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过滤中和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8325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过滤中和处理系统,包括机身,机身上有进口,进口下有过滤罐,过滤罐通过水管连接中和罐,中和罐上方有机箱,机箱两边分别有一号药剂罐和二号药剂罐,中和罐通过二号水管连接储存罐,通过将污水从进口处投入,通过上过滤网和下过滤层将污水初步净化,转杆、扇叶、电机使污水中的杂质时刻处于状态,通过水泵将污水抽至中和罐内,通过中和罐顶面的一号药剂罐、机箱、二号药剂罐,依次启动,往中和罐内投入氢氧化钠,机箱内的二号电机启动连杆带动转头上的二号扇叶旋转加快中和反应,使氢氧化钠更好的混合在污水中,然后在通过絮凝剂将污水中的杂质凝固,方便将其清除,最后通过二号水泵将水存至储存罐内。内。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过滤中和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中和处理
,具体为一种污水过滤中和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内,污水处理通过药剂处理,且药剂摄入的同时有时候不容易融于污水中,处理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且混合处理的时间不够长,导致药剂没有完全融于污水中,没有较好的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过滤中和处理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为矩形壳体,所述机身上设有进口,所述进口下设有过滤罐,所述过滤罐为顶面通透的圆柱形,所述过滤罐内设有上过滤网,所述上过滤网下设有下过滤层,将污水中的大型颗粒进行初步的隔离,所述下过滤层下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下端连接电机的驱动轴,所述电机设在所述过滤罐底面,所述转杆上设有扇叶;所述过滤罐通过水管连接中和罐,所述水管上设有水泵,所述水泵左侧设有过滤网;所述中和罐为顶面通透的柱体,所述中和罐上方设有机箱,所述机箱内设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的驱动端连接连杆,所述连杆的底端设有转头,所述转头上设有二号扇叶,所述机箱两边分别设有一号药剂罐和二号药剂罐,所述一号药剂罐底面设有一号管,所述一号管上设有一号电磁阀;所述二号药剂罐的底面设有二号管,所述二号管上设有二号电磁阀,通过所述一号电磁阀和二号电磁阀控制每次药剂投放的计量,所述中和罐内设有筛网;所述中和罐通过二号水管连接储存罐,所述二号水管设在所述筛网下面,所述二号水管上设有二号水泵,所述二号水泵右侧设有二号筛网,所述电机、水泵、机箱、一号电磁阀、二号电磁阀、二号水泵之间电性相连。
[000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过滤层为活性炭层。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网为弧形,且所述过滤网的左侧面与所述过滤罐内壁齐平。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头为柱型壳体,且环形阵列设有多组喷嘴。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药剂罐和所述二号药剂罐上均设有观察窗。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药剂罐内的药剂为氢氧化钠,所述二号药剂罐内的药剂为絮凝剂。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污水从进口处投入,通过上过滤网和下过滤层将污水初步净化,转杆、扇叶、电机使污水中的杂质时刻处于状态,通过水泵将污水抽至中和罐内,通过中和罐顶面的一号药剂罐、机箱、二号药剂罐,依次启动,往中和罐内投入氢氧化钠,机箱内的二号电机启动连杆带动转头上的二号扇叶旋转加快中和反应,使
氢氧化钠更好的混合在污水中,然后在通过絮凝剂将污水中的杂质凝固,方便将其清除,最后通过二号水泵将水存至储存罐内。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

