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轮机的旁通进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778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轮机进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轮机的旁通进汽结构,包括主汽门、外缸及两半内缸,外缸套设在两半内缸外侧,主汽门与两半内缸相连通,主汽门与两半内缸之间设置多组调节阀,多组调节阀按直线形式排列,在位于最边侧的一组调节阀的旁侧连通设置有一组旁通阀,旁通阀的输出口与两半内缸相连通。在正常工况下蒸汽由主汽门送入再经过多组调节阀调节后被送入两半内缸中进行膨胀做功,以满足正常工况下的功率需求,当汽轮机在极端工况下时,通过旁通阀直接将新蒸汽送至旁通到两半内缸进行做功,蒸汽焓降将更多地分配到效率更高的压力级,调节级也因速比更接近最佳值而使得效率得到改善,由此汽轮机的整机效率将得到明显提高。到明显提高。到明显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轮机的旁通进汽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轮机进汽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汽轮机的旁通进汽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轮机进汽流量调节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喷嘴调节和节流调节,对于运行范围广、负荷变化大的机组,多采用喷嘴调节,喷嘴调节汽轮机首级静叶喷嘴通流面积随负荷变化而变化,因此首级也叫调节级。调节级均为冲动级,蒸汽在静叶喷嘴里面膨胀做功,在动叶里面只发生气流方向改变,调节级动叶前后压差近似为0,因此调节级叶高和喷嘴叶高基本一致。现有的汽轮机为保证其在低参数下的做功能力,满足汽轮机在极端工况下的功率需求,通常设计是压低调节级级后压力,增大级前后也即喷嘴前后压差,以提高喷嘴单位面积的蒸汽通过能力,达到降低调节级叶高的目的,但是此设置的结果就是调节级焓降过大,速比过小,严重偏离效率最佳值,导致设备能源浪费使用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轮机的旁通进汽结构,该装置可满足汽轮机极限工况下的功率要求,能量浪费少效率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轮机的旁通进汽结构,包括主汽门(3)、外缸(4)及两半内缸(5),所述外缸(4)套设在两半内缸(5)外侧,所述主汽门(3)与两半内缸(5)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汽门(3)与两半内缸(5)之间设置多组调节阀(1),多组所述调节阀(1)按直线形式排列,在位于最边侧的一组所述调节阀(1)的旁侧连通设置有一组旁通阀(2),所述旁通阀(2)的输出口与两半内缸(5)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的旁通进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阀(2)与多组调节阀(1)按照L型形式进行排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轮机的旁通进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半内缸(5)沿缸内壁圆周方向设有多组蜗道(55),所述蜗道(55)为完整的环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轮机的旁通进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半内缸(5)外侧分别设有上进汽口(51)与下进汽口(6),所述上进汽口(51)与下进汽口分别与蜗道(55)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轮机的旁通进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1)与上进汽口(51)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燕马晓飞马利江冯照和张军辉周文慧陈海立黄华安陈涛文陈锋刘彩芳林兵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