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0kV配网复合横担防雷仿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16202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配网防雷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0kV配网复合横担防雷仿真方法。在AT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0kV配网复合横担防雷仿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网防雷仿真
,具体涉及一种10kV配网复合横担防雷仿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网作为一种直接向电力用户分配电能的网络配置,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到电网运行的整体经济效益,因而其安全性及可靠性越来越受到重视。配电网由于线路绝缘水平普遍较低,配电网不仅受到直击雷威胁,也受到感应雷威胁,而且感应雷导致的10kV线路跳闸占线路雷击跳闸的70%以上。雷电感应过电压是导致配电网跳闸及架空绝缘线路断线的主要因素,为满足不同区域供电可靠性的需求,采用复合绝缘横担提高架空绝缘线路绝缘水平是解决配电网雷击跳闸以及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有效措施。
[0003]目前配网横担多由铁质材料制成,其机械性能好且抗疲劳性能优异,横担开孔后并不影响本身的强度,同时存在价格低等优势。但是由于10kV传统铁横担上所采用绝缘子的50%雷电冲击放电电压较低,导致铁横担防雷水平低,雷击跳闸率高。且在绝缘线路中,易导致雷击断线。此外,大量的配电网输电线路钢制横担梁耗费大量钢材,消耗较多的矿石能源,生产过程也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0kV配网复合横担防雷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ATP

EMTP软件中建立雷电流模型、感应雷过电压模型、线路和杆塔模型、复合横担闪络模型、配电变压器模型、10kV电源模型、配电线路避雷器模型;S2:将10kV电源模型、线路和杆塔模型、配电变压器模型、配电线路避雷器模型依次连接;将复合横担闪络模型、雷电流模型、感应雷过电压模型与线路和杆塔模型连接;S3:调整雷电流模型中雷电流幅值的大小,计算得到三相相应感应雷电压的大小,观察对应复合横担闪络模型是否发生闪络,若是没有发生闪络,则增大雷电流模型中雷电流的幅值,直到复合横担闪络模型刚好发生闪络,记录对应的感应雷电流的幅值,则该感应雷电流的大小为对应复合横担的耐雷水平阈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0kV配网复合横担防雷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以下步骤:S31:设定初始雷电流的幅值I0,计算得到对应相别的感应雷电压U
X0
,X=A,B,C;S32:仿真对应相的复合横担的耐雷水平阈值时,若是在雷电流I0下对应相别的复合横担闪络模型没有发生闪络,则调整雷电流时每次增大ΔI,直至增加至雷电流I'时复合横担闪络模型发生闪络,记下此时的雷电流幅值I'和对应计算得到的对应相的感应雷电压U
X
';反之,若是在雷电流I0下对应相别的复合横担闪络模型发生闪络,则调整雷电流时每次减小ΔI,直至减小至雷电流I'时复合横担闪络模型没有发生闪络,记下此时的雷电流幅值I'和对应计算得到的对应相的感应雷电压U
X
';S33:在雷电流I'的基础上每次减小ΔI',直至调整雷电流I”时复合横担闪络模型没有发生闪络,计算对应的相的感应雷电压U
X”,且ΔI'<ΔI,则可知复合横担的耐雷水平阈值在I”与I'之间;反之,在雷电流I'的基础上每次增加ΔI',直至调整雷电流I”时复合横担闪络模型发生闪络,计算对应的相的感应雷电压U
X”,且ΔI'<ΔI,则可知复合横担的耐雷水平阈值在I'与I”之间;S34:在步骤S33得到的雷电流I”的基础上每次增加ΔI”,直至调整雷电流I”'时复合横担闪络模型发生闪络,计算对应的相的感应雷电压U
X”',且ΔI”<ΔI';则可知复合横担的耐雷水平阈值在I”与I”'之间;反之,在步骤S33得到的雷电流I”的基础上每次减小ΔI”,直至调整雷电流I”'时复合横担闪络模型没有发生闪络,计算对应的相的感应雷电压U
X”',且ΔI”<ΔI',则可知复合横担的耐雷水平阈值在I”'与I”之间;S35:循环步骤S33和步骤S34,调整雷电流的幅值大小直至得到刚好使得复合横担闪络模型发生闪络时对应的雷电流幅值I,计算对应相的感应雷电压U
X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0kV配网复合横担防雷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10kV电源模型的建立方法如下:采用额定电压为10kV的三相交流电压源,在ATP

EMTP软件中选择ACSOURCE,双击打开后默认为单相接地的50Hz电压源,设置电压源为3相,并输入电压幅值10000√2=14142V,然后在ATP

EMTP软件中搜索SPLITTER分相模块,得到电源输出节点处的三相电压USA、USB以及USC。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0kV配网复合横担防雷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1中雷电流模型的建立方法如下:采用ATP

EMTP软件中的Heidler模型,双击打开后默认为1.2/50μs的雷电压波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美华刘磊张兴森唐力彭家宁李恩文杨艺云潘锐健刘桂婵李斌卢展强李敏李君华厉天威梁世容范才进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