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6788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通信基站以及若干通信设备,所述通信基站与任意一个通信设备通信连接,其他所述通信设备与所述任意一个通信设备通信连接;所述通信基站用于建立通信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所述通信设备用于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及方法,通过构建微基站,并通过其他通信设备与微基站进行通信,从而实现数据交互。将微基站运行数据与其他通信设备的交互数据分别存储至不同的安全隔离单元中,避免了用户访问微基站时,被网络攻击,保证了第二通信终端的安全。同时,对发送的信息进行加密,进一步地保证了第二通信终端的通信安全,避免了用户的私密信息泄露。息泄露。息泄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通信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同行业使 用的网络通信设备各不相同,人们通过大量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通信设备 以完成不同的通信目的。同时,通信设备的安全性也成为了一个需要考虑的问 题。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采用智能操作系统并且各种各样的应用不 断被开发和利用,难免会受到来自互联网的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和网络攻击,造 成业务的中断和用户私密信息的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 中通信不安全并且用户私密信息易泄露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通信基站以及若干通信设备,所述通信基站与任意一个通信设备通信连接,其 他所述通信设备与所述任意一个通信设备通信连接;
[0005]所述通信基站用于建立通信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所述通信设备用于 进行数据交互。
[0006]进一步地,所述通信设备包括信息构建模块、加密模块、信息读取模块、 解密模块、隔离模块、发送模块、接收模块以及位置模块;
[0007]所述隔离模块分别与信息构建模块、信息读取模块、加密模块、解密模块 和位置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加密模块与发送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解密模块与接 收模块电性连接;
[0008]所述信息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待发送信息,并将待发送信息传输至隔离模块;
[0009]所述隔离模块用于存储交互数据,并建立与通信基站之间的连接;
[0010]所述加密模块用于读取待发送信息,对待发送信息加密,并将加密后的待 发送信息传输至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加密后的待发送信息发送至目 标通信设备处;
[0011]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其他通信设备所发送的信息,并将已接收信息传输 至解密模块;所述解密模块用于对已接收信息解密,并将解密后的已接收信息 传输至隔离模块;
[0012]所述信息读取模块用于读取隔离模块中的已接收信息并可视化;所述位置 模块用于获取通信设备与通信基站之间的距离。
[0013]进一步地,所述隔离模块包括基站单元、第一安全隔离单元、第二安全隔 离单元以及控制单元;
[0014]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基站单元、第一安全隔离单元和第二安全隔离单元电 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分别与信息构建模块、加密模块、信息读取模块、解 密模块和位置模块电性连接;
[0015]所述基站单元用于建立与通信基站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一安全隔离单元用 于存储通信设备作为微基站的运行参数,所述第二安全隔离单元用于存储交互 数据,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通信设备进行工作。
[0016]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确定通信设备与通信基站之间的距离,选取最近的通信设备作为第一 通信设备,将其他通信设备作为第二通信设备;
[0018]S2、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通信基站之间的通信连接,构建微基站;
[0019]S3、通过第二通信设备与微基站进行通信连接,进行数据交互。
[00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确定通信设备与通信基站之间的距离的具体方法 为:
[0021]S1.1、通过通信基站向每个通信设备发送测试信息,所述测试信息包括信息 的发送功率;
[0022]S1.2、通过通信设备的接收测试信息,计算通信基站与通信设备之间的传输 损耗L为:
[0023]L=L1/L2[0024]其中,L1表示通信基站发出的测试信息的发送功率,L2表示通信设备接收 的测试信息的功率;
[0025]S1.3、根据传输损耗获取通信设备与通信基站之间的距离d,具体计算公式 为:
[0026][0027]其中,f表示信号频率,lg表示以10为底数的对数运算符。
[0028]进一步地,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 作模式为通信设备作为微基站运行的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通信设备作为 通信终端运行的模式;
[0029]所述步骤S2包括:
[0030]S2.1、根据第一安全隔离单中存储的微基站的运行参数,通过控制单元将第 一通信设备切换为第一工作模式;
[0031]S2.2、通过基站单元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通信基站之间的通信连接,构成微 基站。
[003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
[0033]S3.1、将第二通信设备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
[0034]S3.2、通过第二通信设备中的信息构建模块构建待发送信息;
[0035]S3.3、将待发送信息通过隔离模块传输至加密模块进行加密,并使用加密后 的信息构建请求数据包;
[0036]S3.4、通过第二通信设备中的发送模块将请求数据包传输至微基站;
