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渣高速离心出渣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7339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餐渣高速离心出渣分离装置,包括有分离箱,所述的分离箱设有入料口、排液口和排渣口,在分离箱内设有锥形隔渣网、出渣槽和拨渣器,所述锥形隔渣网倒置在分离箱内,由外置在分离箱底部的驱动器驱动转动,所述锥形隔渣网上端为圆形开口,该圆形开口由锥形隔渣网内至外平滑过渡;所述出渣槽环形分布在锥形隔渣网的圆形开口边缘对应位置处,该出渣槽的槽口位于圆形开口边缘位置下方,所述出渣槽设有一出渣口,该出渣口与分离箱的排渣口位置相对应;所述拨渣器为设在出渣槽上的一块或多块拨料板,该拨料板沿出渣槽转动,形成拨动出渣槽内餐渣的固体物质由出渣口向排渣口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有效提高厨余垃圾的渣水分离效果,渣含水率低,且容易实现自动化处理,适用于大量厨余垃圾的处理。大量厨余垃圾的处理。大量厨余垃圾的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餐渣高速离心出渣分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厨余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厨余固液分离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厨余固液分离装置有挤压式、网隔拨动分离式、离心力分离式等等,其中离心力分离式是通过高速旋转,利用离心力甩动进行分离,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厨余垃圾固液分离装置(申请号201710756764.7)”,其技术的厨余固液分离的固体(即餐渣)停留在设备内,使用后需要进行拆除将固体取出,只适用于家庭的少量厨余垃圾处理,不适应处理量大的餐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厨余固液分离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餐渣高速离心出渣分离装置。
[0004]餐渣高速离心出渣分离装置,包括有分离箱,所述的分离箱设有入料口、排液口和排渣口,在分离箱内设有锥形隔渣网、出渣槽和拨渣器,所述锥形隔渣网倒置在分离箱内,由外置在分离箱底部的驱动器驱动转动,所述锥形隔渣网上端为圆形开口,该圆形开口由锥形隔渣网内至外平滑过渡,使锥形隔渣网在驱动器驱动转动下甩动餐渣,餐渣中的液体物质穿过锥形隔渣网进入分离箱,餐渣中的固体物质在锥形隔渣网上,沿着锥形隔渣网向圆形开口排出,落入出渣槽,形成餐渣的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分离;所述出渣槽环形分布在锥形隔渣网的圆形开口边缘对应位置处,该出渣槽的槽口位于圆形开口边缘位置下方,所述出渣槽设有一出渣口,该出渣口与分离箱的排渣口位置相对应;所述拨渣器为设在出渣槽上的一块或多块拨料板,该拨料板沿出渣槽转动,形成拨动出渣槽内餐渣的固体物质由出渣口向排渣口排出。
[0005]进一步的,所述圆形开口边缘过渡延伸至出渣槽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圆形开口设有向外弯折的折角边缘,该圆形开口通过折角边缘过渡延伸至出渣槽的槽口处。
[0007]进一步的,所述出渣槽为U型槽、半圆形或V型。
[0008]进一步的,所述拨料板为U型槽、半圆形或V型。
[0009]进一步的,所述锥形隔渣网上设有加强筋。
[0010]进一步的,所述拨渣器安装在锥形隔渣网的圆形开口边缘上,随锥形隔渣网转动而转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拨渣器通过一环形安装件安装在出渣槽对应位置的分离箱上,并由设在分离箱上的驱动器驱动环形安装件带动拨渣器沿着出渣槽上转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锥形隔渣网上设有稳定器,该稳定器包括有支撑件和受力件,该支撑件为设在锥形隔渣网上的环形部件,所述受力件为设在分离箱内侧或/和出渣槽上的环形承导件,所述的锥形隔渣网转动时,支撑件与受力件形成转动配合,所述支撑件和受力件
形成锥形隔渣网与分离箱内侧或/和出渣槽之间的转动支承体。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分离箱内设有冲洗喷头。
[0014]进一步的,所述锥形隔渣网上设有一层细网。
[0015]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箱上设有带盖的开口。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锥形隔渣网高速旋转,将厨余的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快速分离,其固体物质(即餐渣)通过锥形隔渣网向上送出排出,因此,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有效提高厨余垃圾的渣水分离效果,渣含水率低,且容易实现自动化处理,适用于大量厨余垃圾的处理。
