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物切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21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颗粒物切割器,所述颗粒物切割器包括:盖体、PM10冲击板、外壳主体、滤膜夹、下锥体和连接管,其中:所述盖体在所述外壳主体的上端,所述连接管位于外壳主体的下端;所述PM10冲击板嵌于外壳主体内,并位于所述盖体和所述外壳主体的连接处;所述外壳主体内具有一镂空的冲击板,所述镂空的冲击板将所述外壳主体内部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下腔室的末端设置有所述滤膜夹和所述下锥体;所述外壳主体与所述连接管之间基于所述下锥体连接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将冲击板与外壳加工为同一部件,减少切割头所需零件的数目,从而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特点。安装方便等特点。安装方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颗粒物切割器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颗粒物切割器。

技术介绍

[0002]大气颗粒物是分散在大气中固态或液态颗粒状物质的总称。粒径为0.01μm~100μm的大气颗粒物,统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PM2.5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大气颗粒物。PM2.5能够进入人体肺泡,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容易长时间悬浮在空中,除了能进入肺部,还能进入肺泡甚至血液。引起肺部和全身炎症,增加动脉硬化、血脂升高的风险,导致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而且PM2.5的危害是多重的,它会形成灰霾,降低能见度,还会影响生态环境,并通过远距离输送,造成区域性或全球性环境问题,甚至影响气候变化,PM2.5已经成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必测参数。
[0003]目前,现有的切割头的部件较多,其涉及到PM10冲击板、下冲击板、PM10外壳、PM2.5冲击板、PM2.5外壳等等,在具体组装形成不同的切割头时,需要将独立的外壳及所对应的下冲击板组合之后形成所需的切割头,其组装工序较为复杂并花费相应的时间,且由于外壳和下冲击板采用独立部件相互嵌套在一起,需要分别独立加工外壳和下冲击板,其加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颗粒物切割器,将冲击板与外壳加工为同一部件,减少切割头所需零件的数目,从而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特点。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颗粒物切割器,所述颗粒物切割器包括:盖体、PM10冲击板、外壳主体、滤膜夹、下锥体和连接管,其中:
[0006]所述盖体在所述外壳主体的上端,所述连接管位于外壳主体的下端;
[0007]所述PM10冲击板嵌于外壳主体内,并位于所述盖体和所述外壳主体的连接处;
[0008]所述外壳主体内具有一镂空的冲击板,所述镂空的冲击板将所述外壳主体内部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
[0009]所述下腔室的末端设置有所述滤膜夹和所述下锥体;
[0010]所述外壳主体与所述连接管之间基于所述下锥体连接着。
[0011]本技术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主体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镂空的冲击板外周通过所述连接支架固定在所述外壳主体的内壁上。
[0012]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上盖、支撑柱和过渡体,所述支撑柱连接着所述上盖和所述过渡体。
[0013]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渡体下端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和第一硅胶O型密封圈,所述过渡体基于所述第一螺纹结构将所述PM10冲击板旋紧在所述外壳主体的上端,并基于所述第一硅胶O型密封圈密封所述外壳主体和所述盖体的连接处。
[0014]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滤膜夹包括:滤膜上盖、滤膜和滤膜下盖,所述滤膜上盖和所述滤膜下盖将所述滤膜盖合固定。
[0015]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下锥体呈漏斗形状,所述下锥体上端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和第二硅胶O型密封圈,所述下锥体基于所述第二螺纹结构将所述滤膜夹旋紧在所述外壳主体的末端,并基于所述第二硅胶O型密封圈密封所述外壳主体和所述下锥体建的连接处。
[0016]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管两端都设有螺纹结构,所述连接管基于螺纹结构连接着所述下锥体。
[0017]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主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具有一镂空的第一冲击板,所述第二外壳具有一镂空的第二冲击板,所述第一外壳连接着盖体,所述第二外壳连接着下锥体,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设置有PM2.5冲击板。
[0018]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基于螺纹结构连接着,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硅胶O型密封圈,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基于螺纹结构将所述PM2.5冲击板旋紧在所述外壳主体上,并基于所述第三硅胶O型密封圈密封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的连接处。
[0019]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外壳的外侧具有滚花,所述第二外壳的外侧具有滚花。
[0020]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管基于螺纹结构与采样器连接。
[00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颗粒物切割器,通过将原有的冲击板与外壳结合为同一部件,减少冲击板的数目,使得原来需要加工两个独立部件,现在只需要加工一个部件,降低了颗粒物切割器所需部件的加工成本;通过采用具有冲击板的外壳,使得颗粒切割器件所需的独立部件减少,使得该颗粒物切割器的组件零部件减少,从而在组装过程中更加方便,节约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PM10颗粒物切割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壳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盖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PM10冲击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滤膜夹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下锥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PM2.5颗粒物切割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PM2.5冲击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标识:1

盖体,11

上盖,12

支撑柱,13

过渡体,131

第一凹槽,2

PM10冲击
板,21

PM10孔,22

第一凸块,3

外壳主体,301

上腔室,302

下腔室,31

第一外壳,311

第一冲击板,312第一上腔室,313

第一下腔室,32

第二外壳,321

第二冲击板,322

第二上腔室,323

第二下腔室,33

冲击板,331

连接支架,4

滤膜夹,41

滤膜上盖,42

滤膜下盖,43

滤膜,5

下锥体,51

第二凹槽,6

连接管,7

PM2.5冲击板,71

PM2.5孔,72

第二凸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物切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物切割器包括:盖体、PM10冲击板、外壳主体、滤膜夹、下锥体和连接管,其中:所述盖体在所述外壳主体的上端,所述连接管位于外壳主体的下端;所述PM10冲击板嵌于外壳主体内,并位于所述盖体和所述外壳主体的连接处;所述外壳主体内具有一镂空的冲击板,所述镂空的冲击板将所述外壳主体内部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下腔室的末端设置有所述滤膜夹和所述下锥体;所述外壳主体与所述连接管之间基于所述下锥体连接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物切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镂空的冲击板外周通过所述连接支架固定在所述外壳主体的内壁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物切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上盖、支撑柱和过渡体,所述支撑柱连接着所述上盖和所述过渡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颗粒物切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体下端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和第一硅胶O型密封圈,所述过渡体基于所述第一螺纹结构将所述PM10冲击板旋紧在所述外壳主体的上端,并基于所述第一硅胶O型密封圈密封所述外壳主体和所述盖体的连接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物切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夹包括:滤膜上盖、滤膜和滤膜下盖,所述滤膜上盖和所述滤膜下盖将所述滤膜盖合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永祥甘卫卫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宇隆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