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洁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573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清洁泵站,包括池体、水泵、排水管、集水坑、具有开口的冲洗槽和冲洗管,集水坑和冲洗槽均设置在池体内,集水坑位于池体的一端底部,冲洗槽位于池体的另一端顶部;水泵位于集水坑内,排水管与水泵的出口连接;冲洗槽通过转轴与池体内壁转动连接;冲洗管的一端与排水管连接,冲洗管的另一端与冲洗槽连接;冲洗管上设有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清洁泵站,能自动对池底污泥进行冲洗,无需人工清淤,防止淤泥沉积,保障泵站稳定运行。不需要外加水源,充分利用池体内的水,提高池体内水的利用率。内水的利用率。内水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清洁泵站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提升泵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自清洁泵站。

技术介绍

[0002]泵站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和市政排水,泵站使用一段时间后,底部会沉积大量的有毒有害的污泥,影响泵站的正常工作和人员健康。为保证泵站安全运行,泵站需要停机清淤,费时费力,并且容易造成人员中毒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清洁泵站,能自动对池底污泥进行冲洗,防止淤泥沉积,保障泵站稳定运行。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清洁泵站,包括池体、水泵、排水管、集水坑、具有开口的冲洗槽和冲洗管,集水坑和冲洗槽均设置在池体内,所述集水坑位于池体的一端底部,冲洗槽位于池体的另一端顶部;所述水泵位于所述集水坑内,排水管与所述水泵的出口连接;所述冲洗槽通过转轴与池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冲洗管的一端与排水管连接,冲洗管的另一端与冲洗槽连接;所述冲洗管上设有电磁阀。
[0005]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洗槽的轴线与转轴所在直线平行,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预设距离;使用时,当冲洗槽内液体量达到预设量,冲洗槽失稳绕转轴转动,使得开口向下翻转。
[0006]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阀的开启液位高度介于水泵的开机液位高度和水泵的停机液位高度之间,水泵的开机液位高度大于水泵的停机液位高度。
[0007]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控制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液位传感器、水泵和电磁阀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洗槽沿池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冲洗槽的宽度与池体的宽度相等。
[0009]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水坑沿池体的宽度方向延伸;集水坑的宽度与池体的宽度相等。
[0010]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坡度不同的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所述第二斜坡的一端连接第一斜坡,第二斜坡的另一端连接集水坑。
[0011]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斜坡的坡度为1%~4%,所述第二斜坡的坡度为5%~10%。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清洁泵站,冲洗前向冲洗槽中补充液体,当冲洗槽中的液体量达到预设量时,冲洗槽绕转轴转动,使得开口翻转向下,冲洗槽中的液体从开口冲入池底,对池底污泥进行冲刷至集水坑,由水泵经排水管排出池外。本技术实施例的自清洁泵站,能自动对池底污泥进行冲洗,无需人工清淤,防止淤泥沉积,保障泵站稳定运行。不需要外加水源,充分利用池
体内的水,提高池体内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自清洁泵站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有:池体1、第一斜坡2、第二斜坡3、集水坑4、水泵5、排水管6、冲洗管61、控制器7、液位传感器8、冲洗槽9、转轴91。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应当理解的是,在全部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件和特征。
[00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清洁泵站,如图1所示,包括池体1、水泵5、排水管6、集水坑4、具有开口的冲洗槽9和冲洗管61,集水坑4和冲洗槽9均设置在池体1内。集水坑4位于池体1的一端底部,冲洗槽9位于池体1的另一端顶部。水泵5位于集水坑4内,排水管6与水泵5的出口连接。冲洗槽9通过转轴91与池体内壁转动连接。冲洗管61的一端与排水管6连接,冲洗管61的另一端与冲洗槽9连接。冲洗管61上设有电磁阀。
[0017]上述实施例中,水泵5抽取池体1内的水一部分排出池体外,另一部分经冲洗管61在电磁阀打开时输入冲洗槽9中。当冲洗槽中的液体量达到预设量时,冲洗槽9绕转轴91转动,使得其开口翻转向下,冲洗槽9中的液体从开口倒入池底,将池底污泥冲刷至另一端的集水坑4,再由水泵5经排水管6排出池体1外。本实施例的自清洁泵站,能自动对池底污泥进行冲洗,无需人工清淤,防止淤泥沉积,保障泵站稳定运行。不需要外加水源,充分利用池体内的水,提高池体内水的利用率。
[0018]优选的,冲洗槽9的轴线与转轴91所在直线平行,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预设距离,使得冲洗槽9为偏心结构。该预设距离根据冲洗槽9的容积和截面尺寸等设置。使用时,当冲洗槽9内液体量达到预设量,冲洗槽9失稳绕转轴91转动,使得开口向下翻转,对池底进行冲洗;当冲洗槽9内无液体后,在偏心力矩作用下绕转轴91向相反方向转动,使得开口恢复向上。本实施例利用偏心结构,在冲洗槽9存储液体达到预设量时,自动翻转对池底进行冲洗,无需增设驱动机构,结构简单。
[0019]优选的,电磁阀的开启液位高度介于水泵5的开机液位高度和水泵5的停机液位高度之间。水泵5的开机液位高度大于水泵5的停机液位高度。本实施例中,在水泵运行期间开启电磁阀,且当冲洗槽9翻转倒水时,池体的底部基本无积水,有利于对池底污泥进行冲洗,并将污水混合液输送出去。
[0020]优选的,本实施例的自清洁泵站还包括控制器7和液位传感器8,控制器7分别与液位传感器8、水泵5和电磁阀连接。其中,控制器7可采用LSK

