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阻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729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道阻塞装置。一种气道阻塞装置,包括一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内部中空,内部从近端向远端具有气流通道;一单向阻塞结构,位于支撑结构内部,具有气体单向流通功能,允许来自支撑结构远端的气体从支撑结构内部排出支撑结构近端,阻止来自支撑结构近端的气体从支撑结构内部进入支撑结构远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支撑结构固定在气管的预设位置,在单向阻塞结构的作用下,避免外部气体进入肿胀的肺部,并允许肺部残余的气体排出体外,实现减缓甚至解决COPD的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道阻塞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气道阻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
[0003]COPD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统计预测,2020年COPD将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14)。在我国COPD已成为第3大常见慢性病,患者人数接近1亿人次(Lozano et al.,2010),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组织全国9家大型综合医院在我国7个地区对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发现,COPD发病率已高达8.3%(Zhong et al.,2007)。统计数据显示,以COPD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占我国城镇居民疾病死亡率第4位,而我国COPD的总死亡人数已占到全球COPD总死亡人数的31.1%。COPD的显著特征和核心表现是持续性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阻塞,并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通常呈进行性发展(GOLD Executive Committee,2015;Vogelmeieretal.,2017),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及运动能力。同时,COPD短期内难以根除,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其生存质量。
[0004]总之,COPD由于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目前市面上并没有有效解决COPD的药物或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有效解决COPD的器械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道阻塞装置。
[0006]一种气道阻塞装置,包括一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内部中空,近端和远端端面均具有与外部联通的气流通道;
[0007]一单向阻塞结构,位于所述支撑结构内部,具有气体单向流通功能,允许来自所述支撑结构远端的气体从所述支撑结构内部排出所述支撑结构近端,阻止来自所述支撑结构近端的气体从所述支撑结构内部进入所述支撑结构远端。
[0008]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将气道阻塞装置置入预设位置,如气管内部,在单向阻塞结构的作用下,避免外部气体进入肿胀的肺部,并允许肺部残余的气体排出体外,以期减缓COPD问题。
[0009]所述单向阻塞结构优选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近端内部;
[0010]所述支撑结构近端的横截面直径不小于所述支撑结构的其他部分的横截面直径。
[0011]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0012]一第一支撑部,内部中空,近端和远端端面为敞开结构,内置有所述单向阻塞结构;
[0013]一第二支撑部,内部中空,近端和远端端面为敞开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对称连接,近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远端联通。
[0014]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采用圆锥体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点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点相互连接并联通。
[0015]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底面直径均为1mm~30mm。
[0016]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为通过切割或焊接的方式制成的网格状结构。
[0017]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采用可收缩的自膨胀材质,优选为镍钛合金材质。
[0018]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膜,所述第一密封膜通过缝合、粘结或锚定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
[0019]所述第一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一密封膜与所述单向阻塞结构固定连接。
[0020]至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近端还设有一裙边,所述裙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裙边的另一端越过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近端并翻折后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外侧壁上。
[0021]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内侧壁或外侧壁上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第二密封膜,所述第二密封膜通过缝合、粘结或锚定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
[0022]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厚度均为0.01mm~1mm,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材质为均PET、聚氨酯、PTFE、e

PTPE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3]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
[0024]一连接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由所述连接管将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并联通。
[0025]所述连接管的直径为0.1mm~0.5mm,所述连接管的高度为1mm~15mm。
[0026]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
[0027]若干显影件,至少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的远端。
[0028]所述显影件为采用合金材质,所述合金材质为铂、铱或钽。
[0029]所述单向阻塞结构采用一瓣膜体,所述瓣膜体包括若干片瓣叶,若干片所述瓣叶依次连接形成外圆周为圆环结构的所述瓣膜体,所述瓣膜体与所述支撑结构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瓣膜体的中部可单向开合。
[0030]每片所述瓣叶均包括:
[0031]一瓣叶尾部,外侧为突出结构,所述突出结构的外侧边缘与所述支撑结构的内侧壁连接;
[0032]一密封条,弯折结构,外侧连接所述瓣叶尾部的内侧,内侧所在的侧面与所述瓣叶尾部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密封条的另两个对侧面分别设置有固定端,所述固定端翻折并包裹有夹片后形成固定件;
[0033]相邻两个所述瓣叶通过所述固定件依次连接形成所述瓣膜体,相邻两个所述瓣叶中的密封条内侧面端部接触以实现所述瓣膜体的中部可单向开合。
[0034]所述瓣叶尾部外侧边缘设置有缝合覆膜或瓣叶密封膜,以提高瓣叶的强度,防止被撕拉。
[0035]所述瓣叶的厚度为0.05mm

0.1mm,所述瓣叶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牛心包、猪心包或猪心瓣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0036]所述气道阻塞装置还包括:
[0037]若干锚定件,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外侧壁上,由所述锚定件将所述支撑结构与气管壁固定连接。
[0038]所述锚定件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0039]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气道阻塞装置,通过支撑结构固定在气管的预设位置,在单向阻塞结构的作用下,避免外部气体进入肿胀的肺部,并允许肺部残余的气体排出体外,实现减缓甚至解决COPD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4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4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4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俯视图;
[0043]图4为本专利技术单向阻塞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44]图5为本专利技术单片瓣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45]图6为本专利技术夹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46]图7为本专利技术夹片和瓣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47]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道阻塞装置,包括一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内部中空,近端和远端端面均具有与外部联通的气流通道;一单向阻塞结构,位于所述支撑结构内部,具有气体单向流通功能,允许来自所述支撑结构远端的气体从所述支撑结构内部排出所述支撑结构近端,阻止来自所述支撑结构近端的气体从所述支撑结构内部进入所述支撑结构远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阻塞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近端内部;所述支撑结构近端的横截面直径不小于所述支撑结构的其他部分的横截面直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一第一支撑部,内部中空,近端和远端端面为敞开结构,内置有所述单向阻塞结构;一第二支撑部,内部中空,近端和远端端面为敞开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对称连接,近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远端联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道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采用圆锥体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点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点相互连接并联通;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底面直径均为1mm~30mm;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为通过切割或焊接的方式制成的网格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采用可收缩的自膨胀材质。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道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膜,所述第一密封膜通过缝合、粘结或锚定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一密封膜与所述单向阻塞结构固定连接;至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近端还设有一裙边,所述裙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裙边的另一端越过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近端并翻折后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内侧壁或外侧壁上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梅慧元苹平梁玉晨
申请(专利权)人:启晨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