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的控盐控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951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盐碱地的控盐控碱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上隔离带及下隔离带,下隔离带由多个下隔离垫铺设而成,上隔离带由多个上隔离垫铺设而成,各上隔离垫与各下隔离垫交错设置。其中,下隔离垫包括垫体和位于其中的砾石,上隔离垫包括垫体和位于其中的隔离单元,隔离单元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的下中和层、盐吸附层和上中和层,下中和层、上中和层用于化学中和碱,盐吸附层用于物理吸附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控盐控碱效果显著且时间持久,同时施工便捷。同时施工便捷。同时施工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地的控盐控碱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土壤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的控盐控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盐碱地的修复过程中,通常会在表土下方设置隔盐层,利用隔盐层的阻隔作用来阻止下方的盐碱类物质进入上方的表土层中。
[0003]中国专利CN207054306U公开了一种隔盐土壤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客土层、碎石层、薄膜隔离层和盐碱原土层,该专利采用薄膜隔离层和碎石层的双层结构来阻隔盐碱原土层中的盐分回渗入上方的种植客土层,其薄膜隔离层采用不透气的塑料薄膜,会造成二次污染,生态效益差,不具有实用价值。
[0004]中国专利申请CN110384016A公开了一种盐碱地的控盐控碱方法,该方法采用双层隔盐措施,其中下层铺设沸石、碎石、活性炭,上层铺设芦苇秸秆,抑制地下水中盐分的上升,该方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隔盐层的控盐控碱效果,但是控盐控碱效果仍然有限,尤其是持久性不好;此外,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单棵植物的种植,对于每一株植物,都需要挖植物穴、再一层层铺设隔盐层,施工复杂,工程量很大。
[0005]综上,现有的盐碱地隔盐隔碱结构,存在污染、生态效益差、控盐控碱效果有限且持久性差,以及施工复杂、效率较低等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因而不适于盐碱地土壤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于碱地土壤修复的盐碱地的控盐控碱结构。
[0007]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盐碱地的控盐控碱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上隔离带及下隔离带,所述下隔离带由多个下隔离垫铺设而成,所述上隔离带由多个上隔离垫铺设而成,各所述上隔离垫与各所述下隔离垫交错设置;所述的下隔离垫包括垫体和位于其中的砾石,所述的上隔离垫包括垫体和位于其中的隔离单元,所述隔离单元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的下中和层、盐吸附层和上中和层,所述下中和层、所述上中和层用于化学中和碱,所述盐吸附层用于物理吸附盐。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所述下隔离垫与所述上隔离垫均为方形,且呈阵列铺设。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同一层内,相邻的下隔离垫之间紧密拼接而没有空隙,相邻的上隔离垫之间紧密拼接而没有空隙,下隔离带的拼缝与上隔离带的拼缝错开。
[0011]优选地,所述砾石的粒径为5~20mm。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所述下中和层、上中和层分别由能够与碱产生化学中反应的第一材料构成,所述盐吸附层由能够物理吸附盐的第二材料构成。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别优选方面,所述第一材料为脱硫石膏、磷石膏、泥炭土、腐
植酸、过磷酸钙或硫酸铵;所述第二材料为粉煤灰、膨润土、海泡石、秸秆纤维、活性炭、陶粒或蛭石。
[0014]优选地,所述下中和层、所述盐吸附层、上中和层的厚度之比为1:0.8~1.2:0.8~1.2。
[00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隔离垫与所述下隔离垫的厚度分别为100~200mm。
[00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隔离垫的长:宽:高的长度之比为5.5~6.5:2.5~3.5:1.0~2.0。
[00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下隔离垫的长:宽:高的长度之比为5.5~6.5:2.5~3.5:1.0~2.0。
[0018]进一步优选地,各所述下隔离垫、上隔离垫的尺寸相同或不同。
[0019]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下中和层与盐吸附层之间、盐吸附层之间与上中和层之间分别设有隔离布。隔离布优选是无纺布。
