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兼具景观性的埋石混凝土挡墙护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366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兼具景观性的埋石混凝土挡墙护岸,至少包括设置在河道两侧的埋石砼挡墙,在埋石砼挡墙河道侧设有块石护脚,所述埋石砼挡墙上部靠河道一侧设有生态预制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城市用地有限的情况下保证了护岸结构的稳定性,具有很强的抗冲刷能力,无惧作为城市防洪排涝通道使用,避免了城市土壤流失,增加了城市沿河风景的观赏度,护岸立面及顶部均可种植绿色植物,生态预制结构可提前制作,安装方便快捷。安装方便快捷。安装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兼具景观性的埋石混凝土挡墙护岸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涉及到水利工程护岸结构,更具体的为一种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兼具景观性的埋石混凝土挡墙护岸。

技术介绍

[0002]护岸又称护坡,在河道岸坡上用块石或砼铺砌以保护河岸的建筑物为护岸,护岸又可按材料分为砼、浆砌块石、干砌块石护坡,按形式分成墙式护岸、坡式护岸等,能够有效的对水利区域的边坡进行保护,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逐渐紧张,相应地,很多城市河道护岸用地有限,主要采用墙式护岸。墙式护岸主要适用于河道狭窄,堤外无滩,受地形条件或已建建筑物限制的重要堤段,避免了坡式护岸土石方开挖量较大,占用河岸边土地,需征地补偿的缺点,但是生态效果较差。本专利技术在传统墙式护岸的基础上,专利技术了一种兼具景观性的埋石混凝土挡墙护岸,该护岸可种植植物及花卉,不仅拥有墙式护岸不受地形限制的优点,还兼具了外形美观、环保的优点,为城市河道护岸增添了一道优美的风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兼具景观性的埋石混凝土挡墙护岸,以解决用于城市重要河段的墙式护岸生态效果较差,不具备景观性的缺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兼具景观性的埋石混凝土挡墙护岸,至少包括设置在河道两侧的埋石砼挡墙,在埋石砼挡墙河道侧设有块石护脚,所述埋石砼挡墙上部靠河道一侧设有生态预制结构。
[0005]进一步的,所述生态预制结构包括预制结构框架;在预制结构框架内设置有平行于埋石砼挡墙的细格网;所述的细格网将预制结构框架分成前后两个腔;其中,前腔靠近河道设置,前腔外侧壁上设置若干种植用通孔;前腔内填充混合填料;后腔内填充种植壤土。
[0006]进一步的,在对应生态预制结构埋石砼挡墙内预制有若干钢筋;在钢筋露出端旋转设置有长方形扣件;
[0007]在所述的预制结构框架上对应每个长方形扣件设置有与长方形扣件相适配的长方形扣孔;
[0008]安装时,所述的长方形扣件穿过长方形扣孔后,旋转90度以形成对预制结构框架的固定。
[0009]进一步的,所述细格网的格网为正方形,每个格网尺寸大小为1mm~2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填料为碎石、种植土及草籽,所述碎石大小为10

