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易堵塞且便于清理的下水道排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30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易堵塞且便于清理的下水道排污组件,包括竖直布置的排污道,排污道内壁左右两相对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引导板,两第一引导板均倾斜向下设置;排污道内部在第一引导板下方设置水平的传送带,传送带上开设有第一漏孔,传送带一侧端部下方设置伸出排污道外的第二引导板,排污道外在第二引导板端部下方设置挂钩在排污道外侧壁上的收集箱,收集箱内设置可拆卸的带第二漏孔的隔板,收集箱底部连通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阀门。解决了现有的排污组件需要人工定期进行清理,清理时,需要人工下入到下水道内部,作业过程繁琐,同时,不便于清理,对人工的体力消耗过大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易堵塞且便于清理的下水道排污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下水道排污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不易堵塞且便于清理的下水道排污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排污,指排除污染,其中,人们的生活用水使用后排放到下水道,也可称为排污。人们为了防止下水道内部出现堵塞,一般会在下水道内安装排污组件,现有的排污组件需要人工定期进行清理,清理时,需要人工下入到下水道内部,作业过程繁琐,同时,不便于清理,对人工的体力消耗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堵塞且便于清理的下水道排污组件,解决了现有的排污组件需要人工定期进行清理,清理时,需要人工下入到下水道内部,作业过程繁琐,同时,不便于清理,对人工的体力消耗过大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不易堵塞且便于清理的下水道排污组件,包括竖直布置的排污道,排污道内壁左右两相对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引导板,两第一引导板均倾斜向下设置;排污道内部在第一引导板下方设置水平的传送带,传送带上开设有第一漏孔,传送带一侧端部下方设置伸出排污道外的第二引导板,排污道外在第二引导板端部下方设置钩挂在排污道外侧壁上的收集箱,收集箱内设置可拆卸的带第二漏孔的隔板,收集箱底部连通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阀门。
[0006]进一步的,所述排污道内部在第一引导板下方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前后壁各嵌入一轴承,每个安装孔内的两个轴承与一滚动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传送带套在左右两个滚动杆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的内侧面设置多个齿槽,中间位置上下两部分的齿槽啮合一齿环,齿环固定套设在一水平的转动杆上,转动杆由固定安装在排污道外的电机驱动转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排污道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安装防护罩,防护罩内固定安装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贯穿排污道和防护罩的转动杆连接,转动杆穿过排污道处固定安装有密封塞。
[0009]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的外侧面前后侧边各固定一限位环,两限位环之间的传送带上间隔安装有多个推送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推送板呈倾斜设置,推送板底部分别与两个限位环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引导板侧的安装孔底壁固定安装有连接座,连接座的顶部固定安装第二引导板,第二引导板呈L形状且倾斜向下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箱侧边设置上下两个挂块,排污道外侧壁上设置上下两个挂
钩,挂块钩挂在挂钩上,收集箱上还设置有提手。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箱的顶部敞开设置,收集箱内侧壁上开设贯通侧壁顶部的竖直的滑槽,隔板通过侧边的滑块滑动连接在收集箱内,第二漏孔内安装有过滤网。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箱支承在一固定在排污道上的加强板,加强板上开设有供出水管伸出的让位孔。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的不易堵塞且便于清理的下水道排污组件,启动电机工作,电机带动转动杆向左旋转,转动杆带动连接的齿环,齿环则带动啮合的齿槽,传送带受力后利用滚动杆旋转,当垃圾从排污道向下掉落时,部分垃圾与第一引导板接触后向下滑落,起到集中的效果,最终垃圾与传送带接触,垃圾内部的水通过第一漏孔继续向下掉落,垃圾则并传送带拦截,并通过推送板向左推动,当垃圾移出排污道后掉落到第二引导板,由于第二引导板呈倾斜设计,最终垃圾掉落到收集箱内,从而避免了人工下入到下水道进行清理,同时,防止了出现堵塞的情况,从而达到了便于清理的目的。
