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冷链物流运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664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1:1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冷链物流运营系统,包括:分拣单元,其用于对物品进行分类;打包喷码单元,其用于对分类后的物品进行打包喷码;转运单元,其包含若干物流平板车,且各个物流平板车分布于冷藏物中转场内,并在物流平板车上安装车载传感器单元,该车载传感器单元包含传感器子单元、用于磁吸式连接两组物流平板车的电磁发生器以及用于连接定位两组物流平板车的红外传感器;其技术要点为,在中转场内设计若干物流平板车,并在该平板车的基础上拓展增加电磁发生器和红外传感器,利用红外定位技术可使所需组装的物流平板车进行连接,并在电磁发生器的作用下连接稳固,通过组合的方式应对部分较大的物品。式应对部分较大的物品。式应对部分较大的物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智能冷链物流运营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冷链物流
,具体是一种新型智能冷链物流运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常温状态下,冷链商品、鲜活食品、冷藏药品等需冷藏的货品贮存期不长,容易腐烂变质,保存不当导致的损耗率在10%以上,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冷链物流承担冷藏、冷冻货物的运输和配送,需要对车厢内的实时温度进行测量和远程传递,及时控制车厢的温度。而且零担物流面对的是不同客户的货物,不同的货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0003]现如今对于所需冷藏物的转运需要借助到冷藏车,而后送入中转站进行人工分类,最终才能完成对大量的物品进行冷藏和运输处理;在具体使用时则会出现如下技术问题:
[0004]一是,在进行中转站内分类时借助到物流车只能针对部分规格较小的物品,若是物品较大则需要借助到其它规格较大的物流车或是直接进行人工处理,费时费力;二是,若是发生部分单个物品混入到不同的分类区域中时,需要依靠人工或是通过视频进行寻找,跟踪不便,容易影响后续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智能冷链物流运营系统,解决现有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一种新型智能冷链物流运营系统,包括:
[0010]分拣单元,其用于对物品进行分类;
[0011]打包喷码单元,其用于对分类后的物品进行打包喷码;
[0012]转运单元,其包含若干物流平板车,且各个物流平板车分布于冷藏物中转场内,并在物流平板车上安装车载传感器单元,该车载传感器单元包含传感器子单元、用于磁吸式连接两组物流平板车的电磁发生器以及用于连接定位两组物流平板车的红外传感器;
[0013]搬运单元,其用于对中转场内的物品进行搬运;
[0014]自动输送单元,其用于输送搬运后的物品;
[0015]跟踪单元,其用于对经过打包喷码单元后的物品进行视频追踪;以及中央服务器,其用于操控整个运营系统。
[0016]进一步的,所述分拣单元和打包喷码单元分别采用分拣机器人和打包机器人,在所述打包喷码单元中,打包机器人对分类后的物品进行打包,并在对应物品表面进行喷码,形成的条码为对应类别物品的身份。
[0017]进一步的,所述物流平板车上方翻转式安装有翻板,且翻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封
闭翻板一侧出口的隔板,并在物流平板车下方安装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整个物流平板车。
[0018]进一步的,所述物流平板车的一侧焊接有滑块,另一侧开设有与滑块配套的滑槽。
[0019]进一步的,所述红外传感器包含两组红外探头,其中一组红外探头嵌入式安装到滑块一端,另一组红外探头装配到滑槽内壁一端,并在该红外探头的背侧设置有用于控制电磁发生器开启的挤压式按钮。
[0020]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子单元包含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采用GPS。
[0021]进一步的,所述物流平板车表面嵌入式安装有无线接收器,所述中央服务器上安装有无线发送器,且无线发送器与对应的各个无线接收器无线连接。
[0022]进一步的,所述跟踪单元包含若干摄像头,且摄像头检测的区域包含但不限于打包喷码单元、中转场、搬运单元以及自动输送单元,各个摄像头用于检测各个物品上的条码以及各个物品所处的场景。
[0023]进一步的,所述搬运单元和自动输送单元分别采用搬运机器人和若干输送带,位于自动输送单元上的摄像头架设式装配到输送带带体上方。
[0024]进一步的,所述中央服务器内设有中央处理器。
[0025](三)有益效果
[0026]一是,本专利技术在中转场内设计若干物流平板车,并在该平板车的基础上拓展增加电磁发生器和红外传感器,利用红外定位技术可使所需组装的物流平板车进行连接,并在电磁发生器的作用下连接稳固,通过组合的方式应对部分较大的物品,解决了传统物流车无法应对较大物品的问题;