机身、2

过滤罐、3

水泵、4

中和罐、5

机箱、6

一号药剂罐、7

二号药剂罐、8

二号水泵、9

储存罐、21

上过滤网、22

下过滤层、23

电机、24

转杆、31

过滤网、41

筛网、51

连杆、52

转头、61

一号管、62

一号电磁阀、71

二号管、72

二号电磁阀、82

二号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
[0013]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过滤中和处理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身1,所述机身1为矩形壳体,所述机身1上设有进口,所述进口下设有过滤罐2,所述过滤罐2为顶面通透的圆柱形,所述过滤罐2内设有上过滤网21,所述上过滤网21下设有下过滤层22,所述下过滤层22下设有转杆24,所述转杆24下端连接电机23的驱动轴,所述电机23设在所述过滤罐2底面,所述转杆24上设有扇叶;所述过滤罐2通过水管连接中和罐4,所述水管上设有水泵3,所述水泵3左侧设有过滤网31,将污水中的颗粒进行隔离,避免大型颗粒磨损水泵;所述中和罐4为顶面通透的柱体,所述中和罐4上方设有机箱5,所述机箱5内设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的驱动端连接连杆51,所述连杆51的底端设有转头52,所述转头52上设有二号扇叶,所述机箱5两边分别设有一号药剂罐6和二号药剂罐7,所述一号药剂罐6底面设有一号管61,所述一号管61上设有一号电磁阀62;所述二号药剂罐7的底面设有二号管71,所述二号管71上设有二号电磁阀72,所述中和罐4内设有筛网41;所述中和罐4通过二号水管连接储存罐9,所述二号水管设在所述筛网41下面,所述二号水管上设有二号水泵8,所述二号水泵8右侧设有二号筛网82,通过二号筛网82避免杂质进入二号水管损伤二号水泵8,所述电机23、水泵3、机箱5、一号电磁阀62、二号电磁阀72、二号水泵8之间电性相连。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过滤层22为活性炭层。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网31为弧形,且所述过滤网31的左侧面与所述过滤罐2内壁齐平。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头52为柱型壳体,且环形阵列设有多组喷嘴。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药剂罐6和所述二号药剂罐7上均设有观察窗。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药剂罐6内的药剂为氢氧化钠,所述二号药剂罐7内的药剂为絮凝剂。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将污水从机身1的进口投入过滤罐2内,然后污水经过上过滤网21和下过滤层22内的活性炭过滤,然后电机23启动带动转杆24旋转,随后在扇叶的带动下,污水在过滤罐2内运动起来,水泵3工作,将过滤罐2内的污水抽至中和罐4内,经过水管上的过滤网31将污水中的杂志颗粒进一步过滤,然后中和罐4上的一号药剂罐6底
面一号管61上的电磁阀62打开,往中和罐4内投入氢氧化钠与污水中的酸性中和,同时机箱5内的二号电机工作,带动连杆51旋转,转头52上的二号扇叶在中和罐4内工作,加快氢氧化钠与污水的中和,随后二号药剂罐7下面二号管71上的二号电磁阀72打开,将絮凝剂投入中和罐4内,将中和过的污水中的剩余颗粒凝聚成飘絮状,随后经过筛网41的过滤,通过二号水管端部的二号筛网82将未被阻隔的杂质隔离,然后通过二号水泵8将过滤后的污水抽至储存管9内,储存起来。
[0020]本技术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公知常识。
[0021]本文中未详细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过滤中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所述机身(1)为矩形壳体,所述机身(1)上设有进口,所述进口下设有过滤罐(2),所述过滤罐(2)为顶面通透的圆柱形,所述过滤罐(2)内设有上过滤网(21),所述上过滤网(21)下设有下过滤层(22),所述下过滤层(22)下设有转杆(24),所述转杆(24)下端连接电机(23)的驱动轴,所述电机(23)设在所述过滤罐(2)底面,所述转杆(24)上设有扇叶;所述过滤罐(2)通过水管连接中和罐(4),所述水管上设有水泵(3),所述水泵(3)左侧设有过滤网(31);所述中和罐(4)为顶面通透的柱体,所述中和罐(4)上方设有机箱(5),所述机箱(5)内设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的驱动端连接连杆(51),所述连杆(51)的底端设有转头(52),所述转头(52)上设有二号扇叶,所述机箱(5)两边分别设有一号药剂罐(6)和二号药剂罐(7),所述一号药剂罐(6)底面设有一号管(61),所述一号管(61)上设有一号电磁阀(62);所述二号药剂罐(7)的底面设有二号管(71),所述二号管(71)上设有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琛伟陶年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远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