[0017]垃圾收集到收集箱后,垃圾内部残留污水则通过第二漏孔流落到隔板的下方,垃圾则被阻拦在隔板的上方,将阀门的底部连接上外界的排污管,打开阀门,污水则依次穿过出水管和阀门从外界排污管排出,减轻收集箱的重量,向上提取收集箱连接的提手,收集箱带动挂块,挂块向上移动并离开挂钩,使其可拆卸收集箱,将收集箱内部的垃圾倒入指定的位置,减少了人工体力的消耗程度,同时,简化了清理过程。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排污组件第一漏孔俯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防护罩俯视剖面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收集箱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参见图1至图5,一种不易堵塞且便于清理的下水道排污组件,包括竖直布置的排污道1,排污道1内壁左右两相对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引导板9,两第一引导板9均倾斜向下设置。
[0025]排污道1内部在第一引导板9下方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孔2,安装孔2前后壁各嵌入一轴承3,每个安装孔2内的两个轴承3与一滚动杆4的两端固定连接,左右两个滚动杆4通过传送带5传动连接。传送带5的内侧面设置多个齿槽6,多个齿槽6等距分布在传送带5的内侧面上。参见图3,传送带5的外侧面前后侧边各固定一限位环7,两限位环7之间的传送带5上间隔安装有多个推送板8,推送板8的数量不少于十个,推送板8呈倾斜设置,推送板8底部前后两侧分别与两个限位环7侧壁固定连接,推送板8的顶部往一侧安装孔2处倾斜,具体的,上面的推送板8往左侧安装孔2倾斜,下面的推送板8往右侧安装孔2倾斜。相邻两推送板8之间的传送带5上开设有第一漏孔10。
[0026]传送带5内侧面中间位置上下两部分的齿槽6啮合一齿环16,齿环16固定套设在一水平的转动杆14上,转动杆14由固定安装在排污道1外的电机13驱动转动。具体的,参见图4,排污道1的后侧背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1,安装板11上固定安装防护罩12,防护罩12内固定安装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端与贯穿排污道1和防护罩121的转动杆14连接,排污道1内部后侧壁固定安装有位于转动杆14外侧的密封塞15。
[0027]左侧安装孔2底壁固定安装有连接座17,连接座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端延伸至排污道1左侧外的第二引导板18,第二引导板18呈L形状且往左侧倾斜向下设置。
[0028]排污道1外在第二引导板18端部下方设置收集箱21,收集箱21右侧边设置上下两个挂块20,对应的,排污道1左外侧壁上设置上下两个挂钩19,挂块20钩挂在挂钩19上,收集箱2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提手。收集箱21的顶部敞开设置,收集箱21内侧壁上开设贯通侧壁顶部的竖直的滑槽,一隔板22通过侧边的滑块滑动连接在收集箱21内,隔板22上开设第二漏孔23,第二漏孔23内安装有过滤网24,收集箱21的底部连通出水管25,出水管25的底部设置阀门26。收集箱21支承在一固定在排污道1上的加强板,加强板上开设有供出水管25伸出的让位孔。
[0029]该排污效果好且不易堵塞的排污组件,启动电机13工作,电机13带动转动杆14向左旋转,转动杆14带动连接的齿环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易堵塞且便于清理的下水道排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布置的排污道(1),排污道(1)内壁左右两相对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引导板(9),两第一引导板(9)均倾斜向下设置;排污道(1)内部在第一引导板(9)下方设置水平的传送带(5),传送带(5)上开设有第一漏孔(10),传送带(5)一侧端部下方设置伸出排污道(1)外的第二引导板(18),排污道(1)外在第二引导板(18)端部下方设置钩挂在排污道(1)外侧壁上的收集箱(21),收集箱(21)内设置可拆卸的带第二漏孔(23)的隔板(22),收集箱(21)底部连通出水管(25),出水管(25)上设置阀门(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易堵塞且便于清理的下水道排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道(1)内部在第一引导板(9)下方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孔(2),安装孔(2)前后壁各嵌入一轴承(3),每个安装孔(2)内的两个轴承(3)与一滚动杆(4)的两端固定连接,传送带(5)套在左右两个滚动杆(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易堵塞且便于清理的下水道排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5)的内侧面设置多个齿槽(6),中间位置上下两部分的齿槽(6)啮合一齿环(16),齿环(16)固定套设在一水平的转动杆(14)上,转动杆(14)由固定安装在排污道(1)外的电机(13)驱动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易堵塞且便于清理的下水道排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道(1)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1),安装板(11)上固定安装防护罩(12),防护罩(12)内固定安装电机(13),电机(1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瑞荣毛祥华毛宇辰蒋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大闽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