[0020]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隔离垫的垫体包括具有封闭空间的外垫体和位于所述外垫体内的二个内垫体,所述的二个内垫体将所述的封闭空间分割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空间,所述第一碱中和层、盐吸附层和第二碱中和层分别填充在相应的所述子空间内。
[0021]优选地,所述内垫体采用与所述外垫体相同的材料制成。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垫体采用与所述外垫体均采用无纺布制成。
[002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下列优势:
[0023]本技术采用层叠设置的上隔离带与下隔离带结构来进行隔盐隔碱,其中下隔离带的设计上,通过砾石形成大量的孔隙及有机结合上下隔离带交错布置,达到有效抑制土壤毛管水的形成和上升的效果;上隔离带采用层叠设置的下中和层、盐吸附层和上中和层三层复合结构,实现有效且持久地控制返碱返盐效果。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控盐控碱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A

A剖视示意图;
[0027]图3为本实施例中上隔离垫沿厚度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0028]其中:100、上隔离垫;200、下隔离垫;11、上中和层;12、盐吸附层;13、下中和层; 3、垫体;30、外垫体;31、内垫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真正适于盐碱地土壤修复的控盐控碱结构,在不会带来二次污染和破坏土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效且持久地控制返碱返盐,而且同时做到施工方便、灵活。
[0030]本技术采用层叠设置的上隔离带与下隔离带来进行隔盐隔碱,其中下隔离带
的设计上,通过砾石形成大量的孔隙及有机结合上下隔离带交错布置,达到有效抑制土壤毛管水的形成和上升的效果;上隔离带采用层叠设置的下中和层、盐吸附层和上中和层三层复合结构,实现有效且持久地控制返碱返盐效果。该结构的具体效果如下:
[0031]1、本技术通过在盐碱地的地下铺设上、下两层隔离垫,可以快速有效地压制下层的盐碱土壤中的盐碱成份向上返盐返碱,且施工便捷,治理成本低;
[0032]2、下隔离垫中的砾石之间形成的适量孔隙,能够抑制土壤毛管水的形成,控制下层盐碱土壤中的孔隙水上升;进一步地,上隔离垫与下隔离垫交错排列的铺设方式,使得双层隔离垫之间形成大量的间隙空间,进一步控制下层盐碱土壤中的孔隙水上升,从而有效控制土壤返盐返碱和次生盐碱化的发生;
[0033]3、上隔离垫中采用三层复合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控盐控碱效果:下中和层可以与下层盐碱土壤中的碱类成分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控制返碱;盐吸附层具有很强的无机盐吸附能力、强大的吸水性和良好的控盐能力,可以控制无机盐类成分在溶液中的扩散,控制返盐;上中和层可以有效阻止受土壤淋洗作用而下渗的碱类物质扩散到盐吸附层,避免盐吸附层中的物质与碱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减低控盐吸附的功效。
[003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便本领域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地的控盐控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上隔离带及下隔离带,所述下隔离带由多个下隔离垫铺设而成,所述上隔离带由多个上隔离垫铺设而成,各所述上隔离垫与各所述下隔离垫交错设置;所述的下隔离垫包括垫体和位于其中的砾石,所述的上隔离垫包括垫体和位于其中的隔离单元,所述隔离单元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的下中和层、盐吸附层和上中和层,所述下中和层、所述上中和层用于化学中和碱,所述盐吸附层用于物理吸附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的控盐控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隔离垫与所述上隔离垫均为方形,且呈阵列铺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盐碱地的控盐控碱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层内,相邻的下隔离垫之间紧密拼接而没有空隙,相邻的上隔离垫之间紧密拼接而没有空隙,下隔离带的拼缝与上隔离带的拼缝错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的控盐控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的粒径为5~2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的控盐控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中和层、上中和层分别由能够与碱产生化学中反应的第一材料构成,所述盐吸附层由能够物理吸附盐的第二材料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盐碱地的控盐控碱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