[0037]S3.5、将请求数据包存储至微基站的第二安全隔离单元中,并判断第二通信 终端是否为微基站授权的通信终端,若是,则对请求数据包进行标记,并将标 记后的请求数据包发送至通信基站进行通信,否则将请求数据包拦截,并结束;
[0038]S3.6、通过微基站接收通信基站产生的响应数据包,并将响应数据包发送至 第二通信设备,所述响应数据包包括请求数据包中的标记;
[0039]S3.7、通过第二通信设备对响应数据包进行解密以及读取,完成数据交互。
[004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3中将待发送信息通过隔离模块传输至加密模块进 行加密包括:
[0041]S3.3.1、在加密模块中构建52个密钥,并设置计数器T=1;
[0042]S3.3.2、将待发送信息分为4个数据组,所述4个数据组包括X1、X2、X3 和X3;
[0043]S3.3.3、将第T个密钥与数据组X1相乘;
[0044]S3.3.4、令T的计数值加一,将第T个密钥与数据组X2相加;
[0045]S3.3.5、令T的计数值加一,将第T个密钥与数据组X3相加;
[0046]S3.3.6、令T的计数值加一,将第T个密钥与数据组X4相乘;
[0047]S3.3.7、将步骤S3.3.3与步骤S3.3.5的结果相异或;
[0048]S3.3.8、将步骤S3.3.4与步骤S3.3.6的结果相异或;
[0049]S3.3.9、令T的计数值加一,将步骤S3.3.7的结果与第T个密钥相乘;
[0050]S3.3.10、将步骤S3.3.8与步骤S3.3.9的结果相加;
[0051]S3.3.11、令T的计数值加一,将步骤S3.3.10的结果与第T个密钥相乘;
[0052]S3.3.12、将步骤S3.3.9与步骤S3.3.11的结果相加;
[0053]S3.3.13、将步骤S3.3.3与步骤S3.3.11的结果相异或;
[0054]S3.3.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基站(1)以及若干通信设备(2),所述通信基站(1)与任意一个通信设备(2)通信连接,其他所述通信设备(2)与所述任意一个通信设备(2)通信连接;所述通信基站(1)用于建立通信设备(2)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所述通信设备(2)用于进行数据交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2)包括信息构建模块、加密模块、信息读取模块、解密模块、隔离模块、发送模块、接收模块以及位置模块;所述隔离模块分别与信息构建模块、信息读取模块、加密模块、解密模块和位置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加密模块与发送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解密模块与接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信息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待发送信息,并将待发送信息传输至隔离模块;所述隔离模块用于存储交互数据,并建立与通信基站(1)之间的连接;所述加密模块用于读取待发送信息,对待发送信息加密,并将加密后的待发送信息传输至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加密后的待发送信息发送至目标通信设备处;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其他通信设备所发送的信息,并将已接收信息传输至解密模块;所述解密模块用于对已接收信息解密,并将解密后的已接收信息传输至隔离模块;所述信息读取模块用于读取隔离模块中的已接收信息并可视化;所述位置模块用于获取通信设备(2)与通信基站(1)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模块包括基站单元、第一安全隔离单元、第二安全隔离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基站单元、第一安全隔离单元和第二安全隔离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分别与信息构建模块、加密模块、信息读取模块、解密模块和位置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基站单元用于建立与通信基站(1)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一安全隔离单元用于存储通信设备(2)作为微基站的运行参数,所述第二安全隔离单元用于存储交互数据,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通信设备(2)进行工作。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3所述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通信设备(2)与通信基站(1)之间的距离,选取最近的通信设备(2)作为第一通信设备,将其他通信设备(2)作为第二通信设备;S2、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通信基站(1)之间的通信连接,构建微基站;S3、通过第二通信设备与微基站进行通信连接,进行数据交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确定通信设备(2)与通信基站(1)之间的距离的具体方法为:S1.1、通过通信基站(1)向每个通信设备(2)发送测试信息,所述测试信息包括信息的发送功率;S1.2、通过通信设备(2)的接收测试信息,计算通信基站(1)与通信设备(2)之间的传输损耗L为:L=L1/L2其中,L1表示通信基站(1)发出的测试信息的发送功率,L2表示通信设备(2)接收的测试信息的功率;
S1.3、根据传输损耗获取通信设备(2)与通信基站(1)之间的距离d,具体计算公式为:其中,f表示信号频率,lg表示以10为底数的对数运算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2)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通信设备(2)作为微基站运行的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通信设备(2)作为通信终端运行的模式;所述步骤S2包括:S2.1、根据第一安全隔离单中存储的微基站的运行参数,通过控制单元将第一通信设备切换为第一工作模式;S2.2、通过基站单元建立第一通信设备与通信基站(1)之间的通信连接,构成微基站。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S3.1、将第二通信设备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S3.2、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岳平贾超王永阁盛银石莹
申请(专利权)人:曙光星云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