1JR控制柜,液位传感器8可采用杭州米科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MIK

ZP超声波液位计。
[0021]本实施例中,液位传感器8用于检测池体1内的液位高度并发送给控制器7。控制器7用于接收液位传感器8发送的液位高度,当液位高度达到水泵5启动液位高度时,控制器7控制水泵5启动;当液位高度下降到电磁阀的启动液位高度时,控制器7控制电磁阀打开;当液位高度下降到泵停机液位高度时,控制器7控制水泵5停机。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控制器7和液位传感器8,当池体1内液位高度下降到电磁阀的启动液位高度时,打开电磁阀,向冲洗槽
9内充入液体,通过冲洗槽9对池底污泥进行冲洗,实现完全自动化。
[0022]优选的,冲洗槽9沿池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冲洗槽9的宽度与池体1的宽度相等。有利于对整个池体在宽度方向的各处进行冲洗,不存在冲洗死角,提高冲洗效率。
[0023]优选的,集水坑4沿池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集水坑4的宽度与池体1的宽度相等。有利于池体宽度方向上的冲洗混合液均能冲刷到集水坑4中,由水泵5排出池体1。
[0024]优选的,池体1的底部设有坡度不同的第一斜坡2和第二斜坡3,第二斜坡3的一端连接第一斜坡2,第二斜坡3的另一端连接集水坑4。进一步,第一斜坡2的坡度为1%~4%,第二斜坡3的坡度为5%~10%。设置坡度更大的第二斜坡3,有利于含有污泥的混合液从第一斜坡2流动到第二斜坡3时加快流速,冲刷集水坑4内的沉淀物,并随污水经水泵5排出。
[0025]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自清洁泵站的工作过程为:当液位传感器8检测到池体1内的液位达到水泵5的开机液位时,控制器7控制水泵5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清洁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水泵(5)、排水管(6)、集水坑(4)、具有开口的冲洗槽(9)和冲洗管(61),集水坑(4)和冲洗槽(9)均设置在池体(1)内,所述集水坑(4)位于池体(1)的一端底部,冲洗槽(9)位于池体(1)的另一端顶部;所述水泵(5)位于所述集水坑(4)内,排水管(6)与所述水泵(5)的出口连接;所述冲洗槽(9)通过转轴(91)与池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冲洗管(61)的一端与排水管(6)连接,冲洗管(61)的另一端与冲洗槽(9)连接;所述冲洗管(61)上设有电磁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槽(9)的轴线与转轴(91)所在直线平行,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预设距离;使用时,当冲洗槽(9)内液体量达到预设量,冲洗槽(9)失稳绕转轴(91)转动,使得开口向下翻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的开启液位高度介于水泵(5)的开机液位高度和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绵杰李善庭张若天叶昕
申请(专利权)人:蓝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