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缠绕自锁紧充气止血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37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免缠绕自锁紧充气止血带,包括带体组件、固定组件和撑紧组件,固定组件设置于带体组件的侧部,撑紧组件设置于带体组件的侧部,带体组件包括条带和两个翼带,固定组件包括若干魔术贴、若干第一绑带、若干第二绑带、若干公扣和若干母扣,撑紧组件包括气囊、两个导气管和进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条带和翼带的配合,在止血时,包裹在所需止血的四肢外侧;通过公扣和母扣的配合,并在魔术贴的包裹下,绕在条带和翼带的外周,实现牢固的固定;通过进气管和导气管的配合,向气囊的内部导入气体,从条带的内部撑紧,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且避免现有的止血带需缠绕多次,操作更加方便。操作更加方便。操作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缠绕自锁紧充气止血带


[0001]本技术涉及止血带
,特别涉及一种免缠绕自锁紧充气止血带。

技术介绍

[0002]止血带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天然橡胶或特种橡胶精制而成,长条扁平型,伸缩性强。适用于医疗机构在常规治疗及救治中输液、抽血、输血,止血时一次性使用;或肢体出血、野外蛇虫咬伤出血时的应急止血。它通过压迫血管阻断血行来达到止血目的,只有在出血猛烈,用其它方法不能止血时才能应用止血带。
[0003]现在常用的四肢止血带是捆绑式的,在使用时,需要将带体卷2

3圈,并且充气后通过魔术贴进行固定,使用时间久了,容易松动(卷绕的带体受力容易发生偏移),需要在外面加绷带捆绑加固,然后再绑起来,由于止血带冬天每隔半小时、夏天每隔1小时要放松半分钟,这就导致采用上述的止血带,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的止血带容易松动,且需要缠绕多次才能实现固定,使用不便的难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免缠绕自锁紧充气止血带,包括带体组件、固定组件和撑紧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带体组件的侧部,所述撑紧组件设置于所述带体组件的侧部,其中:
[0008]所述带体组件包括条带和两个翼带,两个所述翼带对称设置于所述条带的两侧;
[0009]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若干魔术贴、若干第一绑带、若干第二绑带、若干公扣和若干母扣,若干所述魔术贴分别包括勾面和毛面,所述勾面呈等距缝制于所述条带的一侧,所述毛面呈等距缝制于所述条带的另一侧,若干所述勾面与若干所述毛面在止血时分别相贴合,若干所述第一绑带呈等距缝制于所述条带的侧部,若干所述第一绑带与若干所述勾面呈间隔设置,若干所述公扣分别安装于若干所述第一绑带的端部,若干所述第二绑带呈等距缝制于所述条带的侧部,若干所述第二绑带与若干所述毛面呈间隔设置,若干所述母扣分别安装于若干所述第二绑带的端部,若干所述公扣与若干所述母扣在止血时分别相插接;
[0010]所述撑紧组件包括气囊、两个导气管和进气管,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条带的内侧,两个所述导气管分别连通安装于所述气囊的两侧部,两个所述导气管的端部与所述进气管均分别连通。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条带包括底垫层、连接层、柔性层和面层,所述连接层胶接于所述底垫层的上部,所述柔性层胶接于所述连接层的上部,所述面层胶接于所述柔性层的上部,所述柔性层的中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放置槽的内侧,所述柔性层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导气管配合的贯穿孔。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垫层的侧部一侧分别与所述勾面和所述第一绑带相连,所述底垫层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毛面和所述第二绑带相连。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翼带均设置为柔性弹性翼带,两个所述翼带分别与所述连接层的两侧相连。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翼带的侧部设置有若干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部位胶接有柔性条,若干所述柔性条分别与所述第一绑带和所述第二绑带呈一一对应设置。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勾面的长度和所述毛面的长度分别大于所述翼带的宽度3cm

