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863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垫板,所述装置主体上端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采集组件,所述垫板的一侧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组件,所述装置主体的两侧外表面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集装置,设置的移动机构,通过正反电机的运转带动螺杆的转动,螺杆的转动带动移动板的移动,移动板通过支撑杆带动万向轮与地面接触,继续下降,装置将被顶起,便于推动,且通过设置的滑块、滑槽,增加移动板移动的稳定性,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来更好的使用前景。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集
,具体为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指存在于新生儿脐带组织中的一种多功能干细胞,它能分化成许多种组织细胞,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以人脐带血血清为主体的培养体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扩增的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贴壁细胞均表达CD44、CD29,低表达CD106,不表达造血细胞表型CD14、CD34、CD45和内皮细胞表型CD31,也不表达HLA

DR:细胞倍增时间为30h,细胞周期分析表明,G0~G1期和+G2+M期所占比例分别为78.84%和11.16%,结论:应用灭活脐带血清培养体系可成功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特性,为建立间充质干细胞库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高的分化潜能,可向多个方向进行分化,它在骨、软骨、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肝、内皮和心肌等组织工程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有报道从人脐带中分离出MSCs,且细胞含量、增殖能力优于骨髓MSCs,免疫原性比骨髓MSCs低,并且具有取材方便,无伦理学争议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研究工作者们的关注,干细胞的培养体系主要应用含动物血清(如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在此种环境下生长的干细胞,其内部结构会发生何种变化尚未可知,为避免含动物血清培养中病毒等病原体污染和异种血清所致的过敏反应,课题组进行了以人脐带血血清为主体的培养体系体外培养扩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以探讨人脐带血血清替代动物血清用于培养临床组织工程用干细胞的可行性,同时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生长特性、细胞周期、免疫表型等特性,旨在建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富集方法,在人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分离提取,但是现有的分离提取装置运行噪音大,操作不方便,不容易安装。
[0003]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1720402501.1的一篇中国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提取装置,该专利通过设置的端盖内侧固定有橡胶垫,橡胶垫呈圆台形状能够扣在套环内,使得密封效果好,机箱内侧中部安装有隔音板使得运行噪音小;设置的电机能够带动转盘旋转,使得试管内的血液进行离心分离,操作方便;设置的端盖与垫板之间通过合页连接,垫板一侧镶嵌有呈三角形状的磁铁块,使得端盖容易合上固定,容易安装,但是,其不便于移动,且内部电机散热性差,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集装置,具备便于移动,装置主体的内部散热快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垫板,所述装置主体上端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采集组件,所述垫板的一侧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组件,所述装置主体的两侧外表面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螺杆、正反电机、底板、移动板、万向轮、支撑杆、滑块、滑槽与限位板,且所述正反电机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上端外表面,所述螺杆位于正反电机的上端外表面,所述限位板位于螺杆的上端外表面,所述移动板位于螺杆的外壁,所述移动板固定安装于移动板一侧外表面的左右两端,所述滑槽开设于装置主体一侧外壁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杆固定安装于移动板下端外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万向轮固定安装于支撑杆的下端外表面。
[0009]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一侧外表面与装置主体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外表面与装置主体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外壁与移动板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滑块的外壁与滑槽的内壁之间为螺纹连接,且所述螺杆与限位板之间设置有密封轴承,所述螺杆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密封轴承与限位板的下端外表面活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安装框、散热孔、散热扇与过滤网,且所述散热孔开设于安装框的一侧外表面,所述散热扇固定安装于安装框的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安装框与过滤网之间设置有固定螺丝,所述安装框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固定螺丝与过滤网固定连接。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集装置,为了使得装置主体便于移动,设置的移动机构,通过正反电机的运转带动螺杆的转动,螺杆的转动带动移动板的移动,移动板通过支撑杆带动万向轮与地面接触,继续下降,装置将被顶起,便于推动,且通过设置的滑块、滑槽,增加移动板移动的稳定性。
[0016]2、该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集装置,装置主体的运转时,装置主体内部的电机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如果不及时排出,影响装置的使用时间,设置的散热机构,散热扇的运转加快装置主体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的交换速度,且通过设置的过滤网,防止外界的杂质进入到装置主体的内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集装置中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集装置中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装置主体;2、垫板;3、采集组件;4、盖板;5、密封组件;6、移动机构;7、散热机构;8、螺杆;9、正反电机;10、底板;11、移动板;12、万向轮;13、支撑杆;14、滑块;15、滑槽;16、限位板;17、安装框;18、散热孔;19、散热扇;20、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具体实施例一
[0023]本实施例是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集装置。
[0024]如图1

3所示,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垫板2,装置主体1上端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采集组件3,垫板2的一侧设置有盖板4,盖板4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组件5,装置主体1的两侧外表面设置有移动机构6,装置主体1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机构7。
[0025]移动机构6包括螺杆8、正反电机9、底板10、移动板11、万向轮12、支撑杆13、滑块14、滑槽15与限位板16,且正反电机9固定安装于底板10的上端外表面,螺杆8位于正反电机9的上端外表面,限位板16位于螺杆8的上端外表面,移动板11位于螺杆8的外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垫板(2),所述装置主体(1)上端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采集组件(3),所述垫板(2)的一侧设置有盖板(4),所述盖板(4)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组件(5),所述装置主体(1)的两侧外表面设置有移动机构(6),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6)包括螺杆(8)、正反电机(9)、底板(10)、移动板(11)、万向轮(12)、支撑杆(13)、滑块(14)、滑槽(15)与限位板(16),且所述正反电机(9)固定安装于底板(10)的上端外表面,所述螺杆(8)位于正反电机(9)的上端外表面,所述限位板(16)位于螺杆(8)的上端外表面,所述移动板(11)位于螺杆(8)的外壁,所述移动板(11)固定安装于移动板(11)一侧外表面的左右两端,所述滑槽(15)开设于装置主体(1)一侧外壁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杆(13)固定安装于移动板(11)下端外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万向轮(12)固定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士春应巧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蒙彼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