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ICC置管防浸湿用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39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ICC置管防浸湿用保护套,包括用于缠绕在上臂上的护带、套设在护带外的筒状的防护圈和设在防护圈轴向方向两端的气圈,两个气圈内充气后气圈可与上臂相贴合,使防护圈与上臂之间形成封闭空间,所述气圈远离防护圈的一端设有密封圈,气圈内壁设有吸水垫片;所述护带环绕粘合形成筒状结构,护带外壁圆周方向设有多条用于检测湿水度的变色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松紧适宜,方便调节,且能有效防止渗水,还可吸收意外渗水,双重防护,保证了PICC置管部位的干燥性,避免了贴膜出现浸湿的情况。的情况。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ICC置管防浸湿用保护套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PICC置管防浸湿用保护套。

技术介绍

[0002]PICC导管为需要持久输液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减少了患者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了病人外周静脉,但成功穿刺留置PICC导管后,仍需有效的术后护理以降低其导管堵管率、感染率等并发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目前,PICC置管患者洗澡时需用多层毛巾及保鲜膜包裹上臂,且需有人协助和抬高手臂,过程繁琐,但洗澡过程中仍会出现保鲜膜内渗水,从而导致贴膜浸湿的情况,增加了感染几率和换膜次数,患者心里负担重,影响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ICC置管防浸湿用保护套,松紧适宜,方便调节,且能有效防止渗水,还可吸收意外渗水,双重防护,保证了PICC置管部位的干燥性,避免了贴膜出现浸湿的情况。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ICC置管防浸湿用保护套,包括用于缠绕在患者的上臂上的用于固定PICC置管的护带、套设在护带外的筒状的防护圈和设在防护圈轴向方向两端的气圈,两个气圈内充气后气圈可与上臂相贴合,使防护圈与上臂之间形式封闭空间,所述气圈远离防护圈的一端设有密封圈,气圈内壁设有吸水垫片;
[0005]所述护带环绕粘合形成筒状结构,护带外壁圆周方向设有多条用于检测湿水度的变色条。
[0006]进一步的,一侧气圈上设有充气口,另一侧气圈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连接管与充气口相连。<br/>[0007]进一步的,所述充气口通过充气管与充气筒相连,充气筒用于向两个气圈内充气。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吸水垫片为方形片状结构,吸水垫片包括底膜、设在底膜上的吸水层和将吸水层分隔成多个区域的多列隔水条。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膜远离吸水层的一侧设有多条胶贴,吸水垫片环绕形成筒状结构后通过胶贴粘附在气圈内壁。
[0010]进一步的,所述护带为网状结构,护带轴向方向两端均设有松紧边。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圈采用透明TPU材质。
[00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提供的PICC置管防浸湿用保护套,在防护圈两端设有气圈,通过向气圈内充气可使气圈与上臂相贴合,松紧适宜,方便调节;且在气圈外端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可防止渗水进防护圈内,气圈内壁设有吸水垫片,吸水垫片可吸收意外渗水,双重防护,保证了防护圈内的干燥性,避免了贴膜出现浸湿的情况。
[0014](2)在患者的上臂PICC置管位置处还环绕扣合有护带,护带用于固定PICC导管接头,避免PICC导管接头出现滑脱。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护带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吸水垫片示意图。
[0018]图中标记:1、气圈,2、充气口,3、连接管,4、护带,5、进气口,6、密封圈,7、吸水垫片,701、底膜,702、吸水层,703、胶贴,704、隔水条8、变色条,9、防护圈,10、上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如图1

2所示,一种PICC置管防浸湿用保护套,包括用于缠绕在患者的上臂10上的用于固定PICC置管的护带4、套设在护带4外的筒状的防护圈9和设在防护圈9轴向方向两端的气圈1,两个气圈1内充气后气圈1可与上臂10相贴合,使防护圈9与上臂10之间形成封闭空间。
[0021]所述防护圈9采用透明TPU材质,防护圈9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良好的防水性,防护圈9的周长比臂围大1

