,在咬合较为紧密的情况下,还是存在呼吸不畅、容易闭气的问题,亟待解决;又如,现有的分离装置中,要么没有考虑图像采集过程中,因患者舌头活动而产生的伪影问题,要么通过设置压板将舌头压紧于下牙槽骨的内侧,而导致舌头与下牙槽骨贴合紧密,不能有效区分,此外,当患者的口腔内安装有假牙时,假牙还会导致所采集的图像出现伪影,例如,安装于上压槽的假牙会严重影响下压槽的成像图像,容易在图像中产生伪影,尤其是在靠近病灶的位置处产生伪影干扰,从而使得现有的分离装置不适用于降低各种情况下的核磁检查伪影干扰,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开口装置所存在的,口腔内各组织之间通常处于贴合状态,导致医生很难在核磁检查图像中各组织进行快速、有效区分,且现有开口装置不适用于降低各种情况下的核磁检查伪影干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更合理的开口装置,不仅可以有效分离口腔内的各组织,便于医生在核磁检查图像中对各组织进行快速、有效区分,而且适用场合更广泛,可以有效降低多种情况下核磁检查伪影的干扰,主要构思为:
[0006]一种开口装置,包括用于分离患者上牙和下牙的咬合部,所述咬合部构造为弧形,并具有所设定的厚度;
[0007]所述咬合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构造有用于隔离牙齿与脸颊的第一隔离部,所述咬合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构造有用于隔离牙齿与舌头的第二隔离部,且咬合部的上表面、第一隔离部及第二隔离部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患者上牙的第一凹槽,咬合部的下表面、第一隔离部及第二隔离部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患者下牙的第二凹槽,
[0008]所述咬合部的内侧面构造有斜向下凸出的第三隔离部,所述第三隔离部为弧状结构,且第三隔离部的横截面为D形,所述第三隔离部用于卡入舌头与下牙槽骨之间,以分隔舌头与下牙槽骨。在本方案中,通过将咬合部构造为弧形结构,可以解决适配患者牙槽骨形状的问题;通过将第三隔离部为弧状结构构造为弧状结构,并将第三隔离部的横截面构造为D形,可以更适配人体口腔中舌头与下牙槽骨之间的空腔形状,不仅可以实现更好的填充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分隔舌头与下牙槽骨;通过使咬合部具有所设定的厚度,使得当患者上下牙分别咬合本咬合部后,患者的上下牙可以相互分离并具有所设定的间距,一方面,可以起到分离组织的效果,更便于医生在核磁检查图像中对各组织进行区分,另一方面,尤其适用于患者安装有假牙的场合,使得所安装的假牙可以远离所对应的牙齿及牙齿周围的组织,从而将假牙的影响将为最低,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甚至可以消除假牙对病灶部位核磁检查伪影的干扰;通过设置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可以有效分隔口腔内相邻两组织,有利于获得更清晰的图像,便于医生在核磁检查图像中对各组织进行快速、有效区分;而通过在咬合部的内侧面构造第三隔离部,且第三隔离部斜向下凸出于咬合部,以便可以卡入并填充舌头与下牙槽骨之间的空腔,从而可以迫使舌头部与下牙槽骨分离,达到有效隔离舌头与下牙槽骨的目的,可以解决舌头贴在下牙槽骨上容易出现伪影且不便于在图像上进行区分的问题,由此可见,本开口装置,不仅可以有效分离口腔内的各组织,便于医生在核磁检查图像中对各组织进行快速、有效区分,而且适用场合更广泛,可以有效降低多种情况下核磁检查伪影的干扰。
[0009]优选的,所述咬合部的厚度为2

5cm。使得本开口装置佩戴于患者口腔后,患者的上牙与下牙之间具有足够的间距,达到有效分离上牙与下牙的目的,使得安装于上牙槽的假牙不会影响在下牙及下牙周围的组织产生伪影干扰,或,使得安装于下牙槽的假牙不会影响在上牙及上牙周围的组织产生伪影干扰,可以将假牙对图像的影响降为最低,甚至可以在一些特殊场合可以达到消除假牙对病灶部位核磁检查伪影的干扰。
[0010]本技术第二方面要解决约束舌尖,防止在核磁检查的过程中,因患者舌尖的活动而产生伪影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隔离部背离所述咬合部的位置处构造有用于约束舌尖的约束槽。当患者咬合本开口装置后,所述第三隔离部卡在舌头的下方,且所述约束槽可以处于对应舌尖的位置处,使得患者的舌尖可以插入所述约束槽内,以便利用约束槽达到约束舌尖、防止舌尖随意活动的目的,可以在核磁检查的过程中保持舌头的稳定,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患者舌尖的活动而导致核磁检查图像产生伪影的问题。
[0011]本技术第三方面要解决现有开口装置设置于患者口腔并被患者的上下牙齿咬合之后,不便于患者从口腔进行呼吸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咬合部还构造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贯穿咬合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且所述通气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通过设置通气孔,使得无论患者咬合得多紧密,患者的口腔都可以通过所述通
气孔与大气相连通,从而有效防止患者出现呼吸不畅、容易闭气的问题。
[0012]为便于患者呼吸,优选的,所述通气孔分别构造于靠近咬合部中间的位置处,且各通气孔分别沿咬合部的轮廓均匀分布。
[0013]为便于通气孔的成型,优选的,所述通气孔为圆孔或方孔。
[0014]优选的,所述咬合部、第一隔离部、第二隔离部以及第三隔离部为一体结构。
[0015]为便于成型,优选的,所述咬合部、第一隔离部、第二隔离部以及第三隔离部采用塑料制成。
[0016]为解决便于佩戴和拆卸本开口装置的问题,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分离患者上牙和下牙的咬合部,所述咬合部构造为弧形,并具有所设定的厚度;所述咬合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构造有用于隔离牙齿与脸颊的第一隔离部,所述咬合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构造有用于隔离牙齿与舌头的第二隔离部,且咬合部的上表面、第一隔离部及第二隔离部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患者上牙的第一凹槽,咬合部的下表面、第一隔离部及第二隔离部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患者下牙的第二凹槽,所述咬合部的内侧面构造有斜向下凸出的第三隔离部,所述第三隔离部为弧状结构,且第三隔离部的横截面为D形,所述第三隔离部用于卡入舌头与下牙槽骨之间,以分隔舌头与下牙槽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咬合部中间到两端的方向,所述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的高度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部的厚度为2

5cm。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离部背离所述咬合部的位置处构造有用于约束舌尖的约束槽。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部还构造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贯穿咬合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且所述通气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丽樊芮娜解超莲林礼波郭玲王丹邓和平王闽任静周鹏许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