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封装结构的晶圆发热片及包含其的电子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34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烟发热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封装结构的晶圆发热片及包含其的电子烟,包括发热片本体,所述发热片本体由单晶硅加工形成,所述发热片本体开设有多孔渗透区;输油元件,所述输油元件贴合于发热片本体,所述输油元件包括储油棉和导油座,所述储油棉贴合于发热片本体;封装膜,所述封装膜将发热片本体除多孔渗透区以外的面封装;发热线路,所述发热线路印刷于发热片本体的多孔渗透区;本发明专利技术由单晶硅加工形成的多孔渗透区,并设置封装膜将多孔渗透区以外的结构进行封装,结构封装效果好,结构稳定。结构稳定。结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封装结构的晶圆发热片及包含其的电子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烟发热片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封装结构的晶圆发热片及包含其的电子烟。

技术介绍

[0002]电子烟主要用于戒和替代香烟,它可以模拟香烟的味道,但抽电子烟时却不会释放对人体有害的焦油、尼古丁和二手烟雾,它能提高尼古丁替代疗法的戒烟成功率,因此,电子烟在推出不久便受到市场的追捧和国家的重视。电子雾化香烟,其原理为发烟剂在雾化系统的电加热元件上受热气化成高温蒸汽并向开口端喷出,喷出后的蒸汽在大气中膨胀冷凝成烟状的微小液滴,从而形成类似传统卷烟的烟雾。
[0003]传统的电子烟结构一般包括主机和烟弹,主机用于供电和控制连接烟弹,烟弹内设置烟油和雾化结构,主机控制雾化结构对烟油加热实现烟油的雾化,在电子烟对烟油加热雾化时需要使用到发热组件用于对烟油加热,现有的雾化结构一般都是采用的陶瓷雾化或棉芯雾化,陶瓷雾化和棉芯雾化使用寿命短,发热均匀性差,影响吸食口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由单晶硅加工形成的多孔渗透区,并设置封装膜将多孔渗透区以外的结构进行封装,结构封装效果好,结构稳定的带封装结构的晶圆发热片及包含其的电子烟。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封装结构的晶圆发热片,包括发热片本体,所述发热片本体由单晶硅加工形成,所述发热片本体开设有多孔渗透区;输油元件,所述输油元件贴合于发热片本体,所述输油元件包括储油棉和导油座,所述储油棉贴合于发热片本体;封装膜,所述封装膜将发热片本体除多孔渗透区以外的面封装;发热线路,所述发热线路印刷于发热片本体的多孔渗透区。
[000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发热片本体的外沿设有紧固部,所述紧固部开设有至少一条的紧固槽,所述紧固部套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外沿设有密封外唇。
[000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发热片本体的厚度尺寸为0.15mm~5.0mm。
[000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多孔渗透区均布有微孔,所述微孔通过蚀刻或光刻成型于多孔渗透区。
[000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微孔呈规则或不规则布置,所述微孔的孔径尺寸为80微米~1600微米,所述微孔的形状为矩形、圆形、椭圆型或三角形。
[00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储油棉为耐高温储油棉,所述储油棉包括多孔棉布层、过滤层、纳米纤维吸油层和纳米纤维容油层;所述纳米纤维容油层为不同顺序的排布和组合,所述纳米纤维容油层或纳米纤维吸油层贴合于发热片本体;所述多孔棉布层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致密孔隙,所述多孔棉布层具有一定的收缩性,可以在表面形成褶皱,所述纳米纤维吸油层嵌入多孔棉布层每一个褶皱中。
[00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多孔棉布层包括第一棉布层和第二棉布层,所述过滤层包括第一过滤膜层和第二过滤膜层,所述第一过滤膜层和第二过滤膜层的孔隙率为50%~60%,孔径大小为1~10μm。
[00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导油座为导油膜,所述导油膜贴合于储油棉,所述导油膜开设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连通至储油棉。
[001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发热线路设有接电触点,所述接电触点设有接电片,所述接电片用于接电。
[001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发热线路设有接电触点,所述接电触点为连接极柱或接电引脚,所述接电触点焊接于发热线路。
