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电火针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85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电火针笔,由电火针笔本体和控制电路组成,电火针笔本体包括笔身、固定柱、弹簧、转轮、火针、推杆外筒、推杆、加热管、热感器和隔热套,固定柱安装在笔身内部非中心位置;弹簧安装在固定柱上;转轮中心部位设置有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围绕中心周边设置有储针槽转轮阵列,安装在固定柱上;火针安装在储针槽转轮阵列内;推杆外筒安装在安装槽上;推杆安装在推杆外筒上的推杆通孔内部;加热管和热感器安装在笔身内部的出针孔内部;隔热套安装在出针孔周围;控制电路与所述加热管和热感器分别相连,所述简易电火针笔针具更换方便,简化了操作步骤,进针深度可调节,误差范围小。范围小。范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简易电火针笔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简易电火针笔。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火针需两人操作,一人手持酒精灯,一人持针具将针具烧至通红发白迅速刺入患处,以达到温经通络、祛腐排脓,驱邪散热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效果良好。但传统火针存在一些弊端,首先操作需两人合力,共同完成,其次有明火,需注意安全且一些患者对于明火有恐惧心理而拒绝进行治疗,第三对针刺深度与准度要求较高,掌握较困难。火针操作关键不外乎三个字“稳、准、快”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不仅要控制好针体温度,还要掌握针刺深度准确扎入患处,不少患者由于其存在一系列风险望而却步。
[0003]另外,现市面上公开了一种电火针器,在传统火针的基础上采取电加热的方式,改进了传统火针的一些问题,但仍存在无法控制针刺深度以及针具更换繁琐频繁等问题,影响使用和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精准控制针刺深度、针具更换方便的简易电火针笔。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简易电火针笔,由电火针笔本体和控制电路组成,所述电火针笔本体包括笔身、固定柱、弹簧、转轮、火针、推杆外筒、推杆、加热管、热感器和隔热套,所述笔身下部端口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出针孔,上部侧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固定柱安装在笔身内部非中心位置;所述弹簧安装在固定柱上,用于使火针自动回缩;所述转轮中心部位设置有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围绕中心周边设置有储针槽转轮阵列,所述下固定孔安装在固定柱上,转轮安装在安装槽上,转轮外轮廓凸出在笔身外部,方便人手拨动转轮进行换针;所述火针包括针体和针柄,针柄直径与储针槽直径相同,若干个火针的针柄部位安装在储针槽转轮阵列内,根据治疗需要可使用粗细、形状不同的火针;所述推杆外筒中心设置有推杆通孔,与出针孔处于同一中心线上,推杆通孔直径小于储针槽直径,推杆外筒底部设置有转轮卡柱,安装在转轮上固定孔上,以增加在转轮拨动时的稳定性,推杆外筒的侧部设置有安装卡槽,安装在安装槽上;所述推杆直径与推杆通孔直径形同,安装在推杆通孔内部,通过推杆推动储针槽转轮阵列中的针柄,使针体从出针孔中刺出,在针体回缩时,由于推杆通孔直径小于储针槽直径(针柄直径),在推杆通孔对针柄的阻隔作用下,针柄与推杆实现分离;所述加热管安装在出针孔内部;所述热感器安装在出针孔内部并处于加热管下方;所述隔热套安装在出针孔周围,用于阻隔加热管和火针的高温,避免对人手造成伤害;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加热管和热感器分别相连,用于控制加热管的加热与关闭,以及实施采集火针温度。
[0007]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电路由开关、信号处理模块、显示模块、判断模块、输出模块和电路接通指示灯组成,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热感器相连,将热感
器采集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和电压信号;显示模块接收数字信号并实时显示火针的温度;判断模块接收电压信号,并与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将判断结果传递给输出模块;输出模块与加热管相连,根据判断结果进行加热管加热电路的接通与断开,使火针稳定保持在预设温度,不至于过高或过低;电路接通指示灯与输出模块相连,显示电路接通状态。
[0008]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轮外部设置有滚花直纹,增大与人手的摩擦,便于拨动转轮进行针具更换。
[0009]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针柄和所述推杆均为磁性材质,两者磁极相反,可相互吸引,可使火针在推杆的吸引力作用下退回到储针槽转轮阵列底部。
[0010]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杆由推帽、调节外筒、调节内芯和推杆主体组成,所述调节内芯设置有4个标度凸起,标度凸起可在被按下和弹起,相邻标度凸起之间的间隔为2mm,可对推杆的整体长度进行调节,进而对火针的针入深度进行精准控制。
[0011]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所述笔身长度为15cm,直径为2.5cm,以方便人手的握持操作。
[0012]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热感器型号为PT100铂热电阻,以保证火针在使用温度范围内的测量精度。
[0013]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热套为二氧化硅气凝胶材质,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以及重量轻的优点,避免人手烫伤和便于操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简易电火针笔具有以下的增益效果:
[001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简易电火针笔,整体结构紧凑而且相对简单合理,针具更换方便,简化了操作步骤;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可以实现持续加热,针体温度可视,进针深度可调节,误差范围小;进针速度、出针速度、针在穴位的停留时间等均可由施术医生根据病人和穴位或病位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控,使传统火针难以快速掌握的“红、准、快”的困难得以解决。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简易电火针笔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简易电火针笔的电火针笔本体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简易电火针笔的电火针笔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简易电火针笔的电火针笔本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简易电火针笔的电火针笔本体组合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简易电火针笔的电火针笔本体刺针过程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简易电火针笔的推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简易电火针笔的推杆外筒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简易电火针笔的火针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简易电火针笔的转轮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简易电火针笔的笔身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

电火针笔本体;11

笔身;111

出针孔;112

安装槽;12

固定柱;13

弹簧;14

转轮;141

上固定孔;142

下固定孔;143

储针槽转轮阵列;144

滚花直纹;15

火针;151

针体;152

针柄;16

推杆外筒;161

推杆通孔;162

转轮卡柱;163

安装卡槽;17

推杆;171

推帽;172

调节外筒;173

调节内芯;174

推杆主体;175

标度凸起;18

加热管;19

热感器;20

隔热套;2

控制电路;21

开关;22

信号处理模块;23

显示模块;24

判断模块;25

输出模块;26

电路接通指示灯。...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电火针笔,由电火针笔本体和控制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火针笔本体包括笔身、固定柱、弹簧、转轮、火针、推杆外筒、推杆、加热管、热感器和隔热套,所述笔身下部端口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出针孔,上部侧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固定柱安装在笔身内部非中心位置;所述弹簧安装在固定柱上;所述转轮中心部位设置有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围绕中心周边设置有储针槽转轮阵列,所述下固定孔安装在固定柱上,转轮安装在安装槽上,转轮外轮廓凸出在笔身外部;所述火针包括针体和针柄,所述针柄直径与储针槽直径相同,若干个火针的针柄部位安装在储针槽转轮阵列内;所述推杆外筒中心设置有推杆通孔,与出针孔处于同一中心线上,推杆通孔直径小于储针槽直径,推杆外筒底部设置有转轮卡柱,安装在上固定孔上,侧部设置有安装卡槽,安装在安装槽上;所述推杆直径与推杆通孔直径形同,安装在推杆通孔内部;所述加热管安装在出针孔内部;所述热感器安装在出针孔内部并处于加热管下方;所述隔热套安装在出针孔周围;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加热管和热感器分别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电火针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由开关、信号处理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和德程妍周文辉张迪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