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飞轮蓄能的三联供系统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834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飞轮蓄能的三联供系统控制系统,其结构包括燃气三联供系统、飞轮蓄能系统和负载系统,所述燃气三联供系统连接飞轮蓄能系统,所述负载系统通过飞轮蓄能系统与所述燃气三联供系统连接,所述飞轮储能系统用于通过高速旋转的飞轮储存能量,所述的飞轮储能系统与外部电网连接,在燃气三联供系统产电有多余的时间段储存电能为动能,在电网负载低谷期输出电能至外部电网,该系统可以将燃气三联供系统在所供能的建筑用能低谷时产生的电能通过飞轮储能机组储存,在用电高峰时放出电能。建筑用电峰谷周期一般为小时,符合储能飞轮储能的最佳充放电周期,从而提高了三联供机组的削峰填谷能力。了三联供机组的削峰填谷能力。了三联供机组的削峰填谷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飞轮蓄能的三联供系统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供热与蓄能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飞轮蓄能的三联供系统控制策略。

技术介绍

[0002]热电冷三联供系统作为一种分布式能源,除了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以外,还可以用作电网的削峰填谷,但在实际使用中,三联供系统产生多余电能的高峰期与电网用电高峰期存在时间差。
[0003]现有的三联供系统多于电网直接相连或者采用水蓄冷,冰蓄能等方式满足冬夏季不同工况的用能需求,缺少瞬时调节系统对外输出的电能功率,满足削峰填谷要求的设备。
[0004]飞轮储能具有能量密度大、能量转换效率高;工作寿命年限长、充放电时间短;与化学电池相比无污染,寿命长的优点,适合解决分布式能源中存在的短期电力削峰填谷问题。
[0005]目前,超导技术和高强度材料为飞轮储能技术发展提供了支撑,目前主要通过飞轮储能阵列式分布形成大容量的储能电站,已在UPS不间断电源、新能源发电冲击负荷调峰等方面得到一定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一种基于飞轮蓄能的酒店用三联供系统控制策略。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飞轮蓄能的三联供系统控制系统,包括燃气三联供系统、飞轮蓄能系统和负载系统,所述燃气三联供系统连接飞轮蓄能系统,所述负载系统通过飞轮蓄能系统与所述燃气三联供系统连接,所述飞轮储能系统用于通过高速旋转的飞轮储存能量,所述的飞轮储能系统与外部电网连接,在燃气三联供系统产电有多余的时间段储存电能为动能,在电网负载低谷期输出电能至外部电网。
[0008]作为优选,所述燃气三联供系统包括用于燃气发电的燃气发电机组,燃气发电机组的出水口通过热水管与板式换热器和高温水箱循环连通,燃气发电机组的出气口通过烟气管道与余热回收装置连通,且所述热水管上设有电动阀门。
[0009]作为优选,所述余热回收装置通过预热回管与所述燃气三联供系统连接,且所述预热回管设有电动阀门。
[0010]作为优选,所述飞轮蓄能系统包括真空壳,所述真空壳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有储能飞轮,且所述电机和所述储能飞轮分别连接有轴承。
[0011]作为优选,所述负载系统包括用于电能储存的飞轮蓄电机组,所述飞轮蓄电机组的一端与外网连接,所述飞轮蓄电机组的另一端与用户端的变压器连接。
[0012]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3]1、该系统可以将燃气三联供系统在所供能的建筑用能低谷时产生的电能通过飞轮蓄电机组储存,在用电高峰时放出电能。建筑用电峰谷周期一般为24小时,符合飞轮蓄电的最佳充放电周期。从而提高了燃气三联供机组的削峰填谷能力。
[0014]2、该供能系统可以将燃气三联供系统与飞轮储能系统两种供能形式相结合,实现了区域能源多能互补利用的效果,既可以节省独立补能系统的额外投资,又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飞轮蓄能的三联供系统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飞轮蓄能的三联供系统控制系统的飞轮蓄能系统示意图。
[0017]图中,燃气三联供系统1、飞轮蓄能系统2、负载系统3、余热回收装置4、燃气发电机组11、板式换热器12、高温水箱13、热水管14、烟气管道15、真空壳21、电机22、储能飞轮23、轴承24、飞轮蓄电机组31、预热回管41。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

2所示,一种基于飞轮蓄能的三联供系统控制系统,包括燃气三联供系统1、飞轮蓄能系统2和负载系统3,燃气三联供系统1连接飞轮蓄能系统2,负载系统3通过飞轮蓄能系统2与燃气三联供系统1连接,飞轮储能系统2用于通过高速旋转的飞轮储存能量,的飞轮储能系统2与外部电网连接,在燃气三联供系统1产电有多余的时间段储存电能为动能,在电网负载低谷期输出电能至外部电网。
[0019]具体地,燃气三联供系统1包括用于燃气发电的燃气发电机组11,燃气发电机组11的出水口通过热水管14与板式换热器12和高温水箱13循环连通,燃气发电机组11的出气口通过烟气管道15与余热回收装置4连通,且水管14上设有电动阀门。
[0020]具体地,余热回收装置4通过预热回管41与燃气三联供系统1连接,且预热回管41设有电动阀门。
[0021]具体地,飞轮蓄能系统2包括真空壳21,真空壳21内设有电机22,电机22连接有储能飞轮23,且电机22和储能飞轮23分别连接有轴承24,电机与飞轮通过轴承连接,电机与燃气发电机组的输出端连接。储能时电能驱动电动机,带动飞轮加速旋转,将电能储存为动能。飞轮维持一定转速。接收输出信号后,带动发电机,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完成能量输出。
[0022]具体地,负载系统3包括用于电能储存的飞轮蓄电机组31,飞轮蓄电机组31的一端与外网连接,飞轮蓄电机组31的另一端与用户端的变压器连接。
[0023]本基于飞轮蓄能的三联供系统控制系统使用时,电机22与储能飞轮23通过轴承24连接,电机22与燃气发电机组11的输出端连接。储能时电能驱动电机22,带动储能飞轮23加速旋转,将电能储存为动能。储能飞轮23维持一定转速,接收输出信号后,带动发电机,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完成能量输出。
[002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该系统可以将燃气三联供系统1在所供能的建筑用能低谷时产生的电能通过飞轮储能机组31储存,在用电高峰时放出电能。建筑用电峰谷周期一般为24小时,符合储能飞轮23储能的最佳充放电周期,从而提高了三联供机组的削峰填谷能力。
[0025]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燃气三联供系统1、飞轮蓄能系统2、负载系统3、余热回收装置4、燃气发电机组11、板式换热器12、高温水箱13、热水管14、烟气管道15、真空壳21、电机22、储能飞轮23、轴承24、飞轮蓄电机组31、预热回管4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飞轮蓄能的三联供系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与,包括燃气三联供系统(1)、飞轮蓄能系统(2)和负载系统(3),所述燃气三联供系统(1)连接飞轮蓄能系统(2),所述负载系统(3)通过飞轮蓄能系统(2)与所述燃气三联供系统(1)连接,所述飞轮储能系统(2)用于通过高速旋转的飞轮储存能量,所述的飞轮储能系统(2)与外部电网连接,在燃气三联供系统(1)产电有多余的时间段储存电能为动能,在电网负载低谷期输出电能至外部电网,所述的所述燃气三联供系统(1)还包括余热回收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飞轮蓄能的三联供系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三联供系统(1)包括用于燃气发电的燃气发电机组(11),所述燃气发电机组(11)的出水口通过热水管(14)与板式换热器(12)循环连通有高温水箱(13),所述燃气发电机组(11)的出气口通过烟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佳斌江晨李国建何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嘉燃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