[0027]二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打包喷码单元,对每个物品进行针对性的身份编码,借助跟踪单元,对物品的运输过程进行全方位可视化管理,将视频信息和位置信息进行结合,可在部分物流车发生故障时及时定位,方便后续的进行人工介入,提供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安全。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运营系统流程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车载传感单元结构框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物流平板车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带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图3局部结构A的放大图。
[0033]附图标记:1、分拣单元;2、打包喷码单元;3、转运单元;4、中央服务器;5、搬运单元;6、自动输送单元;7、跟踪单元;71、摄像头;8、无线发送器;9、无线接收器;10、车载传感单元;101、红外传感器;102、电磁发生器;11、物流平板车;12、翻板;13、隔板;14、传感器子单元;141、温度传感器;142、湿度传感器;143、位置传感器;15、滑槽;16、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下文为了描述方便,所引用的“上”、“下”、“左”、“右”等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等方向一致,下文中的“第一”、“第二”等为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其他特殊含义。
[003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冷链物流运营系统,该系统的运作流程为:
[0036]S1、各类混合的物品进入到分拣单元1,其用于对物品进行分类;
[0037]S2、分类后的物品进入打包喷码单元2,其用于对分类后的物品进行打包喷码,采用打码技术,得到物品独有的身份证;
[0038]具体的,上述的分拣单元1和打包喷码单元2分别采用分拣机器人和打包机器人,在打包喷码单元2中,打包机器人对分类后的物品进行打包,并在对应物品表面进行喷码,形成的条码为对应类别物品的身份;
[0039]S3、打包打码后的物品进入到转运单元3,其包含若干物流平板车11,且各个物流平板车11分布于冷藏物中转场内,并在物流平板车11上安装车载传感器单元10,该车载传感器单元10包含传感器子单元14、用于磁吸式连接两组物流平板车11的电磁发生器102以及用于连接定位两组物流平板车的红外传感器101,经过各个物流平板车11进行分类转运;
[0040]S4、各个物流平板车11将对应的物品送入到对应的搬运口,各个搬运口可进行标注号码,方便进行区分而后进入到搬运单元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冷链物流运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拣单元(1),其用于对物品进行分类;打包喷码单元(2),其用于对分类后的物品进行打包喷码;转运单元(3),其包含若干物流平板车(11),且各个物流平板车(11)分布于冷藏物中转场内,并在物流平板车(11)上安装车载传感器单元(10),该车载传感器单元(10)包含传感器子单元(14)、用于磁吸式连接两组物流平板车(11)的电磁发生器(102)以及用于连接定位两组物流平板车的红外传感器(101);搬运单元(5),其用于对中转场内的物品进行搬运;自动输送单元(6),其用于输送搬运后的物品;跟踪单元(7),其用于对经过打包喷码单元(2)后的物品进行视频追踪;以及中央服务器(4),其用于操控整个运营系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冷链物流运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单元(1)和打包喷码单元(2)分别采用分拣机器人和打包机器人,在所述打包喷码单元(2)中,打包机器人对分类后的物品进行打包,并在对应物品表面进行喷码,形成的条码为对应类别物品的身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冷链物流运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流平板车(11)上方翻转式安装有翻板(12),且翻板(1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封闭翻板(12)一侧出口的隔板(13),并在物流平板车(11)下方安装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整个物流平板车(1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冷链物流运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流平板车(11)的一侧焊接有滑块(16),另一侧开设有与滑块(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秋芳杨永发王峰董光祥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友邦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