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脑脊液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738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脑脊液引流装置,包括脑脊液引流管路、引流阀、储液器、脑脊液采集监控单元、脑脊液引流测量单元、颅内压监测单元、医护站终端;所述脑脊液引流管路一端连通待引流位置,另一端通过引流阀连通至储液器中;所述脑脊液采集监控单元一端脊液引流管路连通,另一端与脑脊液引流测量单元连通,与引流阀电性连接;所述颅内压监测单元一端与引流管路相连通,另一端电性连接医护站终端。装置能够实现整个过程采用电子数据采集,自动化程度高,不依赖人力测量,减少了误差同时,提高了手术过程的精确度。提高了手术过程的精确度。提高了手术过程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脑脊液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药设备监测领域,涉及一种可调节脑脊液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脑外科术后颅内压临床监护标准中介绍,人体的颅内压需要保持在一定数值内,正常为0.667

2Kpa或5

15mmHg,过高或过低则人会感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生命体征改变,甚至产生脑疝的病变。人体发生脑外伤或脑内病变时,颅内会积血或积液,常伴有颅内压偏离正常,此时必须通过外科手术进行颅脑外或病灶外引流,以缓解病症、降低颅内压、进行治疗。
[0003]目前,国内外神经外科治疗脑积液、脑出血疾病采用的外引流装置多由悬挂装置、滴斗、储液袋、调压器、引流管等组成。但是常规的进行引流时,一方面存在设备移动或安装不方便,使用时工序繁琐,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设备依靠医护人员的经验进行处理,不能完全实现自动化的处理,这样不仅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很多,也会影响工作效率,对日常救护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进行引流时,引流设备配件多安装繁琐,及使用过程中依靠医护人员的经验居多,自动化水平低,精确度不能的到很多控制的问题,本技术基于数据的自动测量技术原理,采集引流的实时数据配合人体表征参数,具体的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脑脊液引流装置,包括脑脊液引流管路、引流阀、储液器、脑脊液采集监控单元、脑脊液引流测量单元、颅内压监测单元、医护站终端;所述脑脊液引流管路一端连通待引流位置,另一端通过引流阀连通至储液器中;所述脑脊液采集监控单元一端与脑脊液引流管路连通,另一端与脑脊液引流测量单元连通,与引流阀电性连接;所述颅内压监测单元一端与引流管路相连通,另一端电性连接医护站终端。
[0005]作为改进,所述脑脊液引流测量单元包括脑脊液引流流量监测仪、脑脊液引流流速监测仪、脑脊液引流压力监测仪,用于检测脑脊液引流的流量、流速、压力,通过信号传送至脑脊液采集监控单元,再用于指导或调整引流阀。
[0006]作为改进,还包括心电监测单元,与颅内压监测单元电性连接,通过云端计算机电性连接至医护站终端。
[0007]作为改进,所述储液器设置为引流袋,引流阀设置为电磁阀。
[0008]作为改进,还包括预警单元,电性连接医护站终端,用于发出预警信号,通过无线信号连接医护人员的移动端,实时传送预警信息。
[0009]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脑脊液引流装置,一方面,通过采集脑脊液引流过程中引流流量、流速及压力值,在脑脊液采集监控单元进行分析处理后,将其与设置标准值进行比对,评估及分析控制引流速度与流量;另一方面,对引流过程中人体的颅内压及心电监测等人体表征参数进行测量,传送至医护站终端。两部分进行结合,来判断引流是
否通畅,有无过渡引流,能够精确监控颅内压力变化,同时,能够数据同步向医护人员推送实时信息,进行同步预警提醒,整个过程采用电子数据采集,自动化程度高,不依赖人力测量,减少了误差同时,提高了手术过程的精确度。
[0010]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3]一种可调节脑脊液引流装置,包括脑脊液引流管路、引流阀、储液器、脑脊液采集监控单元、脑脊液引流测量单元、颅内压监测单元、医护站终端;所述脑脊液引流管路一端连通待引流位置,另一端通过引流阀连通至储液器中;所述脑脊液采集监控单元一端与脑脊液引流管路连通,另一端与脑脊液引流测量单元连通,与引流阀电性连接;所述颅内压监测单元一端与引流管路相连通,另一端电性连接医护站终端。
[0014]所述脑脊液引流测量单元包括脑脊液引流流量监测仪、脑脊液引流流速监测仪、脑脊液引流压力监测仪,用于检测脑脊液引流的流量、流速、压力,通过信号传送至脑脊液采集监控单元,再用于指导或调整引流阀。
[0015]还包括心电监测单元,可以用于检测动脉压,与颅内压监测单元电性连接,通过云端计算机后电性连接至医护站终端,其中云端计算机采用常规的能够计算分析数据的任一计算机都是合适的但是不限于这一种。所述储液器设置为引流袋,引流阀设置为电磁阀,能够用于调整引流过程中开启/关闭/调速等。
[0016]还包括预警单元,电性连接医护站终端,用于发出预警信号,通过无线信号连接医护人员的移动端,实时传送预警信息。
[0017]通过对脑脊液引流流量监测仪、脑脊液引流流速监测仪、脑脊液引流压力监测仪,实时地检测脑脊液引流的流速、流量计压力,进行评估,按照设定的波动范围评估分析及控制后,通过调整电磁阀进行控制引流速度与流量,并传送上述数据结合,由颅内压监测单元、心电监测单元实时监测的数据,进行判断处理引流是否通畅,有无过度引流,精确监控颅内压力变化,结合其他的检测设备,对脑脊液性状进行初步检测,能够获得颅内压变化曲线,常规脑脊液理化性状,并常规监护数据进行初步评判及干预。通过无线或有线信号,进行预警单元的预警信息发送,数据能够同步实时地传送给医护人员的移动端和/或客户端,进行同步预警,给医护人员采取实时的工作进行指导或建议。
[0018]本技术中采用上述装置进行引流,并对获得的脑脊液进行性状分析,得到的数据见表1:
[0019]表1脑脊液生化检测数据结果
[0020]检验项目单位结果参考值状态
葡萄糖mmol/L2.402.50—4.50
‑‑‑
氯mmol/L115.7120.0—160.0
‑‑‑
脑脊液蛋白mg/L527.0120—600 乳酸脱氢酶U/L104
‑‑ꢀ
[0021]见表1可得到:检测的葡萄糖略低于参考值,可能会有氯脑脊液蛋白乳酸脱氢酶。同时,采用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可以作为初步的感染分析指标,并提供趋势图,供临床医师参考。
[002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脑脊液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脑脊液引流管路、引流阀、储液器、脑脊液采集监控单元、脑脊液引流测量单元、颅内压监测单元、医护站终端;所述脑脊液引流管路一端连通待引流位置,另一端通过引流阀连通至储液器中;所述脑脊液采集监控单元一端与脑脊液引流管路连通,另一端与脑脊液引流测量单元连通,与引流阀电性连接;所述颅内压监测单元一端与引流管路相连通,另一端电性连接医护站终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节脑脊液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脑脊液引流测量单元包括脑脊液引流流量监测仪、脑脊液引流流速监测仪、脑脊液引流压力监测仪,用于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远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