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及其气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22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及其气道,包括至少一组进排气管,每组进排气管均包括第一进气支管、第二进气支管和排气支管,三者分别用于与发动机缸体的缸套相连,其中,第一进气支管的第一进气出口和排气支管的排气入口至少部分对准,第二进气支管的第二进气出口设于第一进气出口和排气入口之间连线的侧部。利用第一进气支管和第二进气支管共同向缸体内供应新鲜气体,提升了充气效率;第二进气出口设于第一进气出口和排气入口之间连线的侧部,相当于增加了横向进气,提升了扫气效果,增加了缸体内气流的运动强度;第一进气支管的第一进气出口和排气支管的排气入口至少部分对准,进一步提高了缸体内气流的运动强度。运动强度。运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及其气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气道。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气道的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包括缸体、活塞、燃烧室、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工作时,通过进气管道向燃烧室输入新鲜空气,新鲜空气和燃油在燃烧室充分混合后形成可燃混合气,依靠活塞压燃可燃混合气,使可燃混合气膨胀推动活塞运动做功;燃烧后的废气则通过排气管道排出。
[0003]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属于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气道,其具体结构对每循环进入气缸的新鲜气体量、缸体内的气流运动强度以及燃烧后的废气扫除量(也即扫气量)等具有重要影响,也即,气道对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进、排气起到重要作用。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气道通常为单进单排气,使得充气效率差,缸内气流的运动强度低,扫气效果差。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气道,以提升充气效率,缸体内的气流强度以及扫气效果,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气道,其充气效率高,使得缸体内的气流强度大,扫气效果好。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气道的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其充气效率高,缸体内的气流强度大,扫气效果好。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气道,包括至少一组进排气管,每组所述进排气管均包括第一进气支管、第二进气支管和排气支管,三者分别用于与发动机缸体的缸套相连,其中,所述第一进气支管的第一进气出口和所述排气支管的排气入口至少部分对准,所述第二进气支管的第二进气出口设于所述第一进气出口和所述排气入口之间连线的侧部。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出口的切线与所述缸套的轴线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且所述第一进气出口的出气方向朝向所述缸套的缸盖所在方向倾斜。
[0011]优选地,所述排气入口包括第一入口部和第二入口部,所述第一入口部的轴线与所述缸套的轴线之间具有第二预设夹角,所述第二入口部的轴线与所述缸套的轴线之间具有第三预设夹角,所述第一入口部比所述第二入口部靠近所述缸套的缸盖,所述第二预设夹角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夹角;所述排气入口的入气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缸套的缸盖所在的方向倾斜。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支管包括沿其轴线方向高低起伏的波浪结构。
[0013]优选地,还包括与每组所述进排气管一一对应的稳压气道,每组所述进排气管的所有所述第一进气支管和所有所述第二进气支管均与对应的所述稳压气道相连通。
[0014]优选地,还包括:
[0015]与所述稳压气道一一对应相连的进气歧管支管;
[0016]与所有所述进气歧管支管均相连的进气歧管稳压腔,其设有气道入口。
[0017]优选地,所述进气歧管稳压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气道入口设于所述第一侧,所述进气歧管稳压腔的横截面的面积自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逐渐增大。
[0018]优选地,靠近所述气道入口的所述进气歧管支管与所述进气歧管稳压腔连接处的圆角半径小于远离所述气道入口的所述进气歧管支管与所述进气歧管稳压腔连接处的圆角半径。
[0019]优选地,每组所述进排气管的所述排气支管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同组的所有所述排气支管远离所述排气入口的一端汇聚成一个排气口。
[0020]一种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气道。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气道,第一进气支管的第一进气出口和排气支管的排气入口至少部分对准,提高了缸体内气流的运动强度。另外,第二进气支管的第二进气出口设于第一进气出口和排气入口之间连线的侧部,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利用第一进气支管和第二进气支管共同向缸体内供应新鲜气体,提升了充气效率;而且,由于第二进气支管的第二进气出口设于第一进气出口和排气入口之间连线的侧部,相当于增加了横向进气,提升了扫气效果,进一步增加了缸体内气流的运动强度。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包括上述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气道,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进气歧管稳压腔和进气歧管支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进气歧管支管与稳压气道连接后气道整体的主视图;
[0027]图4为图3所示气道的侧视图;
[0028]图5为图3所示气道的俯视图;
[0029]图6为图3所示气道的后视图;
[0030]图7为发动机的缸套的主视图;
[0031]图8为缸套的第一视角的剖视图;
[0032]图9为缸套的第二视角的剖视图。
[0033]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34]1为第一进气支管、11为波浪结构、2为第二进气支管、3为排气支管、31为排气口、4为缸套、41为第一进气入口、42为第二进气入口、43为排气出口、5为稳压气道、6为进气歧管支管、7为进气歧管稳压腔、71为气道入口、72为避让坑、8为圆角、α为第一预设夹角、β为第二预设夹角、γ为第三预设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气道,其充气效率高,使得缸体内的气流强度大,扫气效果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气道的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其充气效率高,缸体内的气流强度大,扫气效果好。
[0037]请参考图1

图9,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气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进气歧管稳压腔和进气歧管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进气歧管支管与稳压气道连接后气道整体的主视图;
[0038]图4为图3所示气道的侧视图;图5为图3所示气道的俯视图;图6为图3所示气道的后视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进排气管,每组所述进排气管均包括第一进气支管(1)、第二进气支管(2)和排气支管(3),三者分别用于与发动机缸体的缸套(4)相连,其中,所述第一进气支管(1)的第一进气出口和所述排气支管(3)的排气入口至少部分对准,所述第二进气支管(2)的第二进气出口设于所述第一进气出口和所述排气入口之间连线的侧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出口的切线与所述缸套(4)的轴线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且所述第一进气出口的出气方向朝向所述缸套(4)的缸盖所在方向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入口包括第一入口部和第二入口部,所述第一入口部的轴线与所述缸套(4)的轴线之间具有第二预设夹角,所述第二入口部的轴线与所述缸套(4)的轴线之间具有第三预设夹角,所述第一入口部比所述第二入口部靠近所述缸套(4)的缸盖,所述第二预设夹角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夹角;所述排气入口的入气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缸套(4)的缸盖所在的方向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支管(1)包括沿其轴线方向高低起伏的波浪结构(11)。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压燃式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气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每组所述进排气管一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进潘钟键邹湘伏刘厚根李义杨晶杨斌
申请(专利权)人: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