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重耐药菌感控隔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877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重耐药菌感控隔离装置,包括底座、支撑箱、空腔、弹簧一、活动板、支撑脚、万向轮、隔离箱、固定杆、推杆、握把、支撑杆、注水口、排液机构、隔板二、隔板三、排水管、水阀、排水口、集水箱、隔板四、储物室、储衣室、滑槽、滑块、固定块、抽屉和拉手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隔离装置可根据实际需要推行到相应病人附近,移动使用灵活方便,并且可以启动加热管对物品以及衣服进行消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滑槽、滑块、固定块、抽屉和拉手之间相互配合可以达到更加便捷的对衣物以及物品进行放置。可以达到更加便捷的对衣物以及物品进行放置。可以达到更加便捷的对衣物以及物品进行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重耐药菌感控隔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多重耐药菌感控
,特别涉及一种多重耐药菌感控隔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多重耐药菌是指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β

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流行形势严峻,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多重耐药菌感染将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医院发病率及病死率增加的危害。多重耐药菌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隔离是防止感染扩散的重要屏障,手卫生是切断耐药菌接触传播的最主要措施。
[0003]目前在实际医疗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及感染防控意识仍有待提高,加之平时工作时间紧任务繁重,防护用物未整合管理,当患者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尽管能尽量做到单间隔离,但具体的防控措施显得繁琐而累赘,并不易落到实处。而且在病房频繁进出拿取防护用品时,在未严格执行手卫生的情况下,增加了物表污染的机率及传播感染的风险。多重耐药菌患者专用的诊疗物品不能定点放置和管理,也可能造成交叉感染。目前还没有一款专业的配置可以对多重耐药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重耐药菌感控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撑箱(2)、空腔(3)、弹簧一(4)、活动板(5)、支撑脚(6)、万向轮(7)、隔离箱(8)、固定杆(9)、推杆(10)、握把(11)、支撑杆(12)、注水口(13)、排液机构(14)、隔板二(22)、隔板三(23)、排水管(24)、水阀(25)、排水口(26)、集水箱(27)、隔板四(28)、储物室(29)、储衣室(30)、滑槽(31)、滑块(32)、固定块(33)、抽屉(34)、拉手(35)和防撞机构(36);所述底座(1)下表面四周固定连接有数个支撑箱(2);所述支撑箱(2)内部设有空腔(3),所述空腔(3)中连接有弹簧一(4),所述弹簧一(4)底端上连接有活动板(5);所述活动板(5)底端上固定连接有支撑脚(6),所述支撑脚(6)底端上连接有万向轮(7);所述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有隔离箱(8);所述底座(1)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9),所述固定杆(9)顶端上固定连接有推杆(10),所述推杆(10)顶端上固定连接有握把(11);所述固定杆(9)右侧固定连接有数个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隔离箱(8)左侧端面上;所述隔离箱(8)底端左侧设有注水口(13),所述注水口(13)与隔离箱(8)内部相连通;所述排液机构(14)固定连接在隔离箱(8)上端左侧;所述隔离箱(8)腔室内部中端设有隔板二(22);所述隔板二(22)左侧上端固定连接有隔板三(23);所述隔板三(23)上端中央处连接有排水管(24),所述排水管(24)右侧设有水阀(25),所述排水管(24)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水口(26);所述集水箱(27)固定连接在隔离箱(8)腔室内部底端左侧;所述隔板二(22)右侧中端处固定连接有隔板四(28),所述隔板四(28)上方为储物室(29),所述隔板四(28)下方为储衣室(30);所述滑槽(31)为数个;所述滑槽(31)固定连接在储物室(29)和储衣室(30)腔室内部两侧端壁上;所述抽屉(34)为两个,所述抽屉(34)位于储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娅季晓亮陈晓艳姚丽萍石慧袁进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