[0015]一种电子烟,包括所述的带封装结构的晶圆发热片。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相比传统的电子烟发热片,本专利技术由单晶硅加工形成的多孔渗透区,并设置封装膜将多孔渗透区以外的结构进行封装,结构封装效果好,结构稳定,安装方便,防漏液效果好;另外,采用了单晶硅片加工成型的发热片本体,并在发热片本体上通过蚀刻或光刻等工艺形成多孔渗透区,用于电子烟的烟油渗透,将烟油渗透到发热线路,经过电极接触点接触发热线路进行发热,从而使得烟油产生雾化气体,对比雾化棉芯和陶瓷发热体雾化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发热雾化更加均匀可靠,也保证了电子烟吸食的口感。具体是,设置了发热片本体,所述发热片本体由单晶硅加工形成,所述发热片本体开设有多孔渗透区;输油元件,所述输油元件贴合于发热片本体,所述输油元件包括储油棉和导油座,所述储油棉贴合于发热片本体;封装膜,所述封装膜将发热片本体除多孔渗透区以外的面封装;发热线路,所述发热线路印刷于发热片本体的多孔渗透区。通过发热线路配合结构进行发热,结构发热稳定,对烟油雾化均匀,并通过封装膜实现对发热片的结构进行封装,预防漏液。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带封装结构的晶圆发热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基于带封装结构的晶圆发热片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基于带封装结构的晶圆发热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发热片本体1、紧固部11、紧固槽12、密封件13、多孔渗透区2、输油元件3、储油棉31、多孔棉布层311、第一棉布层311a、第二棉布层311b、过滤层312、第一过滤膜层312a、第二过滤膜层312b、纳米纤维吸油层313、纳米纤维容油层314、导油座32、导油槽321、封装膜4、发热线路5、接电触点5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5]如图1~图3所示,一种带封装结构的晶圆发热片,包括发热片本体1,所述发热片本体1由单晶硅加工形成,所述发热片本体1开设有多孔渗透区2;输油元件3,所述输油元件3贴合于发热片本体1,所述输油元件3包括储油棉31和导油座32,所述储油棉31贴合于发热片本体1;封装膜4,所述封装膜4将发热片本体1除多孔渗透区2以外的面封装;发热线路5,所述发热线路5印刷于发热片本体1的多孔渗透区2。
[0026]发热片本体1的外沿设有紧固部11,所述紧固部11开设有至少一条的紧固槽12,所述紧固部11套设有密封件13,所述密封件13的外沿设有密封外唇,通过密封件13用于发热片本体1的外沿进行密封安装,预防结构在电子烟上使用时出现漏液现象。
[0027]发热片本体1的厚度尺寸为0.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封装结构的晶圆发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片本体,所述发热片本体由单晶硅加工形成,所述发热片本体开设有多孔渗透区;输油元件,所述输油元件贴合于发热片本体,所述输油元件包括储油棉和导油座,所述储油棉贴合于发热片本体;封装膜,所述封装膜将发热片本体除多孔渗透区以外的面封装;发热线路,所述发热线路印刷于发热片本体的多孔渗透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封装结构的晶圆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本体的外沿设有紧固部,所述紧固部开设有至少一条的紧固槽,所述紧固部套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外沿设有密封外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封装结构的晶圆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本体的厚度尺寸为0.15mm~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封装结构的晶圆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渗透区均布有微孔,所述微孔通过蚀刻或光刻成型于多孔渗透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封装结构的晶圆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呈规则或不规则布置,所述微孔的孔径尺寸为80微米~1600微米,所述微孔的形状为矩形、圆形、椭圆型或三角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封装结构的晶圆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棉为耐高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克莱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