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护理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46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护理机器人,包括底盘、升降机构和机身;底盘包括载体、导航装置和多个驱动轮,驱动轮设置在载体的下方,导航装置用于通过驱动轮驱动载体移动;升降机构支撑在底盘和机身之间,升降机构驱动机身上下移动;机身包括第一壳体、血压测量装置、手势报警装置和储物箱,手势报警装置和储物箱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腔,第一壳体的左侧面设有用于容纳血压测量装置的凹槽,凹槽贯穿第一壳体的正面和背面。该机器人通过导航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寻路,提高了智能度通过升降机构能够调整机身高度,适应不同患者,通过设置血压计能够监测患者血压,通过设置储物箱能够运输药品和医疗器械,通过设置手势报警装置能够便于患者及时报警。报警。报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护理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为具体来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护理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些重复性工作占用护士很多工作时间。传感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为家庭或医院护理机器人的诞生创造了技术条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机械化的工作慢慢会被机器人取代,释放出护士更多的精力在临床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有助于解决一直被诟病的护患比、护士工作压力大等问题。现有的护理机器人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家庭或医院护理的日常需求。疫情期间或者在特殊工作科室,智能护理机器人如能代替人工从事一些工作,将减少医护人员暴露风险,同时能及时监测到患者的健康状况。
[0003]因此,设计一种功能全面的智能护理机器人成为本领域重点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的护理机器人功能单一、智能度低等问题,本技术创新地提供了一种智能护理机器人,该智能护理机器人通过导航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寻路,提高了智能度,通过升降机构能够调整机身高度,适应不同患者,通过设置血压计能够监测患者血压,通过设置储物箱能够运输药品和医疗器械,通过设置手势报警装置能够便于患者及时报警。
[0005]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护理机器人,该智能护理机器人包括底盘、升降机构和机身;
[0006]所述底盘包括载体、导航装置和多个驱动轮,所述驱动轮设置在所述载体的下方,所述导航装置用于通过所述驱动轮驱动所述载体移动;
[0007]所述升降机构支撑在所述底盘和所述机身之间,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所述机身上下移动;
[0008]所述机身包括第一壳体、血压测量装置、手势报警装置和储物箱,所述手势报警装置和所述储物箱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所述第一壳体的左侧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血压测量装置的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第一壳体的正面和背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气缸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支撑在所述气缸上,所述气缸包括缸体、活塞和连杆,所述缸体与所述载体连接,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缸体内,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缸体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机身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储物箱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腔的右侧,所述储物箱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正面的柜门,所述柜门设有指纹锁。
[0011]进一步地,所述手势报警装置包括窗口、红外线发射管和反射接收管,所述窗口设
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正面,所述窗口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上方。
[0012]进一步地,所述血压测量装置包括血压计机体和袖带,所述袖带设置在所述血压计机体的上方。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机头,所述机头支撑在所述机身上方,所述机头包括第二壳体、温度传感器、显示屏和摄像头;
[0014]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正面,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上方,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面,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所述显示屏还用于显示所述摄像头的拍摄画面。
[0015]进一步地,所述储物箱包括常温层和冷冻层,所述常温层设置在所述冷冻层上方。
[0016]进一步地,所述导航装置包括GPS定位器和雷达测距仪。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护理机器人通过导航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寻路,提高了智能度通过升降机构能够调整机身高度,适应不同患者,通过设置血压计能够监测患者血压,通过设置储物箱能够运输药品和医疗器械,通过设置手势报警装置能够便于患者及时报警。
[0019](2)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护理机器人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显示屏和摄像头能够获取患者的温度和实时图像。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护理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智能护理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护理机器人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23]图中,
[0024]底盘,1;载体,11;导航装置,12;驱动轮,13;
[0025]升降机构,2;气缸,21;缸体,211;活塞,212;连杆,213;支撑板,22;
[0026]机身,3;第一壳体,31;血压测量装置,32;血压计机体,321;袖带,322;手势报警装置,33;储物箱,34;指纹锁,341;常温层,342;冷冻层,343;柜门,344;
[0027]机头,4;第二壳体,41;温度传感器,42;显示屏,43;摄像头,44。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护理机器人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护理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护理机器人,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叠置的底盘1、升降机构2和机身3。底盘1用于支撑升降机构2和机身3,并带动升降机构2和机身3移动。升降机构2用于调节机身3的高度。底盘1包括载体11、导航装置12和多个驱动轮13,驱动轮13设置在载体11的下方,导航装置12用于通过驱动轮13驱动载体11移动。驱动轮13可选为两个或四个。导航装置12包括GPS定位器和雷达测距仪,导航装置12通过GPS定位器确定运行路线,通过雷达测距仪躲避
障碍。升降机构2支撑在底盘1和机身3之间,升降机构2驱动机身3上下移动。升降机构2包括气缸21和支撑板22,支撑板22支撑在气缸21上,气缸21包括缸体211、活塞212和连杆213,缸体211与载体11连接,活塞212设置在缸体211内,连杆213的一端与缸体211连接,连杆213的另一端与支撑板22连接,支撑板22与机身3连接。使用时,气缸21通过空气压缩机控制缸内气压进而移动活塞212,使得机身3的高度适应患者的实际需求。机身3包括第一壳体31、血压测量装置32、手势报警装置33和储物箱34。第一壳体31可选为矩形。手势报警装置33和储物箱34设置在第一壳体31的内腔,第一壳体31的左侧面设有用于容纳血压测量装置32的凹槽,凹槽贯穿第一壳体31的正面和背面。储物箱34设置在第一壳体31内腔的右侧,储物箱34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31正面的柜门344,柜门344设有指纹锁341。使用时,医护人员或患者能够通过指纹锁开启储物箱34,通过智能护理机器人运输药品和医疗器械。储物箱34尤其适用于存储急救药品,以便应对患者的突发病情。手势报警装置33包括窗口、红外线发射管和反射接收管,窗口设置在第一壳体31的正面,窗口设置在凹槽的上方。使用时,红外线发射管通过窗口对外发射红外线光束,当人做出的手势穿过红外线光束时,人手或人手所持的物体将红外线光束遮挡并反射给反射接收管,反射接收管接收到设定的反射光束时报警。例如,反射接收管接收到从左向右滑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升降机构(2)和机身(3);所述底盘(1)包括载体(11)、导航装置(12)和多个驱动轮(13),所述驱动轮(13)设置在所述载体(11)的下方,所述导航装置(12)用于通过所述驱动轮(13)驱动所述载体(11)移动;所述升降机构(2)支撑在所述底盘(1)和所述机身(3)之间,所述升降机构(2)驱动所述机身(3)上下移动;所述机身(3)包括第一壳体(31)、血压测量装置(32)、手势报警装置(33)和储物箱(34),所述手势报警装置(33)和所述储物箱(34)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31)的内腔,所述第一壳体(31)的左侧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血压测量装置(32)的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第一壳体(31)的正面和背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气缸(21)和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支撑在所述气缸(21)上,所述气缸(21)包括缸体(211)、活塞(212)和连杆(213),所述缸体(211)与所述载体(11)连接,所述活塞(212)设置在所述缸体(211)内,所述连杆(213)的一端与所述缸体(211)连接,所述连杆(21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22)连接,所述支撑板(22)与所述机身(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护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箱(34)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31)内腔的右侧,所述储物箱(3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31)正面的柜门(3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琳张欣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