7cm,所述勾面的长度与所述毛面的长度相同。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所述毛面的侧部均缝制有拉绳,所述拉绳的端部连接有持握块。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所述第一绑带和若干所述第二绑带均设置为弹性绑带,若干所述第一绑带和若干所述第二绑带的内侧均间隔设置有柔性块。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相插接后构成书包扣,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均设置为塑料扣。
[001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气管和所述进气管的共同断面呈Y形设置,所述进气管的端部连接有气门芯,所述进气管的侧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0020](三)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提供的免缠绕自锁紧充气止血带,其带体组件包括条带和两个翼带,通过将条带和翼带包裹在待需止血的肢体外周,并通过后续固定组件进行固定,实现对肢体的完全包裹,方便后续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
[0022]2.本技术提供的免缠绕自锁紧充气止血带,其固定组件包括若干魔术贴、若干第一绑带、若干第二绑带、若干公扣和若干母扣,且魔术贴分别包括勾面和毛面,通过若干勾面和若干毛面的配合,束缚在翼带的侧部,并通过公扣和母扣配合,将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绑在翼带的外侧,实现翼带的固定,进而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由于公扣和母扣、勾面和毛面均是相对环绕连接,避免了多次缠绕产生的一侧松动情况的发生;
[0023]3.本技术提供的免缠绕自锁紧充气止血带,其撑紧组件包括两个气囊、两个导气管和进气管,通过将进气管与外部的充气装置相连,并利用充气装置进行充气,通过进气管和导气管将气体导入到气囊中,从内部进行撑紧,使得翼带和条带更加紧贴肢体,更进一步的达到固定和止血效果,且气囊设置两个,在充气撑紧的过程中,使得受力均衡,降低一侧松动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5]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条带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的持握块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的公扣和母扣分离后示意图;
[0029]图5是本技术的进气管与导气管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00、带体组件;110、条带;111、底垫层;112、连接层;113、柔性层;114、面层;115、放置槽;120、翼带;121、限位槽;122、柔性条;200、固定组件;210、魔术贴;211、勾面;212、毛面;213、拉绳;214、持握块;220、第一绑带;221、柔性块;230、第二绑带;240、公扣;250、母扣;300、撑紧组件;310、气囊;320、导气管;330、进气管;331、气门芯;332、压力传感器。
[0031]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缠绕自锁紧充气止血带,包括带体组件(100)、固定组件(200)和撑紧组件(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00)设置于所述带体组件(100)的侧部,所述撑紧组件(300)设置于所述带体组件(100)的侧部,其中:所述带体组件(100)包括条带(110)和两个翼带(120),两个所述翼带(120)对称设置于所述条带(110)的两侧;所述固定组件(200)包括若干魔术贴(210)、若干第一绑带(220)、若干第二绑带(230)、若干公扣(240)和若干母扣(250),若干所述魔术贴(210)分别包括勾面(211)和毛面(212),所述勾面(211)呈等距缝制于所述条带(110)的一侧,所述毛面(212)呈等距缝制于所述条带(110)的另一侧,若干所述勾面(211)与若干所述毛面(212)在止血时分别相贴合,若干所述第一绑带(220)呈等距缝制于所述条带(110)的侧部,若干所述第一绑带(220)与若干所述勾面(211)呈间隔设置,若干所述公扣(240)分别安装于若干所述第一绑带(220)的端部,若干所述第二绑带(230)呈等距缝制于所述条带(110)的侧部,若干所述第二绑带(230)与若干所述毛面(212)呈间隔设置,若干所述母扣(250)分别安装于若干所述第二绑带(230)的端部,若干所述公扣(240)与若干所述母扣(250)在止血时分别相插接;所述撑紧组件(300)包括气囊(310)、两个导气管(320)和进气管(330),所述气囊(310)设置于所述条带(110)的内侧,两个所述导气管(320)分别连通安装于所述气囊(310)的两侧部,两个所述导气管(320)的端部与所述进气管(330)均分别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缠绕自锁紧充气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带(110)包括底垫层(111)、连接层(112)、柔性层(113)和面层(114),所述连接层(112)胶接于所述底垫层(111)的上部,所述柔性层(113)胶接于所述连接层(112)的上部,所述面层(114)胶接于所述柔性层(113)的上部,所述柔性层(113)的中部开设有放置槽(115),所述气囊(310)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瑛琦冯伟陈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