2cm。防护圈9两端的气圈1均充满气之后,防护圈9和护带4之间会形成环形的空腔,用于防止PICC置管处渗水,且能有很好的保护PICC置管,避免其受到挤压。
[0022]所述气圈1远离防护圈9的一端设有密封圈6,气圈1内壁设有吸水垫片7。密封圈6采用医用硅胶材质,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防水性,可更紧密的贴合皮肤,密封性强,能有效防止渗水进防护圈9内。
[0023]如图3所示,所述吸水垫片7为方形片状结构,吸水垫片7包括底膜701、设在底膜701上的吸水层702和将吸水层702分隔成多个区域的多列隔水条704。所述底膜701远离吸水层702的一侧设有多条胶贴703,吸水垫片7环绕形成筒状结构后通过胶贴703粘附在气圈1内壁。吸水垫片7用于吸收意外渗进气圈1内的水分。
[0024]所述底膜701选用PE底膜,吸水层702内部设有若干个高分子吸水树脂,高分子吸水树脂具有高吸液能力、高吸液速度和高保液能力。多列隔水条704中的一列隔水条704位于吸水垫片7边缘靠近护带4位置处,其它列隔水条704沿吸水层702的圆周方向将吸水层702分隔开。
[0025]一侧气圈1上设有充气口2,另一侧气圈1上设有进气口5,所述进气口5通过连接管3与充气口2相连。所述充气口2通过充气管与充气筒相连,充气筒用于向两个气圈1内充气。充气时,将充气管连接到充气口2上,充气筒向两个气圈1内充气时,通过充气口2向一侧气圈1内充气,通过充气口2、连接管3和进气口5向另一侧气圈1内充气。一次充气可同时充满两个气圈1,简单便捷。
[0026]所述护带4为条形结构,护带4选用20%的弹性纤维和80%聚酯纤维材质,护带4可环绕粘合形成筒状结构,护带4为网状结构,护带4轴向方向两端均设有松紧边。护带4佩戴时,将护带4内壁置于患者上臂10处并覆盖PICC导管接头,之后将护带4两侧粘合缠绕在上臂10上即可。护带4用于固定PICC导管接头,避免PICC导管接头出现滑脱。
[0027]护带4外壁圆周方向设有两条用于检测湿水度的变色条8。变色条8上涂覆有可逆型遇水变色油墨,遇水可变色,水分干燥后可复原,可重复使用。患者在使用保护套洗澡过程中,可根据变色条8的变色程度判断防护圈9内部是否有渗水及渗水的严重程度。
[002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29]PICC携管患者在使用时,先将护带4粘合缠绕在上臂10处并覆盖PICC导管接头,之后拉开一侧密封圈6套入气圈1和防护圈9至上臂10外,并通过充气筒向两个气圈1内充气,使气圈1内壁粘贴的吸水垫片7与上臂10相贴合,充气完成后调整好两侧的密封圈6即完成佩戴。
[0030]使用时,可根据变色条8的变色程度判断防护圈9内部是否有渗水及渗水的严重程度;使用后,将气圈1和防护圈9外部擦干,气圈1的气体放出,脱下即可,可重复利用,留置PICC期间均可使用。
[003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技术,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ICC置管防浸湿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缠绕在患者的上臂(10)上的用于固定PICC置管的护带(4)、套设在护带(4)外的筒状的防护圈(9)和设在防护圈(9)轴向方向两端的气圈(1),两个气圈(1)内充气后气圈(1)可与上臂(10)相贴合,使防护圈(9)与上臂(10)之间形成封闭空间,所述气圈(1)远离防护圈(9)的一端设有密封圈(6),气圈(1)内壁设有吸水垫片(7);所述护带(4)环绕粘合形成筒状结构,护带(4)外壁圆周方向设有多条用于检测湿水度的变色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ICC置管防浸湿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一侧气圈(1)上设有充气口(2),另一侧气圈(1)上设有进气口(5),所述进气口(5)通过连接管(3)与充气口(2)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ICC置管防浸湿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藏雪冉牛淑慧张春雨胡俊伟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中心医院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