[0018]2、本专利技术的锥形隔渣网上设有稳定器,该稳定器作为锥形隔渣网与分离箱之间的受力转动支撑体,使锥形隔渣网通过稳定器在分离箱内高速转动时,更加平稳,有效的减低晃动和减少噪音。
[0019]2、本专利技术设有出渣槽,出渣槽上设有一拨渣器,由此,有效的提高出渣效果,更好的避免出现堵塞现象。
[0020]3、本专利技术的分离箱内设有冲洗喷头,使用时,可实现自动清洗功能,保持厨余垃圾的固液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参照图1所示的餐渣高速离心出渣分离装置,包括有分离箱1,所述的分离箱1设有入料口11、排液口12和排渣口13,在分离箱1内设有锥形隔渣网22、出渣槽14和拨渣器23,所述锥形隔渣网22倒置在分离箱1内,由外置在分离箱1底部的驱动器21驱动转动,所述锥形隔渣网22上端为圆形开口221,该圆形开口221由锥形隔渣网22内至外平滑过渡,使锥形隔渣网22在驱动器21驱动转动下甩动餐渣,餐渣中的液体物质穿过锥形隔渣网22进入分离箱1,餐渣中的固体物质在锥形隔渣网22上,沿着锥形隔渣网22向圆形开口221排出,从圆形开口221边缘落入出渣槽14,形成餐渣的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分离;所述出渣槽14环形分布在锥形隔渣网22的圆形开口221边缘对应位置处,该出渣槽14的槽口位于圆形开口221边缘位置下方,所述出渣槽14设有一出渣口141,该出渣口141与分离箱1的排渣口13位置相对应;所述拨渣器23为设在出渣槽14上的一块或多块拨料板231,该拨料板231沿出渣槽14转动,形成拨动出渣槽14内餐渣的固体物质由出渣口141向排渣口13排出。
[0027]实施例中,所述分离箱1上设有带盖15的开口。所述驱动器21为设在分离箱1底部的电机,该电机的转轴211穿入分离箱1内与锥形隔渣网22相接。所述圆形开口221边缘过渡延伸至出渣槽14上。具体的,所述圆形开口221设有向外弯折的折角边缘222,该圆形开口221通过折角边缘222过渡延伸至出渣槽14的槽口处,即所述折角边缘222延伸至出渣槽14
的槽口侧边位置,使锥形隔渣网22甩动餐渣时,由离心力的作用,将餐渣沿锥形隔渣网22向圆形开口221边缘甩动,排向出渣槽14,餐渣的固体物质在圆形开口221上沿折角边缘222落入出渣槽14内。
[0028]所述出渣槽14为U型槽、半圆形或V型。所述拨料板231为U型槽、半圆形或V型,该拨料板231用于拨动出渣槽14上厨余固定物质向出渣口141排出,最后落入排渣口13后排出。安装时,所述拨渣器23安装在锥形隔渣网22的圆形开口221边缘上,该随锥形隔渣网22转动而转动。
[0029]所述的分离箱1内设有冲洗喷头4,该冲洗喷头4在餐渣高速离心出渣分离装置使用后,通过高压喷水对锥形隔渣网22进行冲洗,使锥形隔渣网22长期保持良好的隔渣出渣功能。
[0030]所述锥形隔渣网22为采用不锈钢片材制成的锥形结构体,该锥形隔渣网22的锥面与锥形隔渣网22转动方向平面的角度(如图1的标记a所示)约为35

75
°
,并在不锈钢片材上布满通孔,形成类似于滤网。该驱动器21(即电机)为可自动调节转速500

1000/分钟,该转速根据锥形隔渣网22的角度而设定,角度越大转速就越高,出水率也越高,三者关系成正比状态。
[0031]本专利技术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餐渣高速离心出渣分离装置,包括有分离箱(1),其特征是:所述的分离箱(1)设有入料口(11)、排液口(12)和排渣口(13),在分离箱(1)内设有锥形隔渣网(22)、出渣槽(14)和拨渣器(23),所述锥形隔渣网(22)倒置在分离箱(1)内,由外置在分离箱(1)底部的驱动器(21)驱动转动,所述锥形隔渣网(22)上端为圆形开口(221),该圆形开口(221)由锥形隔渣网(22)内至外平滑过渡,使锥形隔渣网(22)在驱动器(21)驱动转动下甩动餐渣,餐渣中的液体物质穿过锥形隔渣网(22)进入分离箱(1),餐渣中的固体物质在锥形隔渣网(22)上,沿着锥形隔渣网(22)向圆形开口(221)排出,落入出渣槽(14),形成餐渣的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分离;所述出渣槽(14)环形分布在锥形隔渣网(22)的圆形开口(221)边缘对应位置处,该出渣槽(14)的槽口位于圆形开口(221)边缘位置下方,所述出渣槽(14)设有一出渣口(141),该出渣口(141)与分离箱(1)的排渣口(13)位置相对应;所述拨渣器(23)为设在出渣槽(14)上的一块或多块拨料板(231),该拨料板(231)沿出渣槽(14)转动,形成拨动出渣槽(14)内餐渣的固体物质由出渣口(141)向排渣口(13)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渣高速离心出渣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圆形开口(221)设有向外弯折的折角边缘(222),该圆形开口(221)通过折角边缘(222)过渡延伸至出渣槽(14)的槽口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餐渣高速离心出渣分离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继蓬胡运昆郝润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朗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