20mm。草籽可为适用于所在城市生长的生命力较为顽强的草籽;所述种植土为护岸所在地种植土;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通孔圆形,直径为15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通孔中设有十字交叉细金属丝。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生态预制结构顶部种植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如大花美人蕉等;
[0014]本专利技术在城市用地有限的情况下保证了护岸结构的稳定性,具有很强的抗冲刷能力,无惧作为城市防洪排涝通道使用,避免了城市土壤流失,增加了城市沿河风景的观赏度,护岸立面及顶部均可种植绿色植物,生态预制结构可提前制作,安装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预制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预制结构侧视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预制结构正视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预制结构后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预制结构底部示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预制结构俯视图。
[0022]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预埋可旋混凝土扣示意图。
[0023]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后混凝土扣正视图示意图。
[0024]图10预制结构上通孔详图。
[0025]图中:1、回填土;2、C15埋石砼挡墙;3、块石护脚;4、生态预制结构;41、细格网;42、混合填料;43、种植壤土;44、预制结构框架;45、通孔;46、预制件后侧混凝土扣插孔;47、预制件底部混凝土扣插孔;5、预埋可旋混凝土扣;51、混凝土扣;52、预埋钢筋;6、河滩;7、河岸。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10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兼具景观性的埋石混凝土挡墙护岸,包括后方开挖后的回填土方1、C15埋石砼挡墙2、块石护脚3、预埋可旋混凝土扣5以及生态预制结构4。生态预制结构包括预制结构框架、细格网41、混合填料42、种植壤土43、通孔45、预制件后侧及底部混凝土扣插孔。
[0028]C15埋石砼挡墙2的内侧设有回填压实土方,河道侧设有块石护脚3,两者均为保证C15埋石砼挡墙的稳定性,其中,护脚用于防止C15埋石砼挡墙基础位置河床土壤因河水冲刷作用流失,C15埋石砼挡墙上侧、靠河道一侧设有生态预制结构4。生态预制结构4通过预埋可旋混凝土扣及预制件后侧及底部混凝土扣插孔固定,预埋可旋混凝土扣固定方式为旋转固定,固定时,需在填料回填之前。
[0029]预制结构框架内以细格网41为界,分别填充混合填料及种植壤土,细格网为正方形,尺寸大小为1mm~2mm。
[0030]混合填料为碎石、种植土及草籽,碎石大小为10

20mm,草籽可为适用于所在城市生长的生命力较为顽强的草籽,种植土为护岸所在地种植土,混合填料区及种植壤土区回填时需同步,以防止种植壤土粒径较小,大幅往混合填料处倾落。
[0031]生态预制结构俯看为正方形,如图7,侧视、正视为长方形,如图3、4,侧视长度为河道常水位至河岸之间的距离。预制结构框架正面侧(河道侧)有圆形通孔,直径可优选为15mm,是植物生长的通道,通孔如图4整齐排列,通孔方阵按实际需求布置,可从河岸至常水
位满铺也可间隔一段规律布置方阵;通孔有十字交叉细铁丝,生态预制结构预制时预埋进行制作,可有效防止填料流失,如图10;生态预制结构顶部可种植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如大花美人蕉等,侧边种植生长力旺盛且可观赏性高的草类植物;
[0032]本专利技术的中小河流的生态护岸模块的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0033]第一步:根据护岸所在地需求,设计埋石混凝土挡墙护岸,包括开挖线、回填土、混凝土挡墙护岸C15埋石砼挡墙结构、生态预制结构及块石护脚、种植植物类型、混合填料等部分;
[0034]第二歩:根据设计好的生态预制结构,向厂商预定生态预制结构;
[0035]第三步:施工,先按照开挖线开挖土方,浇筑C15埋石砼挡墙结构,注意预埋可旋混凝土扣,待主体结构养护完成,回填C15埋石砼挡墙结构后方土方及坡脚处块石护脚,并压实,达到施工标准;
[0036]第四歩:安装生态预制结构,填入填料,养护及种植相应植物。
[0037]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0038]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兼具景观性的埋石混凝土挡墙护岸,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设置在河道两侧的埋石砼挡墙,在埋石砼挡墙河道侧设有块石护脚,所述埋石砼挡墙上部靠河道一侧设有生态预制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兼具景观性的埋石混凝土挡墙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预制结构包括预制结构框架;在预制结构框架内设置有平行于埋石砼挡墙的细格网;所述的细格网将预制结构框架分成前后两个腔;其中,前腔靠近河道设置,前腔外侧壁上设置若干种植用通孔;前腔内填充混合填料;后腔内填充种植壤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城市河道的兼具景观性的埋石混凝土挡墙护岸,其特征在于,在对应生态预制结构埋石砼挡墙内预制有若干钢筋;在钢筋露出端旋转设置有长方形扣件;在所述的预制结构框架上对应每个长方形扣件设置有与长方形扣件相适配的长方形扣孔;安装时,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晓昕崔倩倩程玉洁朱红生何